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第二章

  当人们告诉我这儿的工厂办得如何如何好,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心想,既然叫“农工商联合公司”,当然就得办个工厂以壮门面喽。你要说他们的养猪场、养鸡场办得如何好,那我信。办工厂?岂不是舍己所长,用己之短!他们哪儿来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哪儿来的先进设备?我见过不少城市里国营大厂调整几年尚且打不开局面,难以生存,有的甚至靠借贷过日子。当前农业比工业活跃得多,他们倒要办工厂,不是自投罗网、找着往火坑跳吗?

  我连干带不干在工厂待了二十五年,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工厂,大的、小的、土的、洋的、国营的和集体的,自信对工厂并不陌生,岂能瞒我?当我仔细考察了这个公司所属十三家工厂中的六家之后,感到惊奇,困惑不解。

  不要以为干工业赚钱容易来钱快,没有的事!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工业社会,一个工厂能站稳脚跟活下去,就相当不容易了。我熟悉的一个六七千人的重工业大厂,一年要能赚出二三百万元的纯利润就得累吐血。而且为了发工资、发奖金,有些利润纯粹是计算机算出来的,在账面上有这笔钱,实际上这笔钱是不存在的。这叫小懒赚二懒,二懒赚大懒,大懒干瞪眼。他们这里历史最长的是冷轧带钢厂,干了五年了,二百多名工人,每年上缴公司实实在在的纯收入二百万元。历史最短的电器开关厂只开工两年,一百四十个工人,每年纯利润一百二十万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高频制管厂,每个工人每年创造的财富是四万元。这个数字不仅在国内不算低的,恐怕到最发达的工业国家里也不能小看吧?

  高频制管厂厂长告诉我:“俺们可干不起赔本的买卖,不赚钱的工厂不干。而且十三个厂都是用滚雪球的办法,看准,搞稳,逐渐扩大。当年建厂,当年投产收回投资。第一年小赚,第二年大赚,第三年稳赚。以后能赚再赚,不能赚就根据市场预测转产。船小好掉头,我说了就算。搞工业跟搞农业一样,不知哪时下雨,真赚大钱是件难事。首先‘天气预报’要准,还得有能踢能打的十八罗汉,俺们这些人谁的身上没蜕了几层皮……”

  这些出口不凡的人物,大都二十多岁,有的高中毕业,有的只是初中毕业,五年前还是不知道工厂为何物的牤牛犊子。他们凭什么打败了城里办厂老手?

  “事实比虚构更离奇”——当我捧起一本本他们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管理制度,为其严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叫绝!从厂长到每一个工人,都有明确的权力、责任和定额,这一切又和经济利益连在一起。什么“层层包,层层联,业业专”,什么“管理科学化,劳动责任化,生产现代化,承包专业化”,什么“统一经营,累进计奖”……

  这里无疑有高人指点。是的,他们花重金从各地招聘了一批用得着的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仅是从天津聘请的法律顾问、经济顾问、科技顾问等,每月到公司来几天,出点主意,就可拿到一百五十元的报酬。他们很大方地说:“这些人为我们出上一个好主意,就把钱赚回来了。这叫请来外边的大财神,重用本地的土财神,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的小财神。”

  “农民兄弟”搞工业,居然搞出了花儿,向“工人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包围城市,打进了城市,这难道仅仅是个钱的问题吗?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