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8日的报纸上有两则关于作家的消息:一则是四十二岁的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路遥猝然离世,令人扼腕;另一则是一位七十八岁高龄的老作家与小他二十岁的一位中文系副教授喜结连理。
这就是生活。它有巨大的包容性。不论发生什么事情,生活都不会停止。
在这一天还有更多的丧事和喜事同时进行,对某一个当事人来说是碰巧了,纯属偶然。从一个大的范围来看并不偶然,是必然。有人哭,有人笑,喜事和丧事同时到来,生活就是这样强大,脆弱多愁的人认为它过于残酷。
我得到路遥早逝的消息,也是在两个作家开办的一个经营公司的揭幕庆典上。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只能默哀一小会儿,暗暗神伤,将头一杯酒不被人觉察地洒到地上,以奠路遥亡灵。然后该说还得说,该笑还得陪笑,甚至该喝还得喝。
倘因一个朋友的死而搅了另一些朋友的喜,就太过分了,会扫了许多不相干的人的兴。在欢声笑语中只你面带哀伤,又会显得做作和不协调。
我方知欢乐有时也会很残酷。
其实生活也像一匹烈马,你若驾驭不好它就会被摔下来。
我原以为路遥有一副“不坏金身”。看上去他也确实像本钱十足,矮胖,粗壮。他自己也许正是这么认为的。据他自己讲,进入写作状态以后,生活就乱了套,全无规律可言,就像小说的情节发展毫无规律可循一样,一切服从他的写作情绪。什么时候饿了,就到外面的小摊上买点最便当最充饥的东西吃。如果是深更半夜感到饿了,也只好挨着,等天亮后再说。天亮后倘写作又来了情绪,也许把饿又忘了……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肝有毛病,即使知道也不会相信有大毛病。他很少谈病,也不见他把自己当病人看。有的人病也许不比他轻,而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他有病,老像要崩溃,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在前几个月路遥曾大病过一次,那是对他的警告。可惜他没有接受这警告,病未全好,他却自以为没有问题了,又去了延安。在延安又发病,送回来就直接进了医院。从此再未出来。
花一万多元装修的新居,未能住上一天。
——这说明他对未来、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他是近几年去世的一长串中年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个。太可惜了!
他是消耗型的人物。只注意事业的质量,忽视了生活的质量。
而许多大师,恰恰是有很好的生活质量才保证了卓越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
这生活的质量不只是吃、喝、拉、撒、睡,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因素,诸如:修养、怀抱、志趣、气质等等。
生活如同衣服,人们都穿衣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风格,都穿着最适合自己的衣服。
人需不断地学习生活,调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合自己,完成自己。
路遥的生活通向自己的追求,也通向死亡——这最后一条路是谁都躲不开的。他只不过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过早地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给别人留下了许多惋惜和遗憾。但又不能不承认——
他,却是个勇者。
1992年11月 当今骂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