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那个荒唐天子

第二十八章 众龙驿之战

那个荒唐天子 玉林大师 4884 2021-04-06 07:53

  基于这样的前提,待数千吐蕃重甲骑兵在阵线前集结完毕后。

  没有太多的等待,吐蕃人阵中的号角声,果真就开始大做起来。接着,也没有任何试探,十万大军便全数出动,如同一道移动的长城,向大隋的阵线径直压了过来。

  人喊马嘶声震天,而反观大隋一方,却是万物寂静,没有半点的声响。在这一动一静之间,吐蕃的前沿领头重甲骑兵线,已经来到了千米距离的位置。

  这时,大隋阵中的鼓声开始响起,步枪兵悉数拨开了枪械上的保险。接着,就是密集永不间歇的射击火力网形成,一道道人影开始从马背上摔落。特别是处于领头位置的重甲骑兵,损失就更为惨重了。

  有一说一,看到这样的局面,我若是赤松德赞,恐怕早就气的吐血。没别的,赤松德赞在此战中直接使用压箱底的重甲骑兵,除了想尽全力和大隋殊死一搏。其实,也源于他对大隋制式武器燧发枪的基本了解。

  众所周知,填塞数量众多细小铁蛋和铅子之流的武器,其实有些类似于散弹枪的性质。一枪打出去,密密麻麻的细小子弹,就可以构筑成一个射击圈,有利于增加和扩大覆盖面。

  说到底,大隋迟迟无法解决射速过慢的问题,也就只有在追求更大杀伤力方面做文章,这本身就是火器发展的另一个主流方向。当然,大隋如此大规模列装燧发枪的真正原因,还是这些游牧民族很少有规模化披甲的习惯。

  换而言之,大隋现今大规模装备的燧发枪,其实对装甲单位的杀伤力和威力,并不算大,也很少能形成致命伤。这其实也就是赤松德赞打的如意算盘,以重甲骑兵领头,依靠身上厚厚的装甲,吸引和抵抗王师威胁最大的燧发枪火力。甚至,为后面冲锋的骑兵大部做掩护。

  不曾想,就是这点最大的依仗和期盼,却因为我此战中更换了新式武器装备,导致赤松德赞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嗯,之所以要这般说,就必须从大隋新装备的半自动步枪之弹道开始谈起。

  想来,各位都听说过一句话,“三八大盖”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既“只要不被打中要害就是贯穿伤,很好疗养。”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就因为三八大盖的射程远,弹道很稳定,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近距离被击中后,子弹在人体内基本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轨道变化,甚至是滞留于人体内。

  现今,也就因为赤松德赞的重甲骑兵,额外装备了防护措施,反而有了画蛇添足之嫌。这也就是说,吐蕃重甲骑兵,若被大隋半自动步枪击中,就会因为多了防护装备的阻拦,直接导致弹道大幅度变形,对人体的威胁也更大。如此一来,加之重甲骑兵处于领头的位置,损失自然尤其惨重了。

  所以,从一千米冲锋至五百米距离,随着射击准度越来越高,赤松德赞最大倚仗之重甲骑兵,其实已经从战场上消失了。正因为这种弹道学的问题,步枪兵的威胁,随着吐蕃骑兵的快速推进,反而就有了衰减的迹象。

  不过,也没有关系,在这样的距离里,炮兵团的威力开始凸显。战场上的形势,自然还是一边倒的局面。也没别的,其实就在于大隋列装了充当中程火力压制的加农炮。

  嗯,要问加农炮和迫击炮,乃至于大将军炮有何不同,对吧?限于当下的军工技术,大隋所有的火炮基本上都采用实弹。相比于万牛弩,最大的缺点是杀伤力大幅度减弱,但射速和准确度却是直线上升。

  而迫击炮,就属于最简单的曲射方式。这也就是说,迫击炮属于从天空往下砸的原理。试问一个铁蛋,或者是刻意分裂后拼凑一起的铁块,这样砸下来的真正威力能有多大?自然,杀伤力也是极其有限的。要想形成大范围的杀伤,就必须依靠数量取胜,这也就是大隋步兵排都有迫击炮装备的由来。

  至于加农炮和大将军炮,虽然都采用了平射的方式,但因为射程要求不同,射击角的设定,其实也有很大的区别。简单概况,大将军炮的射击角,为十五度到四十五度之间的斜射。而加农炮的射击角,基本为零度平行射击。

  说到这里,各位不妨设想一下,在密集的骑兵群中,如果有数百枚这样的铁蛋,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平射过来。每一颗铁蛋,都可以将运行轨道及周边的士兵砸的尸骨无存。而且,还有余力向后方继续延伸。

  同时,脑袋上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物件,如冰雹般落下来,一样也沾惹不得。加之前方密集的火力网,从未经历过这种立体化打击,甚至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吐蕃骑兵,何以有胆量招架?

  所以,战事发展至此,莫说吐蕃人的冲锋阵线能不能保持住,包括很多吐蕃士卒,就已经在炮兵团介入后,失去了冲锋向前的意志。

  当然,此番赤松德赞若只是试探,恐怕这样纯粹挨揍的战斗,早就该结束了。也就因为只要停滞不前,或是退兵,便代表全军溃败,赤松德赞却不得不选择咬牙坚持。

  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吐蕃阵中的号角,更是一声比一声急促,一浪高过一浪。包括,赤松德赞也不得不把自己的亲兵卫队派出来,悉数充作监军。哦,我为什么要说也呢?

