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文学丛书》总序
数百年来,天津人被“九河七十二沽”的传说滋润着。
水,构成了天津的城市个性,这是一种幸运。水为生命之源,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形弱实强。天津市作家协会曾以“弱水”为第一部文学丛书冠名,谦虚而自信。如今又推出“九河文学丛书”,对文学的理解益发的宽阔浑厚起来。
丛书的作者阵容自然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色彩也越益地丰富了。有编辑、小说家、诗人;有在稿纸上耕耘了几十年的兼职作家,他们的正式职业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有农民……
随着商品社会的逐步规范,作家的概念也变得宽泛了。人们不再看重头衔,更注重本质,谁写出了好书,谁就是好作家。谁没有好书,即便还顶着作家的头衔,也很容易被人忽视。就这样,“专职”——不再意味着就是优势;“兼职”——也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业余作者”了……
在“九河文学丛书”里,大家走到了一起,真可谓“九河汇聚,水波荡漾”啊!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诚实、专注、一致。这些品质通过他们的著作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品质也是作家认识世界的通道,世界只有通过这些认识才存在。
对作家来说感觉就是才华、就是美德。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恋人,甚至是“狂恋症”患者。必须是一往情深地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他的文字,使文字能对他张开双臂,让他内在的才华涌现出来,就像红晕涌上他们的面颊。
写作就是要在这种恋爱状态中消除一切自我意识,消除一切恐惧。坚持在没有任何顾虑的意识流里一稿接一稿地写下去、改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在词汇的泥泞中意外地有神来之笔,得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语态、语气、语片。
写——就应该不断地写,只有读了自己所写的,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写——是出于对现实的不妥协。
写——也是由于爱和感激,爱文学,感激生活……
现在,就是检验他们的爱和感激的时候,这就是他们的成品:书!
书,是作家的梦想。所有作家的价值,都要通过自己的书来体现。“出一本好书”,是每个作家的追求。有些作家著作等身,在等身的著作中能真正让他本人喜欢的又很少,倘能挑出一两本就算是幸运的了。
我想,忠琪同志主编这套丛书的初衷可能就是这么单纯:为作家们出一本好书!
书是世界上最多姿多彩的创造,不仅式样万千,出奇制胜,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形象更是不计其数,浩如汪洋。作家的幸运也在于实现了人类最大的愿望:使人的短暂一生得以永恒,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衔接于前人和后人之间。书的魅力足能移植生命,无须打麻药。杰出作家所创造的人物和故事能寄生于读者心中。所有观点都可以转化成有形的力量,为无数喜欢它的人所接受。
在时下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生活中,好书还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为人们提供卓有成效的寂静,给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作家的职业就是给人们以多种选择,任读者自由挑选,在他们的本身生命之外,还需要哪一种生命作为补充?
也许有人已经在为书担心了:有那么一天,会不会为网络和光盘之类的电子玩意儿取而代之?我说不会的。只要看一个事实,就足以使人对书的未来充满信心,自从网络和光盘出现之后,书籍的出版发行比过去急剧增加,而不是减少了。很难想象有比书籍更真正现代化的东西,至今它仍是知识最轻便的载体,成本最低,携带最方便。
在我要结束这篇短序的时候,由衷地为天下写书、出书和读书的人祝福。
2008年8月 蒋子龙文集.13,评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