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怨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0 怨恨
479年,南方的刘宋朝瓦解,534年,北方的北魏分崩离析。
北部和西部的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迅速推行汉人的传统文化,而南部的汉人政权刘宋却正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宋孝武帝是一位有失体统的皇帝,他背弃了儒家尊卑有序的原则,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后来,被戏称为“猪王”的宋明帝篡权夺位。宋明帝在位7年之后,宋后废帝继承皇位。他是一个放浪不羁的少年,又因行为荒诞(在小睡的官员腹部画一个靶心,然后用包起箭镞的箭射向它),令人忍无可忍,仅仅在位5年。朝廷官员们刺杀了他,后拥护其10岁的弟弟宋顺帝即位。
两年后,即479年,一位激愤的大臣暴力夺权,成为新王朝的开国皇帝齐高帝。刘宋至此终结,南齐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事实证明,南齐的存在不过是一场家族权力之争罢了。齐高帝登基时年事已高,在位3年便去世了,后其子齐武帝继位。齐武帝在位11年,在他去世之后,家族争权混战接连发生。最终,494年,齐武帝的弟弟夺权称帝,是为齐明帝。他在位短短4年就去世了。
他的继任者乃其子齐炀帝。齐炀帝因明显缺乏理智(在父皇的葬礼上,他因看到一个秃头男子,竟忍不住放声大笑),被后世贬为“东昏侯”。尽管如此,他却明白,想要建造一座华丽的新皇宫,就必须向百姓征收重税。征税使百姓不堪重负。时常能见到有人因积蓄被搜刮一空,沿着街一边走,一边哭诉。
后来,东昏侯昏庸无道,竟因怀疑一名官员谋反,便将其毒死。这位官员正是萧衍将军的兄长,而萧衍在军队中威望极高。萧衍听闻兄长被害,随即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准备造反。次年,他率军攻进南齐都城南京(时名建康),围攻此地两个月之久。城中粮草断绝,饥荒肆虐,8万多人因此丧命。在这段艰难时期的末尾,宫中的宦官杀死了东昏侯。他们取了东昏侯的首级,派人送给了萧衍。
萧衍现在成为国中权力最大的人,他犹豫良久,才决定掌权。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便升任大司马,把精力都用在辅佐东昏侯13岁的弟弟齐和帝身上。在中国,人们认为君主必须世袭。与罗马不同,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有军事力量就可以掌权的国度。萧衍必须遵循王朝制度,这种制度中只有皇室成员具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即便一个家族已经取得了政权,它依然必须证明自身是天命所归。
东昏侯死后不满一年,萧衍将军便说服少年皇帝让位给他。我们不知道他向齐和帝施加了何等压力,但毫无疑问,这位年轻人认为,举行典礼,禅位给大司马,就能保命。然而,他大错特错。当刺客前来刺杀齐和帝时,他允许齐和帝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然后才取了他的命。
南齐于479年建立,502年灭亡,仅存在20余年。502年,萧衍即位,成为新王朝的开国皇帝,其死后谥号为“武”,故史称“梁武帝”。梁是南朝第三个朝代,大约持续了50多年,其中梁武帝在位统治47年。
但它仍自诩为一个朝代。梁武帝把自己并不显赫的家族变成皇族,成为符合皇室继承体制的继承人。他强硬的个性确实给南部带来了暂时的安定。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试图重建国家的官僚制度;设立了五经馆,用以培养年轻官员;宣布所有的皇位继承人必须完全接受儒家教诲。他还击退北魏大军,加固边防。
梁武帝是一个佛教徒,并且在他统治期间,他对佛教的虔诚与日俱增。他资助印度僧人云游,以便他们能来都城宣讲经义;修建寺院(到他退位时,南梁境内共有近2000多所寺院);下令编纂中国第一部《大藏经》,这是当时最完整的佛教经文集;尽力遵循佛教禁止杀生的教义,甚至下令规定儒家、道家的祭祀仪式不能选用通常的祭品,而是改用蔬菜和捏成动物形状的面食代替。
他竭尽全力广施德治,巩固皇位。作为南朝统治者,他已置身于数千年古老的皇室传统之中,这种传统为他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掌权方式。以德服人的皇帝受上天眷顾,获得神圣的统治权。自第一位天子在黄河流域建立统治以来,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便认为,他们是因其美德才掌握政权。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解释了君权神授的缘由。如果一个王朝变得暴虐和腐败,那么它就会失去神授的权力(这是天命,即上天赋予的王权)。梁武帝的新王朝将会通过德治赢得天命。
然而,就梁武帝的情况而言,这个治理之策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在实施德治的同时,他愈加确信,佛教要求他放弃对世俗权力的野心。527年,他脱下皇袍,穿上僧衣,舍身出家,遵守戒律,研究佛法。据有关史料记载,比起皇宫,他在佛寺更为愉悦。
群臣求他回朝。他出家为僧后显然没有指定一人代理朝政,况且群臣因无权制定皇家律法,难以治国理政。寺院方丈想从中谋取好处,便不允许梁武帝还俗回朝,除非群臣能从国库中拿出巨额钱财交给寺院。收到这笔钱财之后,他才将梁武帝礼送出寺院。此时,皇帝才不情愿地回朝理政。
在北方,魏宣武帝在新都城洛阳统治北魏。接着,魏宣武帝入侵南方,但是由于梁武帝奋力抵抗,北魏失利。尽管魏宣武帝发动了多次进攻,但他5年内攻下南梁的计划还是泡汤了。于是他把重心放在继承父皇的改革上,欲使本朝完全汉化。
