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感谢世界

  林永宁策划了一场天磁公司在北京的义卖活动:当天的收入全部捐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让贫困失学的儿童重回课堂。为了加强慈善效果,义卖的队伍里最好也有小学生助阵。考虑到在街头站一天是很辛苦的,更不知道让孩子参加义卖对其心灵是有益还是无益,林永宁不便让别人的孩子上场,只能带上自己的女儿林楠。林楠打扮整齐,戴着红领巾,斜披着大红缎带,站在天磁公司的旗帜下,果然突出了这次商业活动的主题。正好又是星期天,大街上的人本来就不少,天磁公司摆出了几十个货摊,货摊前人头攒动,场面火爆,五颜六色的广告旗飘飘摆摆,“天磁强力磁化杯,一杯一杯又一杯”;“天磁矿泉壶,天赐良源”;“天磁爆烤杯,让生活再火爆一把”;“颜得福桑拿美容器,润面细无声”……林永宁在新闻界有不少朋友,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在旁边助兴,一下子把义卖活动抬起来了。

  这是林永宁的精明之处。一九九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刚结束,一些企业家竞相出巨资重奖立功的运动员。林永宁别出心裁,花十万元奖励为报道此次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的新闻记者,并为他们接风洗尘。消息传出,各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其影响胜过百万元的广告效益。更重要的是使新闻界熟悉了林永宁,习惯了他,信任了他。

  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台刚买的天磁爆烤杯来到林楠的跟前,问了她一些有关学校和家庭的问题,然后对林永宁说:

  “您的女儿很可爱,也很聪明,但您的家庭也有一种贫困,叫时间贫困,你们没有时间管孩子,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您愿意,可以把她送到我们学校里来,我们的学生全部住校,毕业时保证英语能过关,能考上重点中学。”

  林永宁出于礼貌问了对方的姓名和学校的一些情况,向人家表示了谢意,心里并未把她的建议当做一回事,怎么可能把一个刚十岁的独生女儿送到北京来读书!他记住的只是“时间贫困”这句话——

  其实中国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时间,人们有的是时间。他的时间都是叫自己折腾没了,天天不让自己松口气,如同在追赶自己的影子。这影子就是他的公司,他追影子,影子追他。他要不停地想,每天一睁开眼就燃烧,就亢奋,就紧张。下指令,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上蹿下跳,东奔西跑地了解市场,不让市场喘息,市场也不让他喘气,他不停地给市场以铺天盖地的压力,市场也不断地增加对他的压力。前面有外国产品的阻截,后面有乡镇企业的追击,上面有种种戒令,下面有各式各样的要求,前进很难,后退无路。他只有疯狂地投入,每天都是第一天,每一步都是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领先。下边的人觉得他对工作的狂热到了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企业扭亏为盈以后大家想歇一歇,没歇成,他连一口大气也没让职工来得及喘。销售收入突破一千万元,大家又想歇一歇,还是不行。收入突破了一个亿、三个亿,大家都是没能歇上一歇。现在干脆不想这回事了,在他的手下你甭想轻轻松松喘口气。他一年开了二十个新闻发布会,平均一个月开一个还有富余,每天晚上十一点钟开始准时和全国各地的销售站通电话,谁受得了?然而这正是由他体现了工业社会的攻击性。

  作为一个企业家,林永宁进入了巅峰状态。

  有人背地却说他是处于一种“癫疯”状态。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天磁矿泉壶获第二十一届日内瓦国际发明节最高奖——金质奖。样品被卖出,曾表示怀疑的提出要跟“天磁”合作。林永宁拍板奖给邢凤翘二十万巨金。把千万天津人吓了一跳,新闻界又爆炒了一番天磁公司。大报、小报、电视、广播一齐上,如果拿二十万元做广告,能有这样的效应?

  人们尚未缓过气来,“天磁”又爆出新闻:一个工人出身的开发科主任谢伯年,领导着十几个技术人员,一年开发出十种新产品,收入一千多万元,林永宁聘其为高级工程师,重奖高级住宅一套,配备一辆专用轿车。无论是竞争对手、市场消费者,还是社会,都在议论,“天磁”真有钱!有钱就说明企业办得好,信誉可靠,实力雄厚。这个时代企业家只能用实力和这个世界对话。

  更不要说重奖在企业内部造成了怎样的冲击波……

  “天磁”选出十八名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标兵,到香港、深圳观光旅游——林永宁创造了“天磁”的神话。天磁公司变得家喻户晓,在社会上形成了自己巨大的磁场。

  这就是文化效应,天磁公司正在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林永宁创造了“天磁”,也重新创造了自己。富于理想,开启风气,承担起创造者的紧张和负担。紧张是他的朋友,紧紧追随着他。他喜欢全身心投入时的那种兴奋感、紧张感,在紧张中他获得了一种满足,一种对自己的调适,这时他才是正常的。真正能让他疯狂的不是紧张而是清闲,他已经不会应付清闲了,闲上来不知该拿自己怎么办。在紧张中他则思维敏捷,才华横溢……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的夜晚,中国人紧张得无法入睡,等待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洛的投票结果。到第二天凌晨人们终于知道北京申办奥运的努力失败了。几乎在同时,中国一家非常重要的报纸《中华工商时报》,非同寻常地在第一版整版刊出天磁公司的广告,六个拳头般的大字:“我们感谢世界”。

  怀着各种心情的中国人,见到这幅广告,心头一震,顿时开通:这句话说得巧,境界高。

  林永宁成功了。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