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延年》序
现代世界进入了一个“书写时代”。
所谓的“信息爆炸”、“网络统治”,都离不开书写——在纸上,或者在计算机的荧屏上。
“信息”的爆炸,其实是文字的爆炸。现代生活中的文字已经多得能够淹没人类。光是“写字”已经远远跟不上需求,到处都在“打字”——古代“圣人”创造的文字,现在居然需要“打”了!
因此,现代社会不得不借助一种叫做“文字处理机”的机器来帮着人类处理日常的文字。
这就是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一个职能就得会书写。你不书写就将被别人的书写所淹没,就像哲人所断言的那样,让自己的大脑变成草地一样供别人践踏。
在这个文字爆炸的时代,你光是阅读是读不过来的。书写会有助于阅读的选择,写是为了更好地读,并能帮助更好地记忆。
我的职业是书写。出于职业习惯,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加入书写的行列。
实际上,在这个书写时代文学和作家的概念也极大地宽泛了。比如,文学的经典定义是:“文学就是人学。”可现在,“人”的概念丰富了——“机器人”也叫人,却并不是人。但碳水化合物构成的人干不了的事,“机器人”能干。“电脑”不是脑,却能帮助甚至代替人脑。倘若世上再有了“克隆人”,那就更热闹了!
作家的概念也是如此,越来越模糊,越宽泛。
中国是有所谓“专业作家”这种称号的。但人数越来越少,在许多年前就宣布不再扩大这支队伍。有人戏称:“专业作家是死一个少一个!”
“专业作家”的队伍在逐渐萎缩,可中国从事写作的人数却在急剧增加。一个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能写出畅销书,更不要说商界中人、政府官员,著书立说,屡见不鲜。
现代人习惯于重视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的感觉有价值,值得公诸于世。
因此,当家乡人拿着这部《绿意延年》的书稿来求序时,我没有拒绝。也拒绝不了。这给了我又一次可真切地体察这个“书写时代”的机会,为什么要拒绝呢?作者是我家乡的一个经济开发区的负责人,应该说有着一份责任颇大且绝不清闲的工作。而要写出一部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投入热忱、毅力和时间。我很有兴味想知道是什么促使他要写这部书?他在书里都写了些什么?像他这样的人会对什么感兴趣?
这是一部谈养生的书,作者体验和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养生办法,颇有心得。我设想,一个人倘若真的把这些要求都做到了,一定会修炼得“身高丈二,头如麦斗,面似银盆,双目如炬”,打造成一副不坏金身。
不能都做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汲取一二,也是有益无害。现代人活得精致,几乎可以说,从一出生就开始养生。“养生学”在中国文化里可是占有很大一块地方。钱多有钱多的养生之道,钱少有钱少的养生办法,管不了别人,把自己保养好还是可以的吧?
但愿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益寿延年。
2008年8月 蒋子龙文集.13,评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