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会计理论

(三)将收益作为效率的计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企业的有效经营,对当前股利发放多少与投入资本如何使用以提供未来股利两个方面都有影响。因此,所有的权益持有人,特别是普通股持有人,都关心管理上的效率。现在的权益持有人可以采取必要步骤,以新的管理当局更换经营不善的管理当局,或者对有效率的管理当局提供鼓励或红利。未来的股东将在对企业股票进行投资或估价之前试图评价管理当局的效率。不论在哪种情况下,企业效率的衡量都为决策提供根据。

  效率至少在概念上是现实世界中常被谈到的事物。它的解释之一是,投入最低限度的资财,获得一定数额的产出,或以资财之间的最佳结合来达到一定产量(连同价格)的要求,为权益持有人谋取最大限度的报酬。不过,在以收益的这一概念作为目标的条件下,过去收益的计量如何能为确定企业效率提供根据呢?效率是一个相对名词,而且只有与理想或某些其他基础相比较才有意义。此外,它也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是在于谋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还是为投资提供公允或合理的报酬。如果企业所使用的资本是年年不变的,收益数字本身就可以用作企业效率的量度。于是,便可将本年的收益与以前各年的收益相比较,借以判断任何一年的收益是否达到、超过或少于原定的目标。但是,假如所投的资本年年变动,收益就必须和某些变动着的量(例如,投入资本或营业总收入)相比较。

  净收益除以投入资本的结果称为投资的报酬率。报酬率可以用股东权益去除股东所分配到的净收益来计算——股东投资报酬率;或者用企业的资本化总额(包括长期债务和股东权益)去除净收益加上利息(减去税金)的总额来计算——总权益报酬率。不论哪种计算方法,都可用于衡量企业资本的有效利用。但是,另一方面,效率的衡量尺度还有赖于采用一定的标准。以前各年的报酬率、其他企业所获得的报酬率,都可用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在用报酬率作为效率的衡量时,有一个重要方面应予注意,就是它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收益的恰当计量,而且取决于企业资本的恰当计量。

  比较收益的另一个基础是当期的营业总收入。尽管当期营业总收入作为计量标准可以比用投入资本计量更正确。但它确有一些缺点。若干年份的净收益与销货进行对比,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是正确的,即生产能力的利用每年相同,或生产能力的未充分利用被认为是管理效率不高的一种表示。至于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则更为困难。只有在各个企业的资本周转率(销货除以资本)都相同时,收益对销货的比率才是可比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因而在企业之间进行这种比率的比较是不正确的。 会计理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