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

第200章我是资深“乙醚”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 康帕乌斯 3489 2021-04-06 07:27

  今天是市长拜访,四十八的易教授特意穿上一件藏蓝色中山装,衣服笔挺,带着淡淡的湖南长沙口音、以一种缓慢的扬抑顿挫的语音道:“南剑州老父母来访,易某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啊!”

  一边说着,他一边像古代士大夫一般,温文尔雅地拱了拱手,显得儒雅斯文,风度翩翩,可惜主客双方都没有穿戴羽冠巾纶、宽袍博带,否则就是古代版的文人相会了。

  汤市长也是一位学者,是硕士出身的专家型领导,否则也教不出汤采菱这样的作家记者出来,他对易教授恭敬地拱手道:“不敢不敢,易教授是贵宾,我是南剑市的干部,算是这里的主人,隔了四天才抽空来拜访,是我失礼了。”

  两人在门前寒暄客套,众人只能当成配角。

  杨林非常激动,作为易教授资深粉丝,忠实的“乙醚”,他赶紧挤到前面露脸,当然不是吸引电视台摄像镜头的注意——汤市长是一个非常低调的领导,视察工作很少带着摄影师,杨林是想近距离欣赏一下易教授的风采,并认识交流一番。

  可惜,汤市长根本没介绍杨林,他谁都没介绍,在和易教授肩并肩向里慢慢地往里走,同时关心易教授在沙阳的日常生活与研究工作,谈论着南剑的闽学大家朱熹、杨时的一些历史。

  杨林有些失望,只能在望着教授的背影。

  雷雪把杨林拉到一边,有些奇怪地问道:“杨林,你今天怎么怪怪的?你又没去过鹭岛大学,但好像对易教授——嗯,非常崇拜,就像港台的追星族一样。”

  杨林喘着气、红光满面道:“你不了解,易教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家,他在武大传授《文心雕龙》美学研究的时候,三百多座位的阶梯教室常常坐满,讲台下的空地也摆满了小凳,窗台上还挤着很多学生。他不仅对古代美学和文学有研究,还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雷雪撇了撇她那张稍大点的嘴巴,小声道:“你在胡说八道,我都打听到了,易教授是被武大给抛弃了,才调到鹭大的,而且在鹭大艺术学院教非常冷门的‘艺术理论课’,据说一开始听课的学生只有五六人,最后才增加了十几人。”

  “你根本不了解情况!”杨林像一只“忠犬”似的,气得面红耳赤,可惜未来的记忆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还不好说出来,“这是高校的用人制度有问题,提升人才全看资历和关系,而不看学问和教学能力。武大想留人却不给正高职称,易教授才会到鹭大教艺术理论,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呵呵呵。”雷雪冷笑几声,翻了下白眼,她发现杨林已经不可理喻了。

  大概这边讲话的声音稍大了点,终于引起了易教授的注意,询问起杨林和雷雪这两位样貌气质都相当突出的少年来。

  汤市长立即招呼杨林和雷雪过去,然后认真介绍道:“易教授,这是我们南剑市的天才小作家杨林,杨时的后代。别看他年纪小,但在报刊上开了好几个专栏,他写的散文、诗歌和小说在全国都有小名气,刚出版了一本文化散文集《沙阳印象》,现在全国热销,引起了沙阳旅游浪潮——对了,杨林对旅游业也很有研究,最初的《儒学古镇旅游开发草案》就是杨林参照周庄的发展模式制订的,他算是沙阳旅游的奠基人之一。”

  然后介绍雷雪道:“这位是雷局长的侄女,沙阳首富的女儿雷雪,在南剑师范读二年级,是师范音乐教授裴小松的高足,一个音乐小天才,沙阳镇镇曲《礼仪之邦》就是她谱写的。”

  易教授很高兴,首先拉着雷雪的小手拍了几下笑道:“我在沙阳初学听了学生唱那首《礼仪之邦》,很感动,特意要了一份歌谱,写的非常好,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端庄大气的一面表达出来了。”

  雷雪俏脸微热,看了旁边的杨林一眼,低声解释道:“这首歌是我和杨林联合创作的,主要的构思来自杨林。”

  易教授和大家都不怎么相信,歌词是杨林填的,但曲子肯定是雷雪写的,他们以为这女孩谦虚娴雅,更是赞不绝口。

  杨林对雷雪有点嫉妒起来,她根本不知道易教授的伟大,怎么有资格受到易教授特别对待呢,反而自己沦为了一名配角!

  机会要自己争取,杨林知道易教授好为人师、古道热肠,因此主动上前,屁股一扭,把雷雪挤到一边,然后向易教授恭恭敬敬地长鞠一躬道:“易教授您好,我拜读过您的《〈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闲话中国人》等,受益非浅,请受我一拜!”

  易教授盯着杨林一会儿,嘴角难得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握着杨林的手赞赏道:“你的作品我读了不少,《五百年廊桥》,《秋游九峰山》,《金湖观日出》,都是非常优美的文化散文。我来沙阳,最大的惊喜不是这些古建筑和闽学文化,而是一位叫杨林的小作家。”

  杨林激动地几乎要五体投,结结巴巴道:“您过奖了,我非常崇拜您。可惜我高考出了意外,没能考上鹭岛大学,否则我一定拜在您的门下学习文学艺术还有历史。”

  周围的领导干部听了,不禁对杨林的马屁表示不屑,连雷雪都转过头,表示不认识自己的意中人。

  杨林还想再和易教授说些话时,对面传来一阵脚步,然后由一个游廊走出几个镇干部,为首的是严红军、何站长,后面还跟着二伯。

  三人提着七八件汉服过来,这是二伯开照相馆后,杨林建议他制作的,方便让游客穿上汉服在古建筑里拍照——还别说,二伯的照相馆马上增强了竞争力,成了沙阳镇的品牌之一,连风雷集团的民俗音乐演艺馆都要向杨二伯租借“戏服”呢。

  “汤市长、易教授,陈知府的‘紫金小戏台’已经准备好了,请各位领导、教授去那里座谈,一边观看沙阳文化艺术表演,一边再谈论沙阳文化的发展未来。”严红军这个总经理抹着冷汗,大着胆子建议道。

  “好好,一起过去。”易教授反客为主,带头向前走,他这几天已经把知府宅逛了好几遍,非常熟悉这里的院子甬道,同时还卖弄学问道,“你们知道紫金巷的来由吗?”

  大家看着杨林,因为杨林曾写过一篇《沙阳紫金巷》的文章,里面有过详细介绍。

  但杨林知道自己的文章完全是抄自史料,有不少地方断章取义,如今在真正的历史家面前,他可不敢班门弄斧,因此大摇其头。

  易教授边走边讲解道:“宋朝的时候,凡有资格穿紫色、绯色公服的官员,都必须佩挂金、银装饰的‘鱼袋’。服紫佩挂金鱼袋,服绯佩挂银鱼袋。服紫色要三品或四品以上,服绯色也要六品以上。如职位品级太低,又有特殊情况(如出使等),需要佩挂鱼袋,必须先借用紫、绯之服,时称‘借紫、’‘借绯’。还有因为特殊功绩,被朝廷赐紫服、佩金鱼袋。宋神宗元丰年间,这座知府宅的原主人陈君举,就因为政绩卓著而被进勋上柱国,赐四品紫服。”

  “原来是这样啊!”随着易教授讲完,大家才了解来龙去脉,纷纷受益非浅。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