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年轻姑娘语惊四座:我宁愿当亡国奴,也不要战争。她引经据典,萧伯纳说过,从人类中除掉爱国主义者,否则和平世界不会降临。无论日本军国主义还是希特勒法西斯,都是打着为了国家的利益发动侵略战争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罪行……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地球变成一个村庄,卫星共用,电脑联网,经济也纠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又怎样亡?奴又怎样当?在经济上依赖国外,老百姓全用外国货,算不算亡国奴?对姑娘的话,有人反对,有人生气乃至愤怒,七嘴八舌却说服不了姑娘。
其实,那位姑娘并不知道什么是战争,只接受了传媒渲染的战争如何恐怖、如何残酷。如今反战是一种潮流,似乎是有文化、有教养、有人道精神的表现。岂知她选择当亡国奴,就是选择战争、鼓励战争。只有不怕战争,才能防止战争,势均力敌,才有和平。一强一弱、一硬一软,战争不可避免。悲惨屈辱的和平比战争更坏。姑娘没有当过亡国奴,哪知个中滋味。这可跟用外国电脑不是一码事。
一个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就因为它强大到自我膨胀的地步,以为天下无敌了。美国独立后,特别是经过“二战”,成了世界头号强国,二百年里打了近四十场战争,没有一场是在本土打的,它有足够的力量把战争拒之国门以外。
战争毁灭人性,人类又靠战争阻止这毁灭,使人回归本性。
战争是人之大欲的激烈化,是一门“破坏科学”。如同有善就有恶有立就有破一样,多种相互对立的东西一直伴随着人类。战争的危害从第一场战争以后,人类就知道了,却屡禁不止。我见到一份人类学家统计的数字,颇值得玩味:从公元前的1496年至1861年,地球上打了三千多年的仗,可谓连年战乱!自“二战”结束到现在,五十年里又打了一百三十七场仗!平均一年打两场还有富余。
我不是在宣扬“战争不可制止论”,摆出这样一个事实,是想说明当今世界还没有大同,那姑娘说的环球村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战争千差万别,更不可否认正义之战的进步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政治上诞生了联合国,在经济上诞生了关贸总协定。但是在思想上却联合不起来。当今世界正缺少伟大的思想家,用他们的学说也无法统一全人类的思想。思想的极端复杂,目标的差异,世界怎么能享受永久的安宁呢?
但也用不着悲观,反战的意识可以加强,防止战争的宣传可以大搞特搞,维护和平的条约可以积极签定。最根本的还是强大自己的国家,强化民族的团结。
看当今世界吧,有多少国家发生内战,内乱引来外祸,外人一参与就更乱。满目疮痍,雪上加霜。内乱带来的祸害跟被别国征服同样糟糕。
今年8月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士的节日,但战士们的心境是一样的吗?曾经存在过的南斯拉夫,在“二战”中曾经产生了许多像铁托那样的抵抗英雄。今天仍然炮火横飞,在抵抗谁?谁是英雄?
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在于拯救了人类,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创造了无数惊人的战绩、战例,留下了许多关于战争题材的艺术珍品,也创造了许多英雄……战争需要英雄,历史和群众也需要英雄。
今年夏天全世界集体缅怀“二战”中死去的英雄,活着的英雄重新又找回了那种英雄的感觉。大家共同思索战争,用今天的眼光重新认识战争。重看关于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有些仍激动人心,成了经典之作;有些已不再具有感染力,成为过眼烟云。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和庆祝,有组织起来的热情,也有自发的热情,有的前者多一些,有的后者多一些。还有的未必有多少热情……
1945年8月,侵略香港的日本战犯田中久一,在广东被处决的时候高叫:“日本战败而投降真不服气,且看十年之后,谁执亚洲牛耳!”
——现在就听不到这种声音了吗?且不说地球的上空,战争的阴云还此起彼伏,即便没有战争的地区,和平的争斗一天也没有停止,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当今世界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战争文化,这才是战争的根源。连美国人本尼迪克特都承认:欧美文化是“罪过的文化”,日本文化是“羞辱的文化”。
无可否认,人类本性中还存在着丑恶,但文明一天天在前进;历史上好战的力量从来没有停止过破坏,但人类还是把地球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切善良的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必因忧虑战争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1995年7月 当今骂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