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把我国的阴历叫作农历,其实如果真有农民所专用的那么一种历本的话,倒完全应该是现在所通行的阳历。因为大家知道,农民种田与气候的冷暖顶有关系,以节气为标准,而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乃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因太阳和地面的远近而定出四时来,在这中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这在阳历上都有差不多一定的日期,很是简便适用。
西洋历书上本来有春秋二“分”,冬夏二“至”的期日。把整年分为二十四节,这与古代的一年“七十二候”原来却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创造,但比较起来前者要更切实得多,因为它补充了二“分”二“至”中间的空隙,将全年平均分配,因此更多实用的价值。二十四节气的分配既然以太阳为依据,所以日期几乎是一定的,有时相差也不过一日。以前见过歌诀有云:
公历节气真好算,一月两节不改变,
上半年来五廿一,下半年来七廿三。
简单好记,农民使用起来是最方便的,可是,世间有一种误解,以为二十四节气是阴历特有的东西,所以就把阴历称为农历了。有些新日历以及报纸上,特地把节气改成阴历的日子揭载出来,这是违反常识的。
中国农民过去一直依靠节气作为耕作的标准,因为节气表示四时气候的变化,是正确可信的,可是,这根源虽然出于太阳,而当时中国使用的乃是阴历,所以只好把这“一月两节不改变”的二十四节分配给阴历年,结果不但是有时一年两头春,闰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或者应当倒过来说,把一月中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定为闰月),尤其是一年内节气的日期纷乱不堪,如果不拿出历本来查,这些日子就永远没法子来记了。
据我的看法,阳历二十四节根据太阳关系算出,最为准确,日期又有一定,容易记忆,最适宜于农民使用,所以这应该称为农历才对,不必再去拉扯阴历出来。
我并不是说阴历可以取消,这也是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历书中是可以容许它占一席地的。阴历以月亮为依据,每月一度月圆,看了也觉得有意思。至今不问东西国家,这年月的“月”字推究下去还是与月亮分不开的。此外在生活上,月亮也并不是全无影响。有人说这与妇女孕育有关,因为对于医学妇科是外行,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海潮与月亮的关系是不成问题的。小时候生长海边,习闻“初一十五子午潮”的成语;上海解放的那年,我在横滨桥头寄住,每天在小楼上看河水应时随潮涨落,常使我想起唐人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两句诗来。
阴历现在对于我们住在城市的人没有多大用处了,但它在别一方面却有很大的作用,即是在海边生活的一群人,他们需要知道潮汛的时刻,准备躲避或是利用。从这一点来看,阴历实在乃是渔历,现今有人称它为农历,这是与事理不相符合的。 木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