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会计理论

(三)事项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会计理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会计理论开拓中有三个争论点:① 财务报表应该指向特定的使用者及其需要,还是指向具有特殊需要的许多种使用者?② 特定类型的会计信息应该展示到何等详细程度?③ 什么类型的信息应该选作展示之用?虽然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在讲述事项论中,它们都将分别加以讨论。

  事项论的基本前提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是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会计师不应试图将主要的财务报告指向特定的使用者(尽管这一点并不限于事项论)。此外,有人认为,决策模式不能按输入这些模式的相关会计信息的类型描述性地或规范性地制定得十分精确。但是,乔治· H·索特(George H.Sorter)所著《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论》一文中则主张,即使当使用者的决策模式更为人们所懂得时,这种事项论仍可能比价值论(value approach)更符合于这类模式。那就是,投资者或许想用会计数据来预测特定事项(例如,产品销售线),并按他们自己对这类事项的预测来确定其决策模式的更为确定的输入信息。因而,理解使用者的决策模式,以确定什么会计数据可能与投资者相关,是无此必要的。

  如果会计数据是与范围比较广泛的决策模式相关的,以及如果目的在于提供那种与特定预测相关的范围比较广泛的信息,那么,财务报告中所展示的会计数据就必然是相当多的。那就是,详细数据展示得较多而合计数据展示得较少,将被认为是恰当的。尽管有些规范性模式也可能需要详细数据,但事项论则要求提供更多的数据,这是因为它认为使用者应能从更多的数据中选择他所想要的信息,并决定他所需要的许多合计信息。通常一个使用者能从充分的详细数据中求得合计数据,却不能在缺乏详细数据的情况下将合计数据拆开。

  所谓事项,是指那些被认为可察觉的,并比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度作更好的语义性解释的事件、现象或交易。不过,只有事项的某些特性才可予以计量和呈报;在会计上的事项论之下,交换价格是被认为可察觉、可检验和相关的。因此,资产负债表被看作过去所已发生的各种事项的综合体。收益表的重要作用在于展示企业的经营活动;其最后的净收益的意义(如果有的话)是不大的。同样,资金表则着眼于企业的活动,而不是着眼于营运资本的变动。

  事项论的缺点是:① 选择什么信息予以展示的标准很含糊,因而它并未导致会计理论的充分开拓。② 扩大数据的范围可能给使用者在信息上带来过重的负担。例如,从行为科学中所得到的证据表明,个人一次所能有效地处理的信息量度是有限度的。③ 要说事项的计量一定比事物的计量更可检验,或者事项特点的展示一定比所选事物的展示能导致更好的预测,还缺乏依据。 会计理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