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会计理论

(一)交换产出价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产出价值是以资产或劳务通过交换或转换而最终脱离企业时所可收得的现金数额或其他代价为基础的。这类代表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资产应该用它们的现行价值来表示。这时与货币没有什么关系。那些非货币性资产具有相当确定的交换价格,而于特定的未来期间很有可能按此价格收到的,可以与应收款项同样对待。在未来的交换价格不很确定时,可以用现行交换产出价格来代替。此外,在那些不存在正常交换市场或根据情势需要在不同市场上处置的情况下,采用被迫清算价值就可能是恰当的。

  1.折现未来现金收入或劳务潜力

  当预期的现金收入需要等待一个时期才能收到时,这些收入的现值要比收取的实际数额为少。等待的时期越长,其现值也就越小。从概念上来讲,现值是用折现程序来确定的。但折现不仅包含确实利息(资金的机会成本)的估计,而且包括收得预期数额的可能性。等待时期越长,可能收得数额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种计价概念有三个基本因素需要了解或估计——收取的数额、折现因素和包含的时期。兹以下例来说明,用数量表示这些因素的计价技术程序。在第一例子中,假定在3年终了时将要收得$1000。如果适当的折现因素为6%,则该资产的现值为$839.62。用v表示该资产的现值,a表示未来收得的货币价值,i表示折现因素,n表示等待年数,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或

  这一公式可以用图9 -1表示如下:

  图9 -1 现值计算的示意图

  倘使未来所要收取的数额将在不同期间收到,则每一收取数额要按各该特定期间的适当折现率来折现。例如,假定第一期期末可以收得$500,第二期期末可以收得$400,第三期期末可以收得$300。这一系列的现值可以用图9 -2表示如下:

  图9 -2 系列现值计算的示意图

  这项计算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其中P

  为t

  期间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现值,R

  j

  表示j

  年(表示从t

  ~t

  n

  各年中的每年)末所将收得的预期现金,

  i为机会利率。

  上列公式中的利率假定是不变的,如果预期的每一期间各有不同,则这一公式可以很容易地加以改变,来适应这种情况。

  上列公式与前章中所提出的公式相似,但有两个基本不同点,即在上列公式中,每次现金流量的所得税调整和效用优于风险因素调整都被省略了。效用优于风险因素的省略使得这个公式不够全面,虽然我们可以假定预期现金流量必然都是相等的——那就是把单一价值数额(single-valued amount)作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等值来看待。

  尽管现金流量折现概念在投资者对整个企业,或一次合伙性的合伙人对合伙事业,进行计价是有效的,但应用于企业的个别资产时,其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理由有四:① 预期的现金收入一般都视主观的概率分布而定,在性质上不是可检证的。② 即使机会折现率可以得到,效用优于风险因素的调整仍必须由管理当局或会计师来评价,而且可能难以把这样计价结果的意义传送给财务报表的阅读者。③ 在两个或更多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和实物资产)对企业的产品或劳务以及此后的现金流量起作用时,要就单独的各个劳务因素作合理的分配,一般都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人建议,可用与该项资产有关的边际净收入(marginal net receipts),阿瑟· L ·托马斯(Arthur L. Thomas)在其所著《再论劳务的折现:同质问题》中正确地指出,个别边际净收入的总和很可能不加到产品或劳务的净收入总额上去。④ 企业的一切单独资产的差别现金流量(differential cash flows)的折现价值不能加在一起来得到该企业的价值。这是部分地由于单独资产所作贡献的联合性,但也由于有些资产(例如,无形资产)不能分别地加以鉴定这一事实。

  尽管有以上困难,对于一次性合伙——那些没有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的联合因素,或其资产的总计数额足以包括所有联合因素的冒险事业——来说,以折现现金流量概念作为计价概念却有一定优点。但它对那些货币性资产,即等待是确定其未来现金收入净效益的主要因素的那些资产来说,也是恰当的。例如,倘使一张应收票据是可以相当肯定地能够收回,而其付款时间是用合同规定的,该票据的折现价值就表示该企业所将持有的现金数额,这和持有该票据相比起来是出入不大的。不过,其最少数额将是用该票据向银行贴现或出售所可得到的现金数额。等待期间越长,其不确定性就越大,而使折现现金收入概念的适用性越小。而在等待期间很短时,对于货币性资产来讲,这项折现程序通常可以不予考虑,因为折扣数额通常都是不大的。例如,一张应收票据面额$1000,到期期限30天,按6%的折现现值将为$995.02。由于折扣额$4.98为数不大,如果该应收票据按$1000来计价,也不能算有很大虚报。

