32 移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2 移位
1370年至1399年,加奈姆帝国变成博尔努帝国,尼日尔七个王国的边界发生变化。
加奈姆雄鹰帝国霸占着非洲中部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它坐落在一望无垠的乍得湖东面,疆土向四周延伸。14世纪历史学家奥马里曾写道:加奈姆帝国位于埃及的济莱镇(Zella,今属利比亚)和卡卡镇(Kaka,今属苏丹)之间。“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需要3个月的时间。”由济莱镇北上就是撒哈拉沙漠,从卡卡镇向西北遥望就是中非乍得湖,它们相隔约1900千米。那时的加奈姆虽然地域辽阔,但是,不能称为欧洲式的帝国,因为欧洲的领主会向属下征收赋税,要求封臣向其效忠,但加奈姆国王并不控制任何疆土。
相反,他只负责保障贸易路线通畅。加奈姆的繁荣依赖于贸易,其贸易线路经过撒哈拉沙漠,一条线路延伸至的黎波里(Tripoli),另一条线路通往埃及,这条商路不太好走,旅客稀少。产自加奈姆的矿山、田地和森林的盐、象牙、鸵鸟羽毛和粮食谷物被运往北方。战马、羊毛、铜和铁制武器等被运往南方。加奈姆王室认为没必要强迫北部的撒哈拉部落臣服,但他们急切希望打通一条安全通往地中海市场的贸易之路。加奈姆的边界划分是基于商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涉及政治因素。这也就使得边界模糊不清,难以划定,甚至难以守卫。
14世纪初,加奈姆东部边界开始遭受临近地区侵犯。这些侵犯者为农民及牧人,时代稍晚一些的史家称他们是布拉拉人,他们极有可能来自尼罗河高山地区,顺着河流向西漂流,早在阿拉伯人定居之前就来到那里。他们坚守自己传统宗教习俗,痛恨加奈姆的贸易交易。阿拉伯史家伊德里西记载道:加奈姆出口量最大的商品为盐和明矾,但是从附近部落抓获的奴隶也会成为交易的一部分。加奈姆的奴隶交易规模不大,但利润丰厚。伊斯兰教明令禁止贩卖或者拥有穆斯林奴隶,附近部落的异教者就成了加奈姆唯一的奴隶来源。
双方之间战争持续不断,长达数十年。1370年,布拉拉人的袭击演变成为全面战争。传说加奈姆最后六位君主均死于这场跟布拉拉人的战争。1380年左右,加奈姆国王奥马尔·伊本·伊德里斯(Umar ibn Idris)做出重大决定,放弃乍得湖以东区域,离开首都恩吉米。他决定前往乍得湖以西,这样乍得湖就正好处于他的居民与布拉拉人之间。乍得湖以西的地方当时被称为博尔努。很久以前,这一片地区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人们几乎忘了那个独立的时代,但加奈姆国王习惯自称为“加奈姆之王和博尔努之主”,博尔努曾经独立的痕迹因而保留下来。
大多数奥马尔·伊本·伊德里斯的臣民都跟随他,高兴地远离恐惧。这个遭受打击几十年的王国开始努力恢复。除了乍得湖,博尔努没有天然边界。它慢慢扩张到南部乡村。那里的7个王国在王城周围搭建了泥墙。
这些小国后来被称为豪萨(Hausa)王国。每个小国以一座有泥墙的城市为中心,士兵在此处驻扎,贸易也随之开展。贸易市场拓展到的黎波里:黄金、象牙和鸵鸟羽毛被运往北方直至地中海地区,而纸张、羊皮纸、武器和盔甲被运往南方。共有7个豪萨王国:卡诺(Kano)和拉诺(Rano)以靛蓝染料贸易著称,戈比尔(Gobir)好战,扎里亚(Zaria)的财富来自奴隶贸易,还有比拉姆(Biram)、道拉(Daura)和卡齐纳(Katsina)。它们是分布在尼日尔河的较宽分岔口上的小型定居点,有一些已有数百年历史。根据卡诺的传统口述记载,第一位统治者于公元1000年统治全国,约在1150年完成围墙的建设。在12世纪末,卡诺一直致力于征服周边地区,对邻国扎里亚发动了战争。当时卡齐纳只是一个不受保护的小村庄。
之后的关于豪萨王国起源的传说记载了一次从东方而来的旅程。巴亚基德(Bayajidda)是巴格达国王之子。他跟父亲发生了争执,离开了家乡。他来到博尔努,娶了博尔努公主。然后又跟岳父发生了争执,离开了这个王国。他继续西行,到达了道拉,发现那里的村民饱受井中巨蟒的折磨,只能在周五打水。于是他杀死了巨蟒,娶了道拉女王。两人共育有7个儿子,他们各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
关于这个故事的版本颇多,但是很晚之后才被真正记载下来。14世纪,豪萨王国还未信奉伊斯兰教。巴亚基德的出身也仅仅是后来的一个传说。只是为了让豪萨王国带上一抹穆斯林和王室的起源色彩。尽管各种传说千奇百怪,豪萨王国之间显然已经依靠古老的部落关系相互联系起来。
地图32-1 豪萨王国
井中巨蟒揭示了另一种联系。道拉村民为了镇压这条巨蟒,用上了乌鸡、黑色公羊和黑犬。然而只有周五(穆斯林圣日)这一天和穆斯林王子之剑能够抵挡巨蟒的侵害。
加奈姆国王率领他的伊斯兰政府大举向西迁移,同行者包括士兵、定居者、学者和阿訇。这是伊斯兰宫廷第一次完整出现在建有围墙的豪萨城市北部。这些城市成了有着传统生活方式的人和先知子民的共同边界。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