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致读者

  事实上,我现在非常困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想大概是这样一种感觉。

  上罗马史课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塔西佗的优等生。为什么说他是优等生呢?因为对于教授提出的问题,在其他学生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想法后,他提出的意见无论是其风格的简洁还是词汇选择的准确性,都好像他亲眼所见。他的描述非常有现场感,其见解远高于其他人。认为他是天才、向他脱帽表示敬意的不光有学生,连教授也不禁深表赞许,对他频频点头不已。

  这时,坐在教室后面的我举手要求发言。我会说,如此这般的史实也都考虑进去的话,难道没有可能有另外一种与塔西佗的意见不同的见解吗?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他的《编年史》,我才得以完成《罗马人的故事7 ·臭名昭著的皇帝》这部作品;正是因为有他的《阿格里科拉传》和《同时代史》,才有了我的《罗马人的故事8 ·危机与克服》。

  暑假结束后回到学校,校园里却不见了这位优等生。问其他同学,说是因为他父亲的任职地调动,他已经转校。哎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一时感到非常困惑。

  在本书中,我要讲述图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庇护这三位皇帝,时间是公元98年至161年。因为据说塔西佗是公元120年离世的,所以自然没有可能向他索要有关这三位皇帝统治情形的著作。但是,对于公元98年到117年图拉真皇帝的统治,只要他有心写,完全有可能。事实上,对于写图拉真,塔西佗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同时代史》的内容始于公元69年的内乱,虽然留存到现在的也只剩下对这一年的叙述,但是,这部作品很可能写到公元96年图密善皇帝被杀为止。因为在这部作品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写完这部作品以后,如果我还活着,我想用我的晚年时光来书写神君涅尔瓦和皇帝图拉真。

  遗憾的是,塔西佗没有兑现对读者的承诺。不是因为他封笔不再从事写作,而是因为他在完成《同时代史》后执笔写了《编年史》,讲述的事件始于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去世,终于皇帝尼禄自尽,却没有去写涅尔瓦和图拉真。

  历史学家塔西佗出生于公元55年,过世于公元120年。如果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示他的一生与所处时代及其著作之间的关系,请详见下表。

  塔西佗著作一览(年代全部为公元后)

  说明:公元55年出生并于公元120年去世的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其担任公职生涯是这样的:在韦斯帕芗皇帝时代(69—79),他担任过相当于副军团长的大队长(Tribunus);在提图斯皇帝时代(79—81),他当选过财务检察官(Quaestor);在图密善皇帝时代(81—96),他当选过法务官(Praetor);在涅尔瓦皇帝时代(96—98),他担任过候补执政官(Consul Suffectus)。按惯例,结束财务检察官的任期后,通常都会进入元老院。所以,塔西佗进入元老院,一定是在图密善皇帝时代,那个时候他已经过了30岁。

  在那个时候,只要担任过执政官,即便是候补执政官,在经过10年的停职期后,等待他的应该是行省总督的职位。

  但是,到了公元107年,塔西佗还是没有当选行省总督。他没有孩子。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为“防止人口减少”,制定过一项政策。政策规定,同等资格的候选人中,优先考虑有3个以上孩子的有过执政官经历的人。所以,很可能塔西佗就卡在这一点上了。但是,话虽如此,因为皇帝认可其能力而不受这条规定约束的事例也不少。所以,可以想象,对图拉真来说,尽管塔西佗是一位优秀的文人,却不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行政官员。有意思的是,作为文人的塔西佗,在遭到他无情谴责的皇帝在位期间一次次地被启用任职,但在贤君图拉真皇帝在位期间,他却没有受到过什么重用。这不禁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才能的高低究竟是如何来衡量的呢?

  对于一位历史学家来说,55岁前后到60岁出头是他写作的最佳时期。按照编年顺序来看的话,作为《同时代史》的续篇,塔西佗最有可能写的应该是涅尔瓦和图拉真,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最佳的年龄段里,他没有写这两位皇帝,而是选择了去写《编年史》呢?毕竟这部作品只能算是《同时代史》的前篇。

  现代研究者中有人提出,也许因为记述尚在世的皇帝会有诸多不便。所以就算是塔西佗这样的学者,最终也选择了讲述已故皇帝们的故事。比塔西佗年轻一代的苏维托尼乌斯所著《罗马十二帝王传》也只从尤里乌斯·恺撒写到图密善,没有涉及涅尔瓦以后的皇帝。所以这一推测也许是有道理的。

  塔西佗说过,完成《同时代史》的写作之后,如果还活着,打算写涅尔瓦和图拉真两位皇帝。就在同一个地方,塔西佗还写了这样的话:“这是一个少有的幸福时代,不仅史料丰富,而且无论作出怎样的评价,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都无须担心自身的安全。”然而,尽管如此,他终究没有下笔。也许是计划在写完起初并未打算写的《编年史》后再写,但此时他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

  话虽如此,我总觉得还有一种可能。这是在认真研究塔西佗作为历史学家的性格后所作出的推测。

  执笔写历史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一、生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讲述受好奇心驱使而探究到的事情;

  二、以史为鉴——让历史成为现在或将来的前车之鉴;

