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激情燃烧的年代

第241章以牙还牙

激情燃烧的年代 迷奇梦蝶 5766 2021-04-06 05:2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激情燃烧的年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姚动生此时已经怒不可遏,一时语态有些哽咽,甚至差点失控,他有些歇斯底里地咆哮道:“无论从是《海牙公约》还是《日内瓦公约》、《维也纳外交公约》看,这都是可控诉的战争罪行,克林顿这个战争罪犯应该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接受正义的审判。

  妈的!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狗日的整个西方世界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美国这一暴行,一个个躲在阴暗角落里欢欣鼓舞,或者在耸耸肩,脸上露出卑鄙的嘲笑,什么他妈的‘情报失误,旧地图标错’,全是捏着鼻子哄眼睛的骗人鬼话!这是对华夏赤裸裸的蓄意挑衅,是对全体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已记下了这血海深仇,老子今天就豁出去了,一定要去美国驻华夏大使馆报仇,反正老子是农民工,不认识英文,也给它龟儿子以牙还牙,来个‘误炸’。。。”

  “动生,冷静,冷静!冲动是魔鬼,砸人家大使馆是违法的,那大使馆是人家的主权象征,咱们可不能随意去闹事,想想那样做的后果?”路阻通作为工地项目经理,不希望把事情闹大,所以一个劲儿地劝说姚动生不要轻举妄动。

  “你这是什么话?他们炸我驻外使馆不违法?我砸它使馆以牙还牙就违法啦?什么强盗逻辑?人家都骑咱头上拉屎了,你还在当和事佬?不!我看你就是个典型的缩头乌龟!”

  “我靠?我叫你们理性一点,不做违法的事,倒成了缩头乌龟?美国总统王八蛋,你个杂毛猪,老子也是有血性的汉子,叶来欢,给我叫几辆拉士车来,拉上工人去美国大使馆,我操他八辈儿祖宗去!”

  路阻通可能是被大伙骂惨了,一生气,额头颈脖上的青筋暴起,瞪圆的双眼,红的吓人,恨不得要把地球吞下肚去!叶来欢马上从工地派了拉砂石料的太拖拉、斯太尔三辆大车,拉着王兵、桂正雄、木嘎奢哲等一、二百名工人前往。

  刚出工地门口,鼓楼大街沿途街边和楼房上的室外电视广告屏,无一例外地播放着《英雄儿女》中王成在甘岭战役中手握爆破筒冲向敌阵的画面,同时还伴有悲壮激昂的《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亡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部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激励着姚云轩、李老蔫、姚四婶、姚清明、李翠莲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工友们在车上一路行走,一路放声高唱: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吼叫炮声隆,倒海翻江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街边店铺里的电视屏幕上全部改播电影频道《打击侵略者》、《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影片。电影《上甘岭》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经典家片,它讲述了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这是一场让所有美国人和华夏人永生难忘的一场战斗,在一个只能放两个连的小山头上,志愿军和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军在此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厮杀。美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在这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上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鏖战43天,志愿军共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战役的激烈程度举世罕见,炮火的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的最高值。

  在攻打上甘岭之前,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自大的说,只需要200人就能拿下上甘岭。结果这场战役的态势发展完全脱离了美军司令部预想的轨道,成为了美军的血磨盘。

  结果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残13600人,光是美军就伤亡5000人。很显然,上甘岭战役的精神意义是远大于战略意义的,战役后期,战士们更是为军人和国家的荣誉而战。

  华夏军队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美军在战役中遭到惨重的伤亡,不得不向志愿军低头屈服。最终,中美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朝鲜战争胜利结束。电影《上甘岭》中的播曲《我的祖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传唱。此时已响彻大街小巷:一条大河波澜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大使馆之后,使原本因中美两国元首互访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两国关系骤然恶化。5月8日,华夏政府就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一事发表声明: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了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华夏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使馆损坏严重,并造成三人死亡、两人失踪、二十余人受伤。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四十多天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现在居然轰炸华夏大使馆,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华夏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这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华夏政府、人民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华夏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事件发生当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义愤填膺的高校学生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示威游行,严厉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相互嘱咐,纷纷留言:“不考托(托福),不考寄(GRE),一心一意打美帝。。。”而且,蓟州多所大学的学生们早早出动,并用校车输送学生前往美驻华大使馆附近。他们高呼“强烈谴责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华夏不可欺,民族不可侮”的口号,蓟州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学生甚至打出“打倒美帝国主义”这一久违的条幅,学生举着“北约新纳粹”、“北约,脱下你的人皮!”等标语高喊口号。

  大学生们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使、领馆前示威游行,强烈抗议北约军队的粗暴、野蛮的行为,要求其必须严惩凶手并赔礼道歉。等姚动生人组织民工赶到大使馆区时,正遇上蓟都学子在美驻华大使馆前抗议,他们其用砖头、石子、瓦块扔向使馆院内。美国大使馆的门口被围堵得水泄不通——里面是三层武警,外面全是前来抗议的人群。抬头看去,见不到人头的,全是标语和旗帜。人们聚集在美国驻华使馆前抗议、高喊反北约口号。正在执勤的武警和防爆警察匆匆赶来劝阻,学生们群情激昂一度失控。

  训练有素的警察立刻前往制止并悉心劝说,他们深知血浓于水的军民血水情,内心忍着悲痛和怒火,用盾牌筑起盾墙将人们隔离在使馆大院之外,避免与市民百姓发生任何冲突。

  人们见无法靠近使馆,所扔的东西均落在院外,甚至还不小心砸到警察同胞。于是,各队伍的领头人纷纷叫停:“大家住手,执勤警察是我们的亲人,不能砸自己的同胞,不能干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咱们另想办法去!”

