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胡斯起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6 胡斯起义
1388年至1419年,德意志城市反抗国王,波希米亚的胡斯派开始反抗教会。
德意志国王文策斯劳斯四世(Wenceslaus IV)已经统治了10年。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与自己的人民斗争。
文策斯劳斯四世在27岁时继承了父亲查理四世的波希米亚王位。查理四世在1378年逝世之前,为了使儿子能够成功当权,给选侯们发放现金礼物以笼络人心。为了筹集现金,查理四世抵押了大部分士瓦本的帝国自由市。文策斯劳斯在继承了王权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接下来惨淡的现实。
所谓的“帝国自由市”(Reichsstädte)建立在皇家直属领地上,是在皇家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它们直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管辖。所有帝国自由市直接向皇家国库缴税,只听从皇帝任命的总督的命令,不受任何公爵和选侯的调遣(即使它们是属于公爵或选侯的直辖领地),发誓只对皇帝效忠。
“抵押”一个帝国自由市就是把它移交给另一方控制,以此换取资金。查理四世把任命地方行政长官以及其他城市官员的权力一并卖给了士瓦本贵族符腾堡(Württemberg)伯爵,这个举动明显是把城市的管理大权交给了这位伯爵。
士瓦本城市乌尔姆(Ulm)带领其他13个城市发起反叛。同时,它们宣布已经结成了一个团体,这个由德意志城市组成的政治联盟目标一致:坚决抵抗任何一个想要插手管理城市事务的外来君主,并且拒绝选举年轻的文策斯劳斯当他们的新皇帝。查理四世在1378年逝世之前基本没有镇压过士瓦本的叛乱。在接下来的10年中,文策斯劳斯一直强迫这个城市联盟服从他的管治。这个头开得不怎么好。
1389年,他与士瓦本联盟的战争最后以难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艰难地结束了。文策斯劳斯同意给予士瓦本城市一系列自治特权(包括成立独立委员会来解决“和约中的贵族和城市”之间的争端),条件是他们承认自己是他们的国王。然而事实上,他主张的这种全面和平(Landfriede)不允许任何城市联盟反对皇帝: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帝,反对帝国,反对法律”。
士瓦本城市联盟已经精疲力竭,无心恋战,最后同意妥协。但是文策斯劳斯试图压制臣民意志的想法最后无果而终。在执政的前10年里,他忙于镇压反对帝国的城市叛乱。在随后的10年里,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镇压德意志贵族的叛乱。贵族们反对他筹集资金的方式,其中包括承认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为米兰公爵以获得大笔收入。他们反对他对神职人员的处理方式(他与布拉格大主教发生冲突,结果他把大主教的下属都送进了监狱)。他们批评他的酗酒行为。他们还抱怨文策斯劳斯在统治帝国时产生大量的文书工作。
总之,他们下定决心摆脱国王的限制。“德意志的城市享有非常广泛的自由,”16世纪的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写道,“……它们高兴时就服从皇帝,不担心被皇帝或者别人攻击。城市拥有坚固的城墙和深沟的保护,存有足以使用一年的弹药和补给。围攻这些城市将漫长而痛苦。”但马基雅维利没有提到,它们习惯于自治,根本不愿服从命令。
文策斯劳斯想结束教会分裂的局面,自由市因此得到了背弃他的机会。教会的分裂已进行到第二代了。生于那不勒斯的卜尼法斯九世(Boniface IX)已经成功地在罗马继承了乌尔班六世的教皇之位。同时期的来自阿拉贡的本笃十三世继承了克雷芒七世,在阿维尼翁成为教皇。政治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宗教分裂。精神错乱的法国国王支持阿维尼翁教皇,德意志却承认罗马教皇。