  三、对于经受了痛苦磨难又在感情上难以自拔的同胞们怀有强烈的、充满悲愤的情绪。

  第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希腊人希罗多德,他是《历史》一书的作者。第二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是英国人吉本,他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第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大概只能首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德。为什么物质和精神都应该占优势的祖国雅典竟会败给斯巴达?作为一个雅典市民,修昔底德无法把自己心中深深的悲哀和强烈的愤怒宣泄到写作以外的其他地方,于是就有了他所写的这部历史著作中的巅峰之作。

  在我的想象中,塔西佗这位罗马帝制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身上或许是融合了第二、第三两种类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融合了四分之一的第二种类型和四分之三的第三种类型。也就是说,他可能是一位需要用发自内心的愤怒来唤醒自身创作欲望的作家。

  如此一来,我想既然他说图拉真时代是“少有的幸福时代”,那么他没有写图拉真时代的原因也就有了推测的依据。尽管塔西佗总在批评自己的同胞,但骨子里他终究是一位爱国者。所以,图拉真统治下的幸福时代,对他来说,反而失去了写作的冲动。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他公开表示要写图拉真,最终还是选择了写从提比略到尼禄时代的《编年史》,因为他们让他找到了创作的动力——愤怒的情绪。

  尽管如此,塔西佗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他不写图拉真时代的真实原因。所以我的上述想法,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推测。但是,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事实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有关图拉真统治的、可信的文献资料完全不存在。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如此之高,不仅后世称他是五贤帝之一,甚至同时代的罗马人也盛赞他是“Optimus Princeps”(至高无上的皇帝),元老院还一致同意把这个称呼作为他的正式称号。

  图拉真时期的统治状况,同时代的塔西佗和苏维托尼乌斯没有写,200年后,为了给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写续篇,戴克里先皇帝时代的6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了《皇帝传》(Historia Augusta)这部历史巨著。《罗马十二帝王传》只写到图密善,作为其续篇,《皇帝传》从哈德良皇帝开始写起,但是中间就像掏了一个洞似的略过了涅尔瓦和图拉真。就算涅尔瓦因为在位只有一年半时间可以忽略掉,但图拉真的统治整整持续了20年,更何况在此期间,他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竟然没有一位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去写他。

  不对,我们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人。此人生于小亚细亚,是一个希腊人,名叫狄奥·卡西乌斯。他是元老院议员,担任过行省总督。只是在此人的著作中,可信的只是他本人作为“现场见证人”的对塞维鲁王朝时代的记述。其余部分只要没有确切可信的旁证,其可信度就很低。这是后世研究者们一致的看法。既然如此,可以说只信赖文献资料的、吉本时代的罗马史研究者们感叹史料太少,也就无可厚非了。毕竟,对于优等生塔西佗转校最感困惑的,应该是那些对他的见解佩服至极的教授和学生。

  罗马史的研究者们习惯把后世的研究著作称为“二手资料”,他们称做“一手史料”,或称“原始史料”,又称“初始出处”的有以下六类:

  一、文献资料(罗马时代的人留下来的文章);

  二、考古学家发掘并整理出的成果;

  三、碑文(石碑、铜板等等);

  四、金、银、铜币等货币;

  五、以建筑及肖像为代表的造型艺术;

  六、写在纸草纸上的文章(仅限以埃及为中心的中东一带)。

  第二类至第六类史料开始受到关注是在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这对研究对象为2000年前的古罗马人的人来说,这种关注史料的方式可以说还只是近期的事情。因此,现代的我们不需要像吉本时代的人那样大发感慨,因为他们只能依赖第一类史料。无论是提比略、克劳狄乌斯,还是图密善,他们都受到了塔西佗无所顾忌的犀利评判。他们之所以现在能够被重新认识,正是因为有了第二类至第六类史料作为研究参考的结果。

  既然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没有减弱,那么,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塔西佗的“转校”依然是一件让人深感遗憾的事情。

  对历史的叙述必须倾注全部的理性、感性和悟性,否则很难弄清真相。而塔西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其最佳年龄段43岁至62岁是在图拉真皇帝的统治之下度过的。在涅尔瓦皇帝统治期间,塔西佗最后一次当选候补执政官,以后没有再担任公职。所以他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放松的,时间也应该是充裕的。虽然我们知道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阿格里科拉传》、《日耳曼地方志》、《同时代史》和《编年史》的写作中,但是为什么他偏偏不写图拉真皇帝的统治,而只写下了“少有的幸福时代”这一句话呢?尽管这是他可以用他成年人成熟的眼光亲眼看到的时代。

  无论如何,塔西佗的这句话决定了后世历史学家对图拉真的看法。同时,考古学、碑文、货币、造型艺术以及纸草纸文献也都证实了他们对图拉真的这种看法。

  同时,尽管我无法依赖塔西佗这句话作为研究的“基础”去展开讨论,却也决定了我的态度。在《罗马人的故事7 ·臭名昭著的皇帝》和《罗马人的故事8 ·危机与克服》中,皇帝们被说成是昏君,是否果真如此呢?我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展开的。相反,在本书中,好像众人一致认为这些皇帝都是贤帝。那么贤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罗马人盛赞他们是贤帝?这些成了我思考的核心问题。

  不管怎样,虽然把那个时代称做五贤帝时代的是后世,但是同时代的罗马人同样把这一时期叫做“Saeculum Aureum”(黄金世纪)。

  罗马帝国全图(图拉真皇帝即位之前) 中世纪的欧洲盐野七生作品集(套装共2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