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3,评与论

§梁凤仪与香港

  对当今中国大陆文坛的议论很多。可说是一人一套见解,一人一个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指责的多,抱怨的多,不满意的多,认为当代文学陷入窘境、徘徊于低谷、失去了轰动效应、面临无法逾越的临界点,甚至还有人诘问:当代文学还能支持多久?

  总之是一片不景气。

  就在这时,梁凤仪来了。

  带着一股旋风,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使许多人感到疑惑、感到震惊。

  有中国的“皇家出版社”之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她的三部小说,第一版十八万册,二十天后再版十万册。一九九三年继续出版她十本书。天津一家出版社的几位头面人物,在饭桌上轮番向梁凤仪“进攻”,希望能拿到她的书稿,最后也未能如愿。

  她在王府井书店一个多小时签名售书七百多册。在上海一天签名售书四千多册,在天津两个小时签名售书四千多册,许多人一买就是好几本。动用二十多名警察维持秩序,最后不得不请梁凤仪到书店后面的一间绝对安全可靠又便于控制的大厅里去签字。书店大门口还有两辆警车瞭阵。连续三天,电台、电视台、日报、晚报、公共场所、文学界、企业界都在谈论梁凤仪。她下榻的利顺德饭店,是天津最老的宾馆,曾接待过孙中山、袁世凯、蔡锷、美国前总统胡佛等中外名人,不能说他们没见过世面。为接待梁凤仪却专门开了会,制定出详细的接待要求和计划,下发到各部门。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她出版了五十一本书,合计约七百万字。截至一九九二年底发行一百万册,是香港三大畅销书作家之一,曾荣获一九九一年度香港最佳作家的殊荣……

  舞文弄墨的人都知道七百万字是多大分量。不消说用四五年的时间,许多人奋斗一生也达不到这个数量。有人说写得多不一定就好,但写得少更不一定就好。

  梁凤仪的出现是个奇迹。

  以往也有港台作家在大陆轮番轰动过,如金庸、古龙、琼瑶等。但他们并未对大陆的严肃文学队伍构成多么大的冲击。

  梁凤仅则实实在在地震撼了中国的这支严肃文学队伍。各地参加她的作品讨论会的多是从事严肃文学创作的老前辈及当前较为活跃的人物。

  梁凤仪现象带来强大的信息,带来一种生气,让人不能不思索很多——

  原来作家还可以这样当,能够这样当。

  面对梁凤仪,中国的文学市场为什么不“疲软”不“下滑了”呢?梁旋风所到之处文坛的死气、闷气、晦气、丧气,一扫而光。

  梁凤仪的成功得益于她在实业界获得的实战经验和成功。堂堂正正大家气派地宣传经销自己的作品。真诚地对待自己,充满自信和勇气。相比之下,那种所谓的“伟大谦虚”,满心想多卖几本自己的著作又不敢宣传自己,想宣传又怕被人说是自我吹捧——则显得既小家子气又不合时宜。

  当然,作家成功的主要因素还是靠作品本身。

  梁凤仪的作品能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跟她所表现的题材有很大关系。作家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对生活的感觉,成了她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她所熟悉所表现的正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

  世界已进入商品时代,金融家、实业家主宰、领导着时代潮流。透过其间的风云变幻、激烈厮杀,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高度和感受到社会的本质。梁凤仪的小说境界开阔,不同于一般言情小说拘泥于中下层人物的隐秘而平淡的个人生活琐事,她笔下描绘了许多上流社会的一流人物,其矛盾的性质和气势自然非纯言情小说所能比了。她讲述的真正是属于香港的故事、香港梦、香港的一种神话。

  中国由于刚刚进入商品社会,更是“财经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经商、干实业视为通往成功的主要途径,把发财视为成功的标志。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她的小说表现了商业社会中的人生百态和人性深度。即情加钱——“在商场上我要你血肉横飞,在情场上我要你生不如死”。寻求商业生活和人生真谛的契合点。有情者从她的小说里看见情,商家在她的小说里寻找为商之道,社会学家在书里看见社会,道德家在书里看见道德……所以梁凤仪的小说覆盖面很大。

  梁凤仪小说的成功宣告了故事的回归。

  人类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个谜,都有一定的神秘感——没有人能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了如指掌。各种各样的命运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梁凤仪是布设人物命运谜局的巧手、快手。悬念迭生,环环相扣,因果联系,最后达到群众喜欢接受的良性结局。

  她的故事明快、紧凑,没有冗长、复杂、多余的细节。贴近现实,切入人生,又富于戏剧性事件。对生活充满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热情——所以她的小说能引起大众读者的兴趣。

  有好的故事就有市场。

  梁凤仪的语言也富有一种便于畅销的特点。流畅但不粗浅,平易但不浮华。感情激荡,色彩缤纷,顺流而泻,曲折如意。虽然来得很快,但不失巧慧,富有切近生命本能的感情力量。满足人们感性的需求,跟她的故事浑然一体,形成梁氏文化流层——这便是梁凤仪的文学王国。

  尽管这个王国也许还有许多问题,乃至缺陷,但没有人能忽视她或假装看不见她了。梁凤仪目前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优势推向极致,然后再考虑变。一个作家的小说世界不必是完美的,只要强大、富有魅力就够了。福克纳有言:“艺术家都想达到完美,而完美是永远达不到的;艺术家终归失败,但是谁失败的最辉煌,谁的成就就最大。”

  社会对梁凤仪的小说还处在好奇和兴奋的阶段。一个作家如果能让读者对自己永远保持好奇和兴奋,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好的小说家似乎都是世界的一个谜。

  文学作品分三类:一类是具有长期效应,如经典著作;第二类是有过轰动效应或起过短期效应;第三类是无效应。当今世界充满了铅字,引起过轰动效应的作品,或有过短期效应的作品,才有机会成为具有长效应的作品。发表时无效应,幻想将来进入长效应的宝库——从前有过这样的神话,今后不敢说绝对不会发生,但的确很悬。

  让我们且看:梁凤仪的创作后劲如何?

  1994年3月 蒋子龙文集.13,评与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