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养殖场如何消毒?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乡村防灾减灾百问百答(新时代乡村振兴百问百答丛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30.养殖场如何消毒?
饲养人员及上级业务检查人员进入养殖场区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更衣,换鞋,喷雾和紫外灯照射消毒后,方可进入。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场区。
(1)环境消毒。畜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
(2)畜舍消毒。每批商品畜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间隔5 ~7天,方可转入下批新畜。
(3)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 ~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4)带畜消毒。定期进行带畜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畜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氧酸钠。
(5)储粪场消毒。畜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场,统一在硬化的水泥池内堆积发酵后出售或使用。储粪场周围也要定期消毒,可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
(6)病尸消毒。畜禽病死后,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蔓延。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消毒方式,消毒药物都要定期更换品种,交叉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乡村防灾减灾百问百答(新时代乡村振兴百问百答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