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之语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根据民间传得最多的话语,可了解2006年的一部分社会情态。比如,有女愁嫁人、有儿愁就业……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1.“37度的男人正走俏。”
——现代挑剔的女人们挑来挑去挑了个37度,36度太冷,38度太热,37度属于“低烧”,比正常体温多一点温暖,又不至于太热情做作。不冷不热,不死不活,不帅不丑,平平淡淡,总之“男人无才便是德”,正好给女人以安全感。我猜测,下一步该男性机器人吃香了。
2.一方面出嫁难,一方面少女堕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前的说法是:请把你的第一次留给你的丈夫;现在的说法是:请把你的第一胎留给你的丈夫”。
——结婚生子,繁衍不息,本来是人类的本能,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谁知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达,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变得不容易、不自然了:先是不一定结婚,结了婚不一定有孩子,有了孩子不一定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不一定能保证健康成人,健康成人了不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宜自己的生存位置。或许有一天人类该把回归本真、保持自然视为头等大事。
3.诸葛亮出山前,没带过兵;女性头回临盆前,也没生过孩子——为什么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有“工作经验”?
——大学生质问得有理,然而有理不等于有工作。甚至呼天抢地地质问越多的学生,越容易成为“三霸生”:“面霸、会霸、拒无霸”,即参加面试最多,参加招聘会最多,被拒绝的次数最多。用人单位不会理会大学生的质问,大学生应该去质问自己的大学,你没有工作经验可以理解,可有真才实学吗?大学教育本该与社会需求协调一致,为什么大学生会过剩?现在是社会在修理大学,大学毕业并不是真正地毕业,还要重读“社会大学”。
4.那么有了工作的又如何呢?“一进公司,两眼无神,三更半夜,四肢无力,五脏六腑,七零八落,久而久之,十分痛苦”。
——现在讲究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而不讲“三老四严”“主人翁精神”,所以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并不珍惜就业的机会,好高骛远,拈轻怕重。那就借鉴美国一家工厂大门上的标语吧:“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
5.当下有一首《贪官是怎样出来的》民谣:群众告出来的;情妇失宠后“抖”出来的;小偷无意中“偷”出来的;有关部门根据线索“揪”出来的;其他贪官落网后“咬”出来的;收了好处费不办事被“揭”出来的;驾名车养美女住别墅“露”出来的;非正常死亡后“挖”出来的。
——近十年来花样翻新的贪污腐败,让老百姓大长了见识,成为无处不在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大谈特谈的话题,为民间的口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或者说,这些年“顺口溜”和“黄段子”能够盛行,是得益于贪污腐败的猖獗。
6.“一张文凭,两国语言(精通英文),三房两厅,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老实。”
——这是在上海流传的女孩子择偶标准。一方而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上“剩女”特别多,急得许多父母代替女儿去参加各种婚姻派对大会,到处替女儿相亲;另一方面女孩们又不肯降低择偶标准,对婚姻充满理想主义。而眼下的事实是,什么样的男人都剩不下,即便没有文凭,没有房子,没有名牌,没有高薪,只要是个男的就行。难怪现在生育不平衡,生男多,生女少,男的无论生多少都剩不下,谁有机会不多生呀!
7.一项名为全球生活节奏的调查显示:“在随意情况下走过60步所需的时间,广州人平均只需要10.8秒;重庆需要12.3秒;北京需要12.6妙;上海人最慢,需要27.3秒。”
——广州人值得羡慕,目标明确,精神抖擞。以重庆和北京人所代表的是随大流,夹在中间不紧不慢。上海人最麻烦,心眼多,想得多,心事重重,左顾右盼,好像抬脚动步都得查黄历。
8.“如果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只相信金钱,你差不多没有希望了;如果进入社会之后还不相信金钱,你差不多没有救了!”
——这句话被许多家长拿来教训自己的孩子,道出了所有家长的矛盾心理,希望孩子纯洁,又怕将来到社会上吃亏;从小就教孩子适应社会,又怕孩子学坏。于是设计出了这套“两段论”,但谁遵循它谁就会吃亏。上学学一套,到社会上干的是另一套,上学只要理想不谈钱,到社会上不要理想只认钱……“两段论”容易培养两面派,甚或心理失衡,性格分裂。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