但这种把北魏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时常迁徙的游牧士兵和生活有规律的定居者——联合起来的企图,现在开始结出苦果了。
在北魏过去的游牧民族体系中,部落首领的权力大都平等。最高首领的权力稍大一些,以监督为部落发展所进行的共同努力。这种体系的残余势力令魏宣武帝深受困扰。当地的贵族们,即部落首领们的后代,将他团团包围,一边向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征税(税收本应上缴国库),同时征兵以扩充军队(军队本应为皇室利益服务),一边要求拥有土地管辖权。这些地主游离于两种身份之间——一边是强大、忠于皇室的贵族,另一边是独立、弱小的地方统治者——但他们的本性倾向于实现独立。
为了约束他们的权力,魏宣武帝继续推行父皇的土地改革。依据新颁布的法律,北魏的土地不再属于个别家庭或贵族,而属于国家。国家有权拨地给个人,而个人可以通过劳作养活全家,并直接向朝廷缴纳税金。当农民去世之后,政府可以重新把他的土地分配给别人。
这就是均田制。它阻止了贵族们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也阻止了贵族们将兼并所得的土地传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以便在北魏境内建成独立的世袭国家。但这也引起了前部落首领们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发觉自身的传统权力受到了挑战。
这些贵族陷入身份转换的重压之中。与皇帝一样,他们渴望成为汉人。因此,他们即便对自己丢失传统权力感到不满,也必须摆脱曾经粗野的战士身份,以保护自己的新身份。
在魏宣武帝和他的继任者在位期间,这种“摆脱”表现为轻视驻守北方边境的士兵。北魏一直遭受游牧民族的攻击,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形成任何王国,仍旧出没在更靠北的草原。多年来,北魏对待这些游牧民族的策略之一便是捉拿他们,再将他们集中至北部的戍边军队之中——事实上,把一部分俘虏安置于驻守北魏边境的军队是为了缓解威胁。
这就意味着驻守边境的主要是蛮族人,相比宫中贵族,北魏驻军的习性更接近于游牧民族。北魏向南迁都洛阳,加大了北部士兵同地位节节攀升的贵族之间的隔阂。士兵接受指派去往北部边境作战,曾经是一种荣誉,如今却成了一种惩罚。贵族对北部边境士兵的忠诚持怀疑态度,认为士兵随时可能叛变。519年,在朝廷为官的一名贵族提议,取消武将担任官职的资格——这个提议表明,贵族越发地轻视已经吸纳了蛮族人的军队。跨越半个地球,同样的轻视也曾使伟大的罗马战士阿拉里克和斯提里科无法登上皇位。
该提议一经传出,洛阳士兵便发起了暴动。暴动的士兵打伤了这名贵族和他的父亲,烧死了他的哥哥。魏宣武帝已于515年驾崩,其皇后,即如今的皇太后胡氏,辅佐其子魏孝明帝继位。胡太后承诺此提议一定不会施行,才平息了暴乱,但这种轻视的姿态表明,边境士兵与朝廷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敌意。524年,北部驻军起兵反抗。
北魏同其边防军队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数年。本应在洛阳处理国家大事的胡太后,却对城外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顾,即使是北方叛乱也不例外。除了派遣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的军队前去镇压,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缓解足以亡国的仇恨。528年,她已将朝廷的大部分权力交付于宠臣,却拒绝给予年轻的魏孝明帝任何权力。
此时,魏孝明帝年满18岁,已经能够进行反击。他向尔朱荣下诏,命其从北部边境返回,铲除胡太后及其宠臣的势力。尔朱荣响应皇帝的要求开始南返,但在他抵达洛阳之前,魏孝明帝已被得知消息的胡太后毒杀。
之后,胡太后同其宠臣扶植一个两岁的孩子为傀儡皇帝。对此,尔朱荣及其部下宣称,魏孝明帝的一个堂叔才是合法的皇帝,并于行进途中,在军帐中拥其为帝。尔朱荣回到洛阳之后,攻陷了都城,俘虏了胡太后,把她同傀儡小皇帝一并沉入黄河淹死。随后,他召集约2000名支持胡太后的文武百官来到他的帐前,将他们全部杀害,史称“河阴之变”。
新皇帝魏孝庄帝对尔朱荣的野心有所顾忌(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只是在名义上领导一位野心勃勃的将领,都非长久之计),便同意迎娶尔朱荣的女儿,并立其为后——这样才有可能使尔朱荣放弃争夺皇位的想法,毕竟理论上他的外孙能够成为皇帝。但两人之间的猜疑不断加深。530年,在尔朱荣来到洛阳皇宫,等待他的第一个外孙降生时,魏孝庄帝趁机派人将其暗杀。
地图30-1 北魏的分裂
这件事引发了内战:一方是尔朱荣的亲信和他的部下,另一方是魏孝庄帝和驻守洛阳的军队。两个月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在洛阳附近的一场战役中俘虏了皇帝。他率军攻入城内,四处劫掠,还杀害了魏孝庄帝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之后,他勒死了皇帝。
直至534年,皇族同尔朱氏族人之间的内战仍在继续,他们对于皇位的争夺使得北魏帝国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东魏和西魏。洛阳是叛乱的中心,在遭到劫掠之后,几近荒无人烟,成为一座空城。两个国家都由权倾朝野的将军扶植傀儡皇帝统治,也都摆好架势,准备随时同对方开战。
儒家崇尚的社会秩序和佛教推崇的顺从思想已经过时。为了使国民汉化,魏孝文帝推行的改革犹如埋下了一根弦,这根弦一旦被拉紧,整个国家便会支离破碎。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