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鸿哥讲故事

137 课 荤素调配 色味俱佳

鸿哥讲故事 郑鸿魁 5123 2021-04-06 08:1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鸿哥讲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38课:赤橙碧紫、酸甜鲜辣、荤素调配、色味俱佳

  “中国菜很讲究,特别是四个方面,那真是到了极至!鹤弟,你说一说,是哪四个方面?”鸿哥问。

  “当然是色、香、味、型了。”

  “现在有人还加上一个‘器’字。变成了色、香、味、型、器。色,菜的颜色搭配;香,指调料和菜的香味;味,菜的味道鲜美;形,菜的形态优美;器,放菜的器皿精美,与菜的搭配协调。下面,我给讲一讲中国两大美食家。也不必讲了,你看一看我的一篇早年写的小文章就行了。”

  鸿哥又拿出了剪报本,给鹤弟看——

  史上两“吃货” 笠翁与东坡

  按理,该称李笠翁与苏东坡为美食家,但叫吃货更亲切。

  先从远一点的苏东坡说起吧。不知道《赤壁赋》《水词歌头·中秋》的人,也晓得一道名菜——东坡肉。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2月1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的朋友马正卿为他申请到位于黄州东坡的旧营地,于是他在此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猪肉颂》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在徐州、黄州制作的红烧肉,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制作的“东坡肉”。

  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说得明白:“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古时候,会做肉、做汤的人不少,不能因此就称为美学家。苏轼自有一套关于饮食的理论。“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所以要“己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空腹空。”他进一步指出:“己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未有饥而食,虽八珍如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饥饿是最好的厨师”。细细品味苏轼的观点,很符合现代的养生理论。

  李渔(字笠翁)比苏轼晚出约574年,才华与名气自然跟前辈有差距。但就美食理论,李渔有过之无不及。苏轼的美食观念与做法,大都用诗来说明,难免挂一漏万,语焉不详。而李渔是用散文的手法,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明明白白地记录下来。一部《闲情偶寄·饮馔部》洋洋洒洒万余言,对“蔬食”、“谷食”、“肉食”有详尽的论述,信手拈来,颇有心得。比如,李渔对螃蟹情有独衷,娓娓道来。他说:我一生都喜欢吃蟹,每年螃蟹还没上市时就攒钱等着,家人笑我是拿螃蟹当命,于是就把买螃蟹的钱称为“买命钱”。……我将九月、十月称为“蟹秋”。担心吃后接不上,就让家人洗瓮酿酒,以便用来腌制。所以用的糟称为蟹糟,酒称为蟹酒,而翁就称为蟹瓮。以前有个丫环,善于做螃蟹,我就给她改名为蟹奴,可惜,如今不在了。

  他还说:凡是吃其它东西,都可以让别人代劳,只有螃蟹和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己动手,即剥即吃才有味道,等别人剥好才吃,不仅味同嚼蜡,而且也觉得不其为螃蟹、瓜子和菱角,而是另一种东西了,这与好香必须自己点,好茶必须自己斟是一个道理。

  李渔体味精细,见解独到,不愧为美食大家。这样的文字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比比皆是。

  李渔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有自己的原则。比如对于某种食鹅的方法,就进行了无情地鞭挞。他说:有人介绍给我一种食鹅的方法:过去有个擅长做鹅掌的人,每次将肥鹅养到要杀的时候,先煮一锅滚油,把鹅脚放进去,鹅疼痛欲绝就跳进水塘里,任它跳跃。然后,再捉再放,如此几次之后,鹅掌厚达一寸,丰美甘甜!我说:这样太让人觉得悲惨了!我不想再听。……两块鹅掌虽然美味,但入口就没了,而鹅当时遭受的痛苦比这要强烈百倍。以活物多时的痛苦,换来我口中片刻的甘甜,残忍的人都不会这样,何况稍微有点善心的呢?

  苏轼与李渔,都不是大富大贵者,他们却讲究吃,而且吃得有滋有味。不但吃出了美食,吃出了养生,更吃出了良心。——这才是真正的“吃货”。

  “鸿哥,文章写得不错,得了多少稿费?”鹤弟问。

  “也就几十元钱。”鸿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没劲儿,还不如我爸卖个假尿壶赚得多呢!”

