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笔记中的动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代著名作家王仁裕的《玉堂闲话》里,有《南人捕雁》一节,记载那些南方人,是怎样一步步设计捕雁的。
淮南人,评事张凝(估计是管理犯人一类的监狱长),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王作家生动的捕雁过程。
捕雁呢,其实很简单,任何动物都有它的生活习性,我们只要观察注意它的习性就行了。这些雁,晚上都栖息在江或者湖的岸边,那些地方的小岛是它们的最爱。雁们喜欢群居,动不动上几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它们的等级森严,大雁居中间,它们身强力壮,别的雁见了都害怕的,外围一圈一圈是其它个头的雁。最外面的,是等级最低的雁,被称为雁奴,如同人类一样,也有主人和仆隶之分。这雁中奴隶干什么呢?就是担任警戒,保护雁群的安全。
什么时候捕雁成功率最高?我们往往会选择天色阴暗,或者没有月光的晚上。这个时候,雁们的警惕性最低。也不是说雁们不警惕,其实是我们用方法让它们消解了警惕。
出发前,一般要准备几样东西,简单得很,因地制宜就行了,一个瓦罐,几根蜡烛,一根大木棒。
先将蜡烛点燃,放到瓦罐中,然后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接近雁群的时候,就略微举一下蜡烛,然后立即藏起来,那担任警戒的雁奴,看见丁点火光,非常警觉,立即惊叫,全体雁群马上醒来,过一会,见没什么动静,大雁才权威地发声:没事没事,大家继续安心睡觉吧,那什么,雁奴,你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否则雁法从事!
我们等啊等,等雁群全都安定下来,这时,我们又举起蜡烛反复几下,那雁奴的警惕性还真是高,它们又一次尖叫:大家醒醒,有人!有人!
接下来的场景,你们可以想像,那雁群一定是大乱一阵,然后安静,而大雁不高兴了,大声训斥:雁奴,你们能不能将消息报得准确一点?别动不动就大惊小怪,还让不让我睡觉了!下回再这样误报警,我就不客气了!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就是挨打。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麻痹雁们的过程差不多了,捕雁人握紧手中的大木棒,准备吧,应该差不多了。
再举起蜡烛,光明正大地向着雁群靠近,举起大棒。那雁奴,其实又看见火光了,还看见人了,看见人握着木棒了,但是,它不敢叫了,它怕大雁骂它打它处罚它,还是自己逃命吧,悄悄地溜掉。
就在雁奴撤离的时候,雁群还在集体梦呓,有的说不定正做着美梦呢。嚯,嚯,嚯,捕雁人的大棒呼啸着横扫着昏睡的雁群,一扫一大片,雁们在惊醒中惨叫,失散,逃离,雁群死伤无数,捕雁人大获而归。
对王作家这样的描写,北宋作家徐铉的《稽神录》里也以志怪来佐证:
海陵县东边的老百姓,很多人都以捕雁为业,他们的做法是,家里经常养着一只媒雁,但是,他们将雁的六根大毛全都拔掉,既为了防止雁飞走跑掉,更重要的是要用大毛来引诱别的雁。
有一天,怪事出现了,一只媒雁突然对主人道:我给你赚来的钱够多了,你放我回去吧。此雁的话一说完,腾空而去。这家主人吓得不轻,从此后就不再捕雁了。
有人停止捕雁,但有雁的地方人还是会继续捕的。古今都一样。
钱塘边的沙洲旁,水草茂盛,鱼虾丰富,是雁们休养生息的好地方,虽然早已保护,但当地少数人仍然要偷捕,他们早已不用那蜡烛举火引诱麻痹的原始方法了,很干脆,用网,偷偷地在雁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张上网,网眼细密,牢固扎实,晚归的雁群,拖家带口的,大大小小,黑咕隆咚,一不小心就撞到网上,捕雁人第二天会抓到很多精疲力竭的大小雁。那些雁,绝望,挣扎,而捕雁人却满心欢喜,心里乐开花,野生,肥壮,珍贵,又可以享口福或者卖多少钱了。
2014年末,一个冬日的下午,著名作家叶辛,和我谈了他的新小说《问世间情》书名的来历。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打工一族的“临时夫妻”现象,真实刻画了当代中国普通民众情感生活之累,中国的城镇化,许多普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交到出版社的书名叫《情为何物》。有几个朋友说,哈,学琼瑶啊;咦,怎么会这个书名?
斟酌中,叶辛又想到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很严厉,读小学时,每天要他做两件事,习书法和背古诗词。容易的诗词,一天一首,难的不能超过一周。有次,背到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周了,还是背不下来。此时,母亲对他讲: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讲完,你就会背了。
元好问词前的那个小序,被他母亲演绎成了一个凄美故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公元1205年,金国少年诗人元好问,去太原考试途中,听捕雁的人说到了一件亲身经历:今天早上,我射杀了一只大雁,应该是一只雄雁,没想到的是,侥幸跑掉的母雁,一直很悲伤地在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突然,它从高空直接俯冲到地,一头撞死。唉,我虽然得了两只雁,但我的心情并不太好,我是不是太残酷了呀。
多情的少年诗人,为两只雁的爱情大为悲伤。
此刻,他立即想起了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叹牛》,刘诗人因可怜要被宰的牛,而想用自己的皮衣换牛放生,牛主人却不肯。虽然这样,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试试,他对捕雁者恳求:这两只雁,你拿到市场上也卖不了多少钱,不如我给你钱吧,你把死雁给我。这一回,他成功了,也许是两只死雁,不值什么钱,随后,诗人说,请你帮我一个忙,我们一起将它们葬到汾水河边,用石头垒成坟。这座特殊的坟,元诗人叫它“雁丘”。
元朝孔齐的《至正直记》卷一《义雁》有谚语云:雁孤一世,鹤孤三年,鹊孤一周。雁如果失爱,注定要孤独一生,不如和爱人同去。
“雁丘”,化作了元好问的泪水,激发了元好问的诗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千古之问,成了我们对忠贞爱情的永久记念。
叶辛说,母亲的故事讲完了,他确实就背出了,流利得很。这么多年过去,他仍然清楚地记得。
世间情,物情,人情,要问的一定很多,我想,叶辛要问的则是,连那畜生大雁都有如此的爱情,人类因为生存而生出的各种感情,应该怎么去面对呢? 笔记中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