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我有一个梦想
古人拥有的,
永远超出我们今天了解和想象,
而更多的时候,历史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
——余秋雨
杨林从后山绕过,转过一片林竹,朝下平缓地行驶,右边的稻田连到远处的山脚,蛙声一片。
“小雨,周末有没有游客来沙阳镇看廊桥?”杨林问道。
“咯咯……”小雨在身后轻笑起来,回复道,“阿哥你好厉害哦,写一篇文章,就吸引了好多人来玩,星期三下午就来了二十多辆车,三百多人,很多还是厂车,挤在桥上拍照,桥头杂货店姜大叔的饮料就卖光了。星期四来的更多,有五十多辆车,人多得没法数清,可能有上千吧,马书记、王镇长都带着客人来玩,镇里的干部、派出所的民警、学校的老师,还有村长姑丈、榨油厂的厂长,都变成了导游,咯咯咯……”
“这就叫‘洛阳纸贵’。”杨林得意洋洋,却有些奇怪地问道,“你怎么这么清楚?”
小雨骄傲道:“我是学校团干部啊,游客来了那么多,不单是看桥,还看镇里的其它古建筑,有些城里来的干部记者顺便到镇政府、学校、文化站去访问座谈,还观看了篮球联赛。马书记非常高兴,号召全镇机关学校的党团员维持秩序,打扫卫生。苏校长让我带领全校的团员,每天傍晚打扫廊桥、临水宫和后沙溪巷这片清洁区。”
杨林不禁乐了,叹道:“谁说文学没用,我这篇文章,直接使古镇变得出名了,变得干净,变得文明了。不过,却增加了你们学生的负担,你们都放暑假了,还要给打扫卫生,学弟学妹们肯定会骂我。”
“不会的,我们都挺开心,因为有老师和干部一起跟我们扫地,游客还给我们拍照。”小雨连忙安慰道,“但是,星期五人数开始变少了,大概有才三百多人,今天星期六休息日,也才五百多人,还不到星期四的一半。苏校长说,报纸文章时效性太短,没有收藏性,城里人一开始热情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渐渐忘了。阿哥,你的文章要在杂志上发表,那就好多了。”
杨林道:“杂志发行量都不大,没报纸这么火爆。南剑日报有五万多份发行量,周三版还有电视预告,可以单独订阅,看的人多。”然后心念一动,有了主意道,“我会想办法让国级杂志也转载的,到时可能要你帮我一把。”
小雨毫不犹豫地点头道:“阿哥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过,真的能发表吗,最好是出名的杂志。”
“行的。”杨林自信道,“杂志时效性虽然长,但都是月刊,出刊周期长,审稿严格,用稿量少,我现在还指望不上杂志。我还会继续写沙阳古镇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不是广告,周三的报纸,下周可能就没什么人看了,游客会越来越少。《五百年廊桥》是因为历史巧合,那座石桥刚好是五百年,才能将它编成心灵鸡汤,以后只能细水长流,但是像这样火爆的情况不可能出现了。”
杨林说话声音很快,小雨听得不太明白,也就没有支声,只是慢慢领会。
“我有一个梦想,用旅游业来保护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杨林沉重叹道,“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彩电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又有VCD机可以看碟片,港台影视排山蹈海涌来,人们越来越喜欢综艺娱乐享受,加上网络时代已经开始到来,人们自然会喜欢快餐文化,淘汰传统文学的精神共鸣和文化寻根,传统文学将渐渐失去了影响力。
如今是95年,传统文学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但留给杨林的时间不多了。
杨林靠一篇乡土文化散文出了点小名,但只限于沙阳镇和南剑市。他要在全国成名,就必须开始写小说了。前世给杨林的记忆很多,都是印象深刻的文学名作,至于原作者是自己或是其它人,他也模糊了,变成了一种既视感,好像就是他的灵感一样,需要二次创作。
再过两年多,镇政府就会开启“土地财政”,对古镇进行全方面改造,所有古建筑会被拆除建新村,然后反过来搞什么“仿古街”——他必须在这股潮流到来之前,把古镇的文化发挖掘出来,吸引游客和文化界关注,然后促使镇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就像水乡周庄一样。
现在镇政府的主要思路是发展养殖业。自从饲料公司在沙阳建厂,并允许赊帐后,镇政府就号召全民养鸡,计划把沙阳镇建成全省养鸡第一镇,弄得到处是鸡翔味,我的天啊!
小雨继续道:“星期三下午,苏黎校长带着马小宁老师、陈家雄老师来我们家坐客,和爸妈聊了一下,夸了你好一会儿,马小宁老师特意问了你的一些情况。”
“马老师有发寻呼表扬过我。”杨林笑道,“她也是我的初中班主任,语文教得非常好,我就是因为她鼓励,才喜欢写文章的,你要好好听她的课。”
小雨道:“马老师很好。我语文最好了,作文每一篇都是范文,下学期就当副班长,马老师提出要办了一份《小沙溪》的文学社刊呢,阿哥,到时你给我们当顾问好吗?”
杨林满口答应道:“只要学校同意,我没问题。”
小雨小脸贴着杨林的后背,欣喜道:“谢谢阿哥,你对我真好。”
她心里甜滋滋的,却也有些奇怪:以前我亲近阿哥,他总是非常嫌弃地将我推开,说我不是他的亲妹妹,不让我亲近。现在阿哥发表文章后,人居然变好了。
然后她道:“阿哥,你写廊桥的文章有带来吗?我想看一下。”
杨林奇怪问道:“难道你没看过吗?”
小雨无奈道:“我只听说,没有看到,《南剑日报》只有在村部、学校和镇政府里有,我昨天去村部讨要,但姑丈不让我看,说这篇文章不适应小孩子看,而且连校长和老师也是这么说。”
“这些人真是太封建了,我文章里讲了一讲爱情的典故,这又没什么,如果这都要防,那红楼梦就不能播了。”杨林嘲笑了起来,不过,散文的主题除了宣扬爱情,还引用佛教的爱情典故,虽然现在宗教活动已经开始复兴,但政府部门、教育单位仍然对封建迷信持排斥姿态。
这也说明,《五百年廊桥》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轰动,特别是在乡村,农民本来就极少看报,就是电视报,最多看电报节目预报的电视剧内容介绍,很少看副刊。对廊桥感兴趣的,还是以城市、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老师和工人为主。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