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病了的字母

§墓碑上取款

病了的字母 陆春祥 1707 2021-04-06 06:20

  五味子

  益气,治久咳、肺胀。

  这不是什么闲得无聊的游戏,而是一种无奈,一种十足无奈后产生的睿智。

  这是怎样一种智慧呢?有消息说,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潮流,提款机不是装在银行里,而是装在死人的墓碑上,坟墓不再冷冰冰使人厌烦,而是成了能够取到钱的地方。那么它的始作俑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据说,第一个使用了提款机的人是美国蒙大拿州牧场主古德斯,这个千万富翁在他的墓碑上安装了内置提款机,并立下遗嘱,声明只有其儿孙们才能到他的墓前提取留给他们的钱。这样提钱其实是没有什么新意可言的,古德斯的创意就在于,他规定每周儿孙每人只能来此取一次钱,每次取钱的数目不能超过300美元,过期不取,此周钱款作废。

  这个办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现在许多美国老年富翁定墓碑提款机已经开始排队了。

  简单地说,这些人无法忍受儿孙们的寡情,才会有如此对策。社会缺少家庭间温情的现实,使一些已经很习惯或者说适应这种社会的成员都不能忍受,他们不能忍受晚年物质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果无儿无女倒也罢了,问题是儿孙成堆,却硬要遭此凄惨晚景,这在那些富人看来,实在是不公平。于是古氏就想到了要儿孙们到他的墓碑前来取款这个办法,这个办法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种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使一项措施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古氏制定这项措施比别的措施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制约力:你要用我的钱,必须乖乖地到墓地看我;更有吸引力:我不能多给你,一点一点地给,你就会一次一次地来看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有了这种机制,他的儿孙们就会不厌其烦地、风雨无阻地来看他。尽管他们是来取钱的,尽管他们在取钱的时候从心里骂这个老头想出这么个缺德的办法,但作为长眠在地下的取款机设置人来说,只要他们能来就足够了。人死如灯灭,你还能有更高的指望吗?

  不能因为古氏想长久保持亲情而设置的墓碑提款机是独一无二的发明,其实,这种寡情现象世界各国到处都有,因而与之相对应的智慧也时常出现。记不得是哪一个省了,总归这件堪与古氏智慧相比的中国山区妈妈的新闻也够让人心酸的。老人养了四个儿子,她担心四个儿子老来不养她,于是说她有一块祖传下来的金砖,这块金砖的价值足够让那四个儿子好好地养她一辈子了,如果他们想得到这块金砖的话。等到老人故去,她的儿子们却发现金砖其实是块很普通的砖头。我实在无法猜测她的儿子们发现真相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也懒得去想,因为跟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只佩服老太太的智慧,因为她用她的智慧保证了她的晚年生活,至于死后儿子们怎样待她已经不重要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啊!那些儿子总不能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吧,谁想落个不孝子孙的骂名呢?如果把它上升到理论层次,老太太的“金砖”计划其实也是一种制度,它也有一种制约,就如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制度,你如果在任上不守规矩,贪赃枉法,那么退休以后的俸禄就不能享受。

  虽然古氏考虑的是死后,老太太顾全的是现实,但我不认为两者是截然相反的,他们的智慧恰恰需要我们去探究问题的起因,而起因总是让人不那么乐观,即使是个别抑或是少数现象,也应该重视。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今天或以后,古氏碰到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老太太的“金砖”计划虽然发生在物质不丰裕的时候,但物质丰裕的时候也容易发生,巴尔扎克《高老头》中高老头晚年被两个女儿榨干血汗的事情我们身边未必没有。

  就事论事说,墓碑提款机的出现只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但这种进步无论如何不能满足人们的感情诉求。当同情别人成了学校课堂里课程的时候,当亲情友情需要用金钱来维系的时候,我们就很忧虑了,因为那些能在墓碑前装提款机的毕竟是少数富人,对于那些没有钱让子孙取的一般大众而言,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的子孙心甘情愿地去“探望”呢? 病了的字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