  2.现行产出价格

  当企业的产品一般都是在有组织的市场上销售时,现行市价就可能是不久将来实际售价的合理估计数。所以,现行产出价格可以作为商品存货以及接近完工阶段的产品或副产品的预期现金收入折现价值的相近代用价格。不过,如果该产品并非预期在短期内出售,现行市价(用作预期售价或代用价格)就应适当地予以折算。倘使预期有追加生产成本或销售费用的,这些成本也应从现行售价中减去,以得到现行计价的近似数。这种现行计价称为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

  现行产出(脱手)价格作为广义化的计价概念具有一些严重的限制。第一,它只适用于那些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例如,商品、特定制造品、投资以及企业经营上不再使用的厂场与设备或土地。第二,由于它是未来售价的代用价格,变化的关联性还值得怀疑。现行售价表示边际买主所需支付的数额,而不一定表示未来所将支付的数额,除非其他情况都保持不变。第三,因为企业的所有资产不能都根据现行售价来计价,就必须运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作为代用价格,而用不同计价概念计量所加得的资产总额,只有在所使用的一切方法都表示现行售价或有效的代用价格时才有意义。

  现行产出价格的使用导致了在产品或劳务最终交换以前呈报收益或损失。在第六章中,我们曾经指出,这种计价导致产品在生产期中或完成时呈报其收入,因而,在现行产出价格有可靠的估计并有充分证据足以说明在不久未来产品将按这项价格销售时,这种呈报是适当的。如果预期的未来售价是按可能的等待期间折现的,就只呈报营业收益,而其代表利息的收益则将于交换完成时呈报。

  3.现行现金等值

  现行现金等值这个词是由钱伯斯在其所著《会计计价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来作为一切资产单一计量概念以表示其现行可变现价值的。它表示在有规则的清理情况下出售每项资产所能得到的现金或一般购买力数额,可用类似货品在类似情况下的收盘市价来计量。现行现金等值之所以被认为恰当,乃是因为它表示企业适应环境的性能状态。那就是,它被认为是所有资产的同时期性特征(contemporary property),对市场上的一切行动在某一时点上都适合的。过去价格和未来行动无关,而未来价格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所以,现行现金等值概念避免了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格加总起来。

  现行现金等值概念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为财务状况不包括一切不具有同时期市价的项目提供了辩护。例如,不可销售的专门设备以及大多数无形资产,由于不能获得现行市价,在取得时就被勾销了。可是,钱伯斯偏要通过使用个别物价指数和主观折旧计算来修改这种程序,以提供现行现金等值的近似数。就本书著者的观点来说,对一切资产都使用现行现金等值概念的主要缺陷是,它没有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预测和决策上所需要的恰当性,虽然它向投资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期信息及一些合用的备选信息。

  拉森(Kermit Larson)与斯查特克(R.W.Schattke)合著的《现行现金等值、相加性与财务活动》一文中,批评了现行现金等值概念。他们的理由是,这一概念具有非相加性的特征(nonadditive property),因为各项资产的现行现金等值相加的总数,不等于各项资产作为一个群体的现金等值;并且各项资产合并销售,即将整个企业出售,就企业的适应性能来说,也许比各项资产分别出售一样恰当或更加恰当。可是,这些批评,对于将现行现金等值作为具有语义性解释的会计计量,并未加以否定。

  4.清算价值

  除了得之于不同的市场条件外,清算价值与现行产出价格和现行现金等值相似。现行产出价格是处于正常销售经营并通常有正常利润情况下的价格,现行现金等值至少是有规则清理的价格,而清算价值则是一种迫售价格,即按大大降低了的价格售给经常顾客,或通常按大大低于成本的价格售给其他企业或商人。清算价值的应用通常导致资产价值的减记和损失的确认。由于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清算价值只应使用于下列两种主要情况:① 商品或其他资产已经丧失它们的正常用途,已经变得陈旧,或者已经失去它们的正常市场;② 企业预计将于最近未来停止经营,以致不能在正常市场上进行销售。 会计理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