  于是,大伙儿便立刻散去,有人准备找梯子爬使馆外大树上,有人准备去玩具店找小时候玩儿的弹弓和玩具枪,更有人买来飞镖,欲向使馆飞射。姚动生转过一个街区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爆米花的老人正一边无偿向抗议的人群发放爆米花,一边含着泪咒骂美国战争贩子,欺人太甚,此仇不报,誓不为华夏人!

  姚动生灵机一动,掏钱把他的爆米花机买了,老人和其他人不明其意,姚动生就叫老人随他走,一起到美国大使馆前爆米花去。然后姚动生马上派人回工地开汽车吊过来,又吩咐王兵、吴登峰、李老蔫去三河燕郊、廊坊、固安等地大量采购烟花二踢脚等,准备在大使馆屋顶上也给它来个大规模“误炸”以示抗议,以解心头之恨。众人一听,拍手叫好,纷纷掉头,各自准备去了。

  入夜的大街上,几乎所有商店都把频道调到中央电视六频道,24小时不间断播放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黄继光》、《打击侵略者》。。。其中,最让姚云轩、李老蔫、姚四婶、姚清明、李翠莲,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记忧犹新难以忘怀的当属《打击侵略者》,这部电影将邱少云的故事、奇袭白虎团的故事等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浓缩在了一起。

  1953年夏天,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集结大批兵力,妄图发动新的进攻。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华夏人民志愿军总部命令某部李军长率部队立即出发。天亮以前,部队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经过对附近地形的侦察,发现从我们阵地到敌人前沿三面都是雷区,只有正面800米开阔地,无遮无挡也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军部命令崔凯副团长带领一个加强营先潜伏于此,待炮火攻击开始,迅速穿插到敌人后方,对敌形成前后夹击。

  出发前,祖国慰问团带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前来慰问志愿军将士。李国栋军长见到慰问团分团长梅嫂子激动万分。原来梅嫂子的丈夫梅国梁是李军长的战友,在井冈山反围剿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转移英勇牺牲,留下妻子和儿子。梅嫂子为了跟随大部队继续革命,将两岁的儿子寄养在老乡丁大伯家。后来丁大伯为了掩护这个红军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孙子交给了敌人,最后孙子被敌人杀害。

  当李军长得知梅国梁的儿子就是在自己身边工作的战士丁大勇时,决定不让丁大勇参加这次穿插任务,让他好好陪母亲看一看朝鲜美丽河山。梅嫂子坚持让儿子跟部队上前线,并勉励丁大勇要狠狠打击侵略者。崔副团长率加强营连夜赶到敌人白虎团附近的山坡下,他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让敌人发现,等待主力部队炮火开始攻击,将敌人一网打尽。

  潜伏中,敌人的炮弹打着了潜伏区的蒿草。执行任务的丁大勇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烧伤的疼痛,一直坚持到大部队炮火开始攻击。丁大勇忍着伤痛,继续参加战斗。在朝鲜人民军地下工作者尹玉善的协助下,出其不意地歼灭了伪主力军白虎团的指挥所,救出了被捕的朝鲜游击队长金哲奎和其他朝鲜群众。紧接着,他们又插入鹰峰,截断敌人退路。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崔凯身负重伤,阵地上只剩下丁大勇、尹玉善和金哲奎三个人,在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把敌人全部消灭在鹰峰脚下。

  “你们看到没有?那面被缴获的白虎团的团旗,至今还蓟州军事博物馆里展览供人们参观。”姚动生提示道。

  “啊?奇袭白虎团的事儿居然是真的?”王兵、桂正雄、木嘎奢哲几乎同时睁大双眼,迟疑地问道。

  “那还假得了!当年的侦察英雄杨育才是十二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活着回到祖国的三位之一,还有两位便是彭德怀和胡修道。。”没想到姚云轩也给出了准确的回答。

  “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哈哈,今儿算是开眼界啦!姚爷爷,您知道的事儿还不少呀,这战争电影可没少看啊!”王兵诙谐地说道。

  姚云轩哈哈一乐:“整个五、六、七十年代放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战争片,尤其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为背景的电影最多,我看过很多,什么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战上海,抗美援朝的电影不下数十部,除了英雄儿女、上甘岭、黄继光、邱少荣等电影外,还有你们不熟悉的铁道卫士、战友、飞虎、峰火到车、长空比翼、激战无名川、血战松骨峰。。。”

  这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平常不是被珠光宝气妖艳惑众的言情片所蒙蔽,就是被眼花瞭乱飞檐走壁的武功迷惑了双眼,这算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残酷真实的战争场景,颇感震撼也很受启发甚至鼓舞,更增加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有的边着边流泪,有的边看边攥紧拳头,牙齿咬得格格直响,恨不得立刻将侵略者食肉寝皮以泄心头之恨! 激情燃烧的年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