1398年,文策斯劳斯同意与查理六世在兰斯见面。通常法国国王都是在那里处理外交事务,并签署各项协议的。他前一天晚上饮酒过量,第二天早晨摇摇晃晃地迟到了。与此同时,查理六世的身体正在逐渐好转。宿醉未醒的德意志国王和法国国王达成了一致。他们会将各自支持的现任教皇请下台,选出第三位教皇,从而重新将教廷统一起来。
卜尼法斯九世发动了反击。他提出赋予德意志选侯们罢免国王的权力,以换取他们对教皇的支持。
德意志选侯们接受了这个提议。他们对继任者的人选意见不一,耽误了一些时间。1400年8月20日,在拉尼克(Lahneck)城堡,美因茨大主教宣布,文策斯劳斯“无用、懒惰、无能,不配拥有王冠”。紧接着,选侯们聚在一起,选出巴拉丁的鲁珀特(Rupert ofthe Palatine)为德意志的下一任国王。
文策斯劳斯拒绝被废黜,但在大多数德意志地区,他的支持者甚少。他被迫撤退到波希米亚。他在那里继续担任国王,但他的权力仅限于波希米亚境内。
德意志的鲁珀特很快就发现,他接手的这些烦琐问题无法得到快速解决。1401年,在加冕之后,他为了削弱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的力量(也就是现在的米兰公爵)而进军意大利,但止步于布雷西亚。次年,鲁珀特放弃进攻,悻悻回国。他很快就发现,跟前任国王一样,自己深陷叛乱、抱怨和诡计的深渊。
躲在波希米亚的文策斯劳斯遭到了多个帝国自由市的进攻,被贵族们推翻了统治。现在他面临着统治期间的第三次起义。波希米亚的神父扬·胡斯(Jan Hus)支持并发起了另一场叛乱。虽然胡斯信徒的势力远弱于德意志的贵族和士瓦本的帝国自由市,但他们却比以上二者都要难以对付。
扬·胡斯当时30岁,曾经是神父、学者、布拉格大学校长,也是约翰·威克里夫的追随者,现在是大规模人民起义的核心领导者。
威克里夫在1381年的农民起义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当时他正全力投入把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语的浩大工程。这是个极为反教权的项目,来自他的信念:“任何聪明人都不应该害怕对《圣经》文本的研究。”威克里夫说,英格兰教士的傲慢和贪婪使他们无视对上帝之语的真正理解。但《新约》内容是“众生均能理解的”。
进行翻译的并非威克里夫独自一人。还有其他几位英格兰学者认同威克里夫的激进思想,向他伸出了援手。反对派人数也在增加:威克里夫的《圣经》出版以后,英格兰一位修道院院长亨利·奈顿怒斥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更为开放……因此,福音明珠暗投,被人践踏在地……而教士的神职则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
威克里夫继续布道、写作。他认为教会的变体论(圣餐中的面包和酒变成基督的真正身体和鲜血)不合《圣经》教义,属于盲目崇拜。“我们敬拜圣餐杯中的假神,”他抗议道,“因为圣事仅仅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一件往事或未来之事。”这给那些声称独享神圣身体和鲜血的神职人员一记耳光。作为往事的标志,任何人都可以分享面包和红酒。他称赎罪券为“十足的亵渎”,因为向罪人承诺惩罚会取消,是把基督的救赎力量给予了教皇。
1384年,威克里夫英年早逝,死于中风。此前他在英国穷人阶层和骑士阶层都拥有大批追随者。他们自称“罗拉德派”(Lollards,即威克里夫派)。托马斯·沃尔辛厄姆对威克里夫不感兴趣,说他们是“残暴的狼,用他们的邪恶教义传染他人”。1401年,亨利四世批准议会的法令,禁止英格兰臣民拥有威克里夫的《圣经》,因为它“违背天主教信仰”。未经教会许可的传教行为都可能面临被逮捕和审判的惩罚。该法令从来没有提到罗拉德派,但人们马上就不再说出自己的信念了,因为违者会被处死。
威克里夫的信念同样也在海峡另一边广为传播。1403年,布拉格大学禁止传播他的教义。胡斯继续为他辩护,甚至为了学生受益而继续翻译威克里夫的著作,导致最后他被学校解雇。
1409年,教皇训令正式谴责了“威克里夫主义”,授权焚毁他所有的著作,谴责他的所有传教内容。但这个教皇训令本身就存在争议。它不是来自罗马或是阿维尼翁,而是来自比萨。就是在那里,枢机主教团聚集在一起,同意废黜两位教皇,选出第三位妥协的候选人:方济各会的亚历山大五世(Alexander V)。