  “瞎比。”

  “是是是,我爸除了赚钱,不会干别的。鸿哥会写文章啊!”

  鸿哥一听乐了。

  “鸿哥,这样的课不能纸上谈兵,得实践。‘赤橙碧紫、酸甜鲜辣、荤素调配、色味俱佳’,你得‘整’两盘菜让我看一看,尝一尝才行。”

  “今天,鸿哥家里什么都没有。要吃,只能煮方便面。”

  “别提方便面,一提方便面我就恶心。鸿哥,我家‘美丽’早晨出息了,买了不少好东西,可她不会做,你去指导指导她。”

  “谁是你家美丽呀?”

  “我妈呗。”

  “瞎叫。”

  “我爸可以叫,我凭什么不可以叫。你也可以这么叫我妈。”

  “我那么叫,你爸会吃醋的。”

  “我爸的心眼没那么小——可也不太大!”

  鹤弟说着,拉着鸿哥就走。

  虽然住着一个小区,鸿哥还是第一次去鹤弟家。

  鹤弟家是小区里房子面积最大的,将近200平,厨房更是比鸿哥家的大一倍。厨具十分高档新鲜,几乎见不到油烟,一看就是经常不做饭的人家。

  姜美丽很热情,招待得十分周到。

  “鸿哥,鹤弟上次在你家吃过煎茄盒和什么雪花汤,念念不忘。让我做,试了几次,他总说不对味。——你教一教我吧。”姜美丽很想学。

  “老钱呢?”鸿哥随口问一声。

  “还不是瞎忙。”

  “妈,那汤叫夏娃雪花汤。”

  “不就是排骨冬瓜汤嘛。”

  “那个名太俗了。这名字是鸿哥起的,很有诗意。”

  “怎么有诗意呀?”

  “亚当是男的,夏娃是女的。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变成的。” 鹤弟解释说。

  “可是,做汤用的是猪排骨呀?” 姜美丽不解地问。

  “在上帝的眼里,万物是平等的。”

  “那雪花是怎么来的?冬瓜切成块扔到里面,也不像雪花呀?”

  “妈你看——” 鹤弟拿起一整片切好的冬瓜,递给妈妈。

  姜美丽看冬瓜的横断面笑了笑说:“还真像个大雪花呀!可是,我做出的冬瓜汤,怎么腻乎乎的?”

  “排骨用高压锅压一下,然后用清水多洗几遍,要把猪油尽可能滤掉才行,千万不能再放豆油。还有,排骨最好在瓷罐里炖,差不多得一个小时,再放冬瓜和葱花及盐。什么味精,鸡精等都不要放。等什么都好了,扬上点香菜末就行了。”鸿哥细细地说。

  “噢,原来是这样。茄盒我也煎不好……”

  “煎茄盒最主要是馅先弄好,千万别炸,炸的油太大。”

  鸿哥一边讲,一边备馅。剥一斤带壳的鲜虾,切三两红嫩的瘦肉,摘一斤鲜绿的韭菜。肉与虾剁成泥,韭菜切成丁,盐适量,油少许,馅很快就拌好了。

  “切茄子很重要!两片似连非连,但绝有能分开。要薄,太厚影响口感……” 鸿哥一边讲,一边动作。

  姜美丽和鹤弟看得很认真。

  “鸡蛋一个,打到面里,少许水,调成糊糊状,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均匀地挂在茄盒表面上。要用厚一点的平底锅,火不能太大。两面翻,又不能太勤。火候最重要……”

  “沙”的一声,茄盒进了平底锅,不多不少每次6个,也就半个小时,18个金黄色的茄盒,装了三盘子。

  鹤弟夹起一个就吃,把嘴烫了一下。

  “太香了!”钱四二一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叫着。

  见鸿哥在此一愣,但马上笑了,说:“鸿哥,早就想你请‘撮’一顿,今天正好赶上了,就在这吃吧。”

  鸿哥的手机响了,有急事离开了。 鸿哥讲故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