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
去痰下气,伤寒寒热,明目益精。
声音的“魅力”是无穷的,声音的功能是巨大的,眼下就有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范例。湖南桃源人龚金凤有一手过人的“特长”,模仿别人的声音惟妙惟肖,且对家乡籍领导的情况了如指掌。今年3月的一天,某粮食局“张局长”打电话给手下的某粮店主任,介绍了1200吨优惠稻谷业务,说转手就可进账10多万,“张局长”暗示将1.5万元好处费打入其账户;5月的一天,桃源籍省人大某处“张处长”给老部下花垣县某局长介绍了一笔400多万的建筑业务,收得“感谢费”5万元。自然,这“张局长”、“张处长”都是龚一人的声音所为。
在龚施展声音“魅力”的同时,真实的张局长和张处长却蒙了冤,但我想,就案子造成的影响而言,他们的不白之冤却是极细小的损失。因为人们从本案会自然地产生以下几种设想:一、在某些行业,做事情拿好处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有些人给了好处尚且不办事,不给好处你想都别想,门都没有;二、“张局长”和“张处长”平时一定跟下属或一些关系户混得不错,且常做这样心照不宣的事,要不哪能有这样的效果?三、这种事情如果做得巧妙,还是可以天衣无缝的,你想,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信息就会变得灵通,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就是金钱,小信息可以换小钱,大信息当然可以换大钱,秘书李真不就是充分利用在领导身边的信息大赚其钱吗?四、体现了领导的绝对权力。如果领导说了不算数,那下属就要掂量掂量,不要说你打一个电话,就是十个也没用,人家又不是傻瓜,干嘛痛快地给你钱?
龚骗子的声音“魅力”虽然不可低估,然而事情的本质却没有这么简单,换句话说,我们是不能就事论事的。从已揭出的贪官污吏看,有许多正是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施展“魅力”而陷入泥坑的。这些人起初对因工作而带来的某种效应显然不太适应,但不久就坦然了,到后来,他就会有意识地将正常的工作变作权力的使用,越到后来,他就越顺手,因为实在太方便了,只需在声音上施展“魅力”即可:为A的事向B打个招呼,为B的事,向C发个指令,又为D的事向E承诺什么。凭着有“魅力”的声音,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甚至不要什么也会来什么,简直是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神通得很。
推而广之,这声音的“魅力”还可以“借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人直接打电话给某官,说我是某某的亲戚(一般是至亲,比如夫人、子女、兄弟姐妹、外甥等,当然还有表妹之类的),我要如何如何,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声音传递也能取得较完美的效果。不然的话,贪官倒台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连坐”呢?
说白了,龚骗子之类的声音“魅力”其实就是变相的权力应用。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权力的大小与他声音的“魅力”是成正比的,如果没有权力作铺垫,纵然你的声音盖过帕瓦罗蒂,赛过婉转的百灵,人家也不会受到丝毫的感染。如前所述,这些人有这样的思维当然并非空穴来风,实在是因为有了滋生这种思想的现实存在。
幸好,各项越来越健全的法律法规对那些极想用声音施展“魅力”的主儿有了大大的限制。当然,这些制度不是真的要锁住官员们的正常声音,只是禁止形形式式的龚骗子施展声音的“魅力”而已。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