地图36-1 胡斯战争
亚历山大五世刚当上教皇,第一件事就是宣告威克里夫有罪。而不幸的是,其他两位教皇并不同意下台。现在情况极其尴尬,在西方有了三位教皇。
文策斯劳斯四世依然是波希米亚国王,他于1410年3月决定承认亚历山大五世为真正的教皇。这意味着针对威克里夫主义的教皇训令已经产生了全面且激烈的影响。
扬·胡斯和其他几个威克里夫主义支持者带着威克里夫著作的复制品,去找布拉格大主教陈情。这些著作让人“花费了大量精力”,内容十分有价值。把它们烧掉的行为很荒谬:“依据同样的道理,那我们也应该去烧亚里士多德、阿威罗伊(Averroes)或者奥利金(Origen)的作品。”主教没有理会他们,下令燃起火堆。尽管图书的主人们在不断抗议,仍有至少200本书被烧毁。两天后,大主教还将胡斯和他的同伴们革出了教门。
大主教专制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布拉格人的认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传言他私自扣留了最珍贵书籍中的黄金装帧。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在街上流传:“主教把书烧了,但对内容一无所知。”一批暴徒冲进教堂,把神父们赶下祭坛。胡斯对此事并不加以阻止,他在布道中强烈表示,大主教是敌基督的。文策斯劳斯下令让大主教赔偿焚毁的图书,这对于平息紧张的局势也毫无助益。亚历山大五世坐上第三个教皇的宝座仅10个月后就意外身亡。这意味着波希米亚国王可以暂时持观望态度,观察当时的局势。
转机还真的来了。约翰二十三世(John XXIII)是比萨的亚历山大五世的继任者,他将胡斯逐出教会,并不明智地批评波希米亚“充满异端”。文策斯劳斯十分反感他对自己王国的一整套谴责之词。约翰二十三世要求胡斯离开布拉格,但拒绝对他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数月间,胡斯在首都之外进行讲道和写作:拒绝承认教皇是彼得的继承人,谴责教廷的放纵,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聚集在他周围。
同时,波希米亚边境另一侧也发生了变化。德意志国王鲁珀特在王位上度过了艰辛的10年后,于1410年去世。关于其继承人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411年,最后确定选择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他在女王妻子去世之后获得王位)。他是1396年尼科波利斯战役的幸存者,也是国王查理四世的次子和文策斯劳斯的弟弟。
西吉斯蒙德稳步登上了有国际争议的中心位置。他现年43岁:“身材高大,双目有神,前额宽阔,脸颊红润,长须浓密,”后来成为教皇庇护二世(Pius II)的15世纪史家埃涅亚斯·西尔维于斯(Aeneas Sylvius)这样写道,“他思想独特,头脑灵活,但性格多变……他谈吐诙谐,喜欢酒和女人……他承诺很多却很少兑现,常欺骗他人。”
西吉斯蒙德希望同时收复波希米亚,控制意大利,解决三位教皇并存的尴尬。他利用新获得的德意志国王的权力提出召开国际公会议。他只需要一个教皇同意这个想法就够了。约翰二十三世同意了,因为约翰希望借助公会议废黜他的两个对立教皇。
组织公会议花了几年的时间。1414年万圣节的两天前,大会在德意志小镇康斯坦茨召开。近400名高级神职人员参加,包括大主教、修道院院长、隐修会会长和其他神父。但他们的人数远远少于大学领导、学者以及来自欧洲宫廷的大使。公会议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威克里夫异端的传播和三位教皇并存的丑闻。这都是学术和政治难题,也是神学困局。
康斯坦茨人山人海。那里不仅有参会者,还有数百名商人、小丑、杂技演员、魔术师、音乐家、理发师和妓女。人们在街上肆意狂欢。“士瓦本人说,”扬·胡斯记载道,“康斯坦茨需要30年才能赎清所有的罪。”一位当地居民估计,在公会议召开会议期间,有超过7万外地人涌入这座城市。
