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
治咳逆上气。
没有人敢公开“包二奶”,但标题中的“包二奶”却例外。《江南时报》近日有消息说,在南京的一家餐馆里,有一道叫“包二奶”的菜吸引了不少男客人。服务员讲,菜其实倒也平常,就是一层鲜奶内裹馅子,外包面包渣等油炸而成。
店家的用意实在一眼即可看穿,但这种噱头仍然让人心惊肉跳:“赤身裸体”是一盘菠菜上躺着两个似男女体状的人参,“伟哥可爱”是由几片绿菜叶点缀的大香肠,“玉女脱衣”就是去皮的黄瓜,“治保主任”是油炸肝尖,“妇女主任”却是葡萄干炒甜玉米……如果版面允许,这种菜名排个大半版想是没什么问题的。我上馆子的机会比多的人少,比少的人也多几次,按我的设想,在一些嬉笑的场面、轻松的氛围里,尤其是许多一向自我感觉颇好、不分场合嗓门特大的主儿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以上菜名被点中的几率就相对较高,一为轻松轻松,二即推杯换盏时也就有了极好的话题,而这些人又大多不掏自己的腰包,从这个角度讲,不能不佩服这些店家的精明,因为他们十分清楚消费的潜力在何处,于是不知不觉中就将嘴刁的吃客哄得高高兴兴。
竞争激烈又有大利的餐饮业,经营者们必定会想出种种招数,异向思维会空前发挥,菜名就是一项强有力的竞争内容。在这方面店家大约会走三条路:一是走像杭州去年就评选过诸如“一品南乳汁”、“蜜汁火方”、“鲍鱼扣春笋”、“鸡汁雪鱼”等正宗的传统的富含民族特色的路子;二是比较健康文雅但也有些不知所云的,诸如将香菇包三丝包装成“满腹经纶”、将素全鸭起名叫“春江水暖”等,哈尔滨去年春节时就有七八家饭店推出“财源滚滚来”类的吉祥套餐;第三类就是上面列举的为招揽顾客而弄的噱头,这一类有时往往还产生笑话,如一先生出于好奇点了“西施舌”,端上来的却是一盘酱猪舌,真是可惜了西施这绝代美人。于是常常走样的菜名,一不小心就陷入“淫”食文化的阴沟里。
如果这样分析,显然还有失偏颇。这里还必须提请注意的是,出格离奇的菜名出现却还有一定的市场,实在也不是空穴来风。比如,“包二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成为一个普通又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并且还推进了《婚姻法》的修改进程时,“包二奶”成为菜名让人谈笑一下又有何不可?只是我们常将饮食和文化相连,而文化是要影响人和流传下去的,这就有些担忧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离奇的菜名初看是经济现象,再看就是社会问题了,至于价值取向等比较严肃的问题我不想再展开。
我还有一种担忧,那就是噱头菜名如果不加限制,一旦泛滥成灾,有一天,受影响的就不是少数人,起码这样的场景要让人尴尬:年轻的父母带着童稚的孩子上饭馆享受天伦之乐,孩子点菜时大喊“我要包二奶”,父母是鼓掌呢还是摇头呢?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