  好吧,进攻是死,退后也是死。哦,这个退后之死还更为惨烈,多半被己方的战马踩死。在这样的情形下,吐蕃人倒是激发了最大的战斗力。终于,有人冲到了大隋的阵线之前。

  看着黑压压的人头若隐若现,这人本以为接下去就会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甚至,是痛痛快快的拼个你死我活。哪知,迎来的却是铺天盖地黑黝黝的不明物件。接着,哀嚎声和剧烈的爆炸声,就在这人身边开始响起。

  要说这人,估计有幸参与过当年的长安之战。见到这些莫名的投掷物扔来,下意识就从马匹上滚了下来,继而匍匐于地。等到爆炸声结束,周边的同行虽然死伤了一大片。可他自己,倒是完好无损的。

  暗自庆幸,这人便抽出了腰刀,心想,隋兵现在终归是黔驴技穷了吧。此番,也该大爷我一展神威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杀一个就是赚到,也算这趟冲锋我没有白忙活。

  可等**溅起的尘埃慢慢散去,这人才陡然发现,眼前的战壕内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隋兵。包括既深且宽的壕沟中,也开始燃起了熊熊大火。

  哦,这些大火,又是从何而来?这自然就是步兵退守第二道防线时,将存储于第一道防线各个位置的油罐悉数打破点燃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无主惊马所设计。开个玩笑说,有些时候十万匹战马的冲阵,可比十万人要可怕多了。

  至于第一道防线的步兵,又是如何快速转移到第二道防线呢?道理同样很简单。这些战壕不止水平挖掘,同样也有大量的纵向连接。借助一次性大规模的**投掷,更有一直处于第二道防线的预备兵力掩护,步兵想要快速脱身,其实也很简单。

  等到步兵退守第二道防线,重新构筑起射击网后,许多和方才那人一般,本以为破阵在望的吐蕃士兵,此刻的心中,早就一阵冰冷了。

  轮到这时,许多人对于此战的结局,恐怕早已没有了任何幻想。唯一的期待,便是如何在战场上存活下去。说白了,傻傻站在第一道防线前,他们的命运一样很悲惨,不是被后方跟来的己方之战马踩死,就是被隔着百米开外射击的大隋步兵当成了活靶子。

  当然,让他们趟着眼前的熊熊烈火冲过去,恐怕也没有人具备如此胆量。毕竟,身边不幸坠入火沟的同伴,亦是不少。只是这些人,但凡只要粘上火星,片刻之后便是一具枯骨。那种悲惨的场面,只要看上一眼,就会后怕不已,更何谈是去尝试。

  甚至,已经有人心中在嘀咕,这他娘的真是天灭吐蕃吗?连一道普通的火墙都能要人性命。谁他娘的可以告诉我,这个天杀的大隋,又是用了什么旁门左道,何物可解?

  终于,还是有人眼尖,便发现这样的火墙并不延续。其间,竟然也有几十道空地留了出来。虽然,那些空地的位置,大隋的火力打击也很密集,但却给了这些人最后的希望。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马,开始往这些空白地带挤去,包括先前逃脱生天的这厮,也来到了其中的一处通道之中。只是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马匹。当然,同他一样失去马匹的人,也不是少数。

  可越往前冲,这人就觉得越来越不对了。嗯,怎么说呢?首先,大隋的火力网似乎并不冲着人群的密集处,只是徘徊于周边。这也就是说,他们似乎只是想把人往此处驱赶,而不负责实施最后的歼灭。

  其次,就是这条通道的最底端,竟然还有一个钢铁筑造的物件,屹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包括头顶上,还有一门火炮径直探了出来。虽然看上去,那个钢铁物件就是个摆设,包括那门火炮的规模也不大,甚至都未开过火。可这人,还是觉得有些心绪难宁。

  所以,这人就想,要不然我就别望前冲了,干脆装死爬一边得了。反正,我也失去了战马,如此行事也容易。再者说,就因为这里人多,己方的战马也肯定冲不起来,即便不幸被踩上几脚,估计也死不了。

  刚想到这里,这人就听见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于是,下意识再度弯下腰。巨大的气浪随即而至,直接将其掀翻在地。包括空气中传来的浓烈血腥味,以及振聋发聩的声响,径直让他失去了知觉。

  终于,在漫天的枪炮声中,这人还是清醒了过来。偷偷揉了揉眼睛,这人便见身边已经没有能够站立的队友,包括很多人的脑袋,都被齐胸斩断。

  “滋滋滋,”一种陌生的声音开始由远及近。循着那道声音一看,这人憋了半天的屎尿,就再也没有忍住,窸窸窣窣都流了出来。

  天啊,我的个亲娘耶,原来那堆破铜烂铁不是摆设,而是会自由行走的怪物。除了脑袋上的火炮响个不停,甚至两侧还长出了明晃晃的翅膀。只是那些翅膀之上,此时已经沾满了太多太多的鲜血。 那个荒唐天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