大会一开始便召唤扬·胡斯为他自己的信仰进行辩护。胡斯似乎有这样一种印象:公会议的与会者不赞成他,只是因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西吉斯蒙德亲自为胡斯提供安全保证:如果胡斯来到康斯坦茨,那么他也可以平安地离开。这进一步打消了他的顾虑。“在你的安全保证下,我会参加公会议,因为耶和华至高者会保护我,”胡斯给国王回信,接受承诺,“我从不偷偷摸摸,只会公开传道……所以我不愿意私下发言,只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我无所畏惧。”
胡斯在1414年11月初抵达康斯坦茨。他写信给身在波希米亚的朋友们,说自己在这里得到殷勤的欢迎(同时有些担忧地说,康斯坦茨的住宿和食物比他预料的要贵得多)。但是在他准备为自己辩护时,士兵包围了他的住处。枢机主教团认定他是异教徒,而不是客人。
他被囚禁在当地修道院的潮湿的地下室中,旁边就是厕所。不久,他患上严重的痢疾。西吉斯蒙德得知他被捕以后,抗议这种行为违反了王家的安全保证。但他很快就发现,释放胡斯会疏远大部分公会议参加者。所以为了结束教会分裂,他选择了牺牲胡斯。
胡斯又被关押了好几个月。“请给我一本《圣经》,”他写信给朋友时说,“和一些笔和墨水……另外托人送来衬衫。”同时,公会议回过头来处理三位教皇并存的问题。比萨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从一开始就参加了会议,他很快发现,聚集来的神职人员都决定废黜自己。1415年3月,他离开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公会议废黜了他。
还剩下两个教皇需要处理。1404年,好斗的罗马教皇卜尼法斯九世就去世了,而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二世(Gregory XII)一直希望结束分裂的局面。他现在愿意退位,条件是公会议废黜阿维尼翁教皇本笃十三世,由一位新教皇候选人代替三位教皇。
本笃断然拒绝合作。西吉斯蒙德开始与他的非宗教界盟友,尤其是与阿拉贡国王谈判,企图迫使本笃离开阿维尼翁。但这一过程缓慢、棘手,需要很长时间。康斯坦茨公会议重新把注意力放到了胡斯身上。争辩和争论随之而来。但直到1415年6月,胡斯才获准为自己辩护。教会不接受他的辩护。他们给他几次机会放弃自己的信仰,但他断然拒绝。最后,7月6日,他被带到康斯坦茨教堂,并被认定为异端。随后,他被送到被称为魔鬼之地的城外刑场。他被拴在火刑柱上,木柴一直堆到他的下巴。“在我所撰写、传播和教导的福音真理中,”他喊道,“我今天会平静地死去。”随后大火燃起。
公会议与会者无一在场。他们已经开始再次争论关于教皇的问题。
最终,阿拉贡国王同意罢黜顽固的阿维尼翁教皇,公会议得以结束教廷分裂。1417年,枢机主教们选举了一位教皇,公会议批准通过,他就是罗马神父马丁五世(Martin V)。工作完成以后,公会议休会,聚集而来的大使、教士、教授和妓女终于回家了。
但扬·胡斯不会被人们忘记。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他在波希米亚的追随者们开始购买武器,组建自己的组织。他们不再仅仅是威克里夫的追随者,他们现在是胡斯派。这个英勇的团体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受欢迎的军队。
1418年年初,新教皇马丁五世把所有胡斯的追随者逐出教会,迫使国王文策斯劳斯公开谴责他们,否则就要控告他违反真正教会的命令。迫于实际情况,文策斯劳斯下令逮捕在布拉格的一些神父,因为他们允许非专业人员准备圣餐,这显然是胡斯所认可的威克里夫的激进思想。在胡斯事件上,文策斯劳斯跟处理帝国自由市事件一样运气不佳。他的惩罚引发了暴动。1419年7月,胡斯派怒气冲冲地涌上布拉格街头,冲进市政厅,要求释放被关押的教士。在接下来的对峙中,胡斯派把13个布拉格市政官员扔到窗外。7个市政官员在街道上被杀害。
国王文策斯劳斯不久后就过世了,据说是由于休克,但更有可能是因为急性酒精中毒。他的弟弟西吉斯蒙德声明波希米亚归于德意志,把这个王国重新并入他的德意志-匈牙利联合帝国。然后他开始摧毁胡斯派。但市政厅事件[后来被称为布拉格“第一次掷出窗外事件”(First Defenestration of Prague)]只是德意志军队和激进胡斯派之间漫长而血腥的战争的第一幕。胡斯战争会再持续十几年。这场战争十分血腥,影响广泛,它明确地反对皇帝、国王、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