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漾舟掬澜

堂姐

漾舟掬澜 何其山 著 2956 2021-04-06 07:18

  堂姐

  堂姐荣珍前不久寄给我一部书稿,是她自己的回忆录,想让我帮忙润润色。书稿是堂姐亲笔写的,那手漂亮的钢笔字是我很早就熟知并一直敬佩有加的,如同硬笔字帖一样漂亮,间架结构刚劲豪放、粗犷有力,单从字面上看,绝不像出自一个70多岁的女性之手。有人说“字如其人”,真的,堂姐的字就同她的性格一样刚烈不羁,不认命,不信邪,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和命运苦苦抗争了一辈子,将其列入“女强人”“女丈夫”之列,亦是当之无愧和实至名归的。

  用老一辈的话说,堂姐的命很硬,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爸爸和哥哥在她3岁那年相继去世了,妈妈受不了这双重打击,落下一身重病,连自己也照顾不了。不幸的遭遇偏偏磨砺出了堂姐不肯屈就、不愿服输的倔强性格。刚解放不久,村里仍然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氛围还很浓很浓,族里其他适龄哥哥、侄子们都上学了,她却不行。当时学堂就设在本村,而且学费只收一元钱。那时何家在村里还是一大家族,30多口人吃一锅饭,奶奶去世,爷爷年迈,由长兄当家做主。堂姐软缠硬磨执意要去上学,妈妈也低三下四地替她再三恳求,特别是靠着爷爷的极力帮衬,族里长辈们才勉强同意“特殊关照”这孤儿寡母一回,总算圆了堂姐孜孜不倦的求学梦。可升中学时不仅要交5元学费,还要过一条河去上学,掌家的伯伯就无论如何不肯答应了,说:“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读哪门子书?长大出阁嫁人就是了,哪来的钱供你这么读书?”堂姐不干,据理力争,哭着闹着硬是让掌家的伯伯答应“先读几天试试看”。孰料这一试,试出了她超众的聪颖和天赋,门门功课都是5分,当时称“全科红5分”,而且还当选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各项表现都在其他兄弟侄子们之上。她对书本的酷爱达到了如痴似醉的程度,天天走读上学,从不迟到早退,更不叫苦叫累,深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可即便如此,掌家的还是想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来迫使她休学。班里边就剩她一人没交学费了,老师下了“最后通牒”,她还是要不来钱,直到老师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她并叫她立即走人时,她才哭着向老师诉明原委。老师起初不信,放学后上门家访才明白自己当真冤枉了这个要强的女孩子。事后,老师不仅帮她说服了家长,而且还将她搂在怀里给她道歉,并勉励她继续刻苦读书,为所有想上学的女孩子们争口气。

  堂姐当真做到了。几年寒窗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但是,在要不要继续升学的问题上又遇到了更强硬的挑战。她明白自己孤立无援,掏更多的学费升学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妈妈想支持她,但经济上却无能为力。就在她欲上不能,欲罢不忍,苦于无奈时,石家庄市一所中专的招生广告吸引了她:不收学费和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天上掉馅饼,疑难瞬间化为乌有。她背着众人,凌晨5点不到,就怀揣梦想,拿着仅有的1元钱匆匆上路应考去了。步行20多里路赶到了考场,先交了5角钱的报名费,经过上午、下午两场紧张的考试,中午用4角钱买了二两炒饼充饥,等攥着剩下的1角钱回到家里时,因又困又乏、又饿又渴地瘫倒在了母亲的怀里。母亲心疼地哭着说:“我苦命的孩子,为了上学,你真的连命都不要了吗?”

  荣珍姐真够争气的,1480人参加考试,在录取的96人中,她排名第3。这在当时十里八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迫使那些一向轻视女孩子的人有所转变。想不到仅仅一年后,厄运再次降临,堂姐的妈妈撇下自己唯一的年仅16岁的女儿病故了。堂姐接到噩耗后赶回家,直哭得死去活来,她原想学成后好好报效母亲的夙愿化作泡沫了,她至此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甚至眼下连安葬自己母亲的能力都没有。因为母亲去世前一天,家族人刚刚分了家,她家分得一间房屋,如今母亲冰冷的遗体就静静地躺在这空荡荡的屋里,她至死因牵挂苦命的女儿而不肯瞑目。堂姐病了,她烧得昏昏沉沉的,跪在母亲身边寸步不肯离开。妈妈这一生实在是太可怜了,她没读过一天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受了一辈子苦,还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可以说没享过一天福。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女儿身上,省吃俭用供孩子念书,为了让姑娘不再重蹈覆辙,作为寡妇的她竭尽全力去为孩子争取机会改变命运,默默地承受了多少屈辱和尴尬。至今说起来,堂姐还泪流满面。堂姐说那几天她反复思考着如何让母亲早日入土为安,最终决计将这间房屋送与本家长辈,求他帮忙安葬母亲。不料,那位对她上学一向持反对态度的长辈,至今还耿耿于怀,不仅不答应,还恶狠狠地训斥道:“我就不明白你一个女孩子家非要上什么学?二斗红高粱嫁人得了。”当时是堂姐的叔叔,也就是我的父亲站出来说:“不行。孩子还小,正在上学,学得又不错,不能中途毁了她。学还上,丧事我关照。”为此,两兄弟争得面红耳赤。至今说起来,堂姐对我父亲还感恩不尽,说:“紧要三关时,没有叔叔的力挽狂澜,就没有我的今天。”安葬完母亲,堂姐在坟上痛哭一场后,擦擦泪,又向着家乡的方向叩了一个头,就毅然决然地起身奔回学校去完成学业。

  后来她又考取了更高的学府,成了一名化工设计人员,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赴现场设计,在荒无人烟的工地住工棚,吃冷饭,她毫不退缩,也很少在设计上出差错,设计院里说起她,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几年后,她凭实力晋升为工程师,并且落籍北京,用知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北京堂姐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他不仅人长得英俊,而且是部队里一名出色的年轻军官。二人婚后相敬如宾,先后有了两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小日子过得很是甜蜜。谁能想到,厄运再次降临在她身上。丈夫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不幸为国捐躯,留下她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她几乎被彻底击垮了,躺在床上一连几天滴水不进。尽管国家给了她至高无上的政治荣誉和经济上的特殊惠顾:丈夫在八宝山烈士公墓安葬,她和两个孩子可以先随军,孩子们长大后可以直接在部队干。没想到堂姐从极度痛苦中挣脱出来后却谢绝了部队的好意,她说:“我有能力把这俩孩子拉扯大,请组织上放心。”她说到做到,不肯再续弦,怕孩子们受委屈,独身一人挑着生活的重担走了十多年,硬是把两个孩子拉扯成人。哥俩很争气,也都很优秀,双双大学毕业后,一个在中学任教,一个在政府机关任公务员。

  看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堂姐才答应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经人介绍,她找了一个老伴,是个退休教师,人很善良,也知道疼人,原想二人可以相互厮守走完人生的。但好日子过了没多久,丈夫因脑梗瘫痪在床,吃喝拉撒睡全得靠她伺候。俗话说“心强命不强”,你说,我这堂姐的命是不是很苦、很硬?但她依然不沮丧、不屈服,每天伺候老伴乐此不疲,还抽时间写出这部数万字的回忆录。她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有心态平和,从容应对,不认命,不服输,敢抗争,才能不被厄运的洪峰所裹挟,也才有可能从厄运的泥沼中蹚出一条生存之路。” 漾舟掬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