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令人敬畏的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89
令人敬畏的虫
蛾蝶类的幼虫,蜀人叫蠋儿虫。如果虫体遍布刚毛,蠚(hē)刺人手,则呼为蠚辣子。蠋字见《诗经·豳风·东山》的“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指的应是野蠶(简作蚕)。蜀与蠋不相同,蜀是家蠶。蜀字从目,目下或二虫或一虫都一样。从目表示此虫要人照看。什么虫需要人照看呢?当然是家蠶。推想起来,蜀字最初指桑野的蠶虫。驯化家养后,让加虫旁的蠋去指难以驯化的野蠶,蜀则专指家蠶。有这一段纠缠,所以古代中原人士往往蜀蠋不分。古代蜀国人士能分清楚。远古酋长蠶叢(简作丛)开国,国既然以蜀名,标榜养蠶首功,蜀必定是家蠶。蠶叢即蠶虫,乃复名。单名,中原曰蠶,蜀国曰虫。扬雄《蜀王本纪》用此复名蠶叢,便利中原人士了解。远古酋长本名叢(虫)。
《说文解字》:“叢,聚也。”虫的繁体作蟲。小蟲多有聚居习性,所以蟲字具有叢聚之义。释蠶叢为蠶蟲(蚕虫)根据在此。
蠶字从二虫,上面是声符。这个声符同样用于潛、僭、谮、簪诸字。二虫、一虫、三虫意思相同,总属虫类。倒是简体蚕字从天从虫,意谓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益虫,比形声的蠶字更具内涵可讲。蚕乃合乎情理很成功的简化字,不属官方生造,民间早就有了。这种简化属于文字正常演变,我拥护。你看甲骨文蚕,难以规范书写,不简化行吗?
《说文解字》:“禹,虫也。”文字书嘛,就字释字。若是史书,那就该释为“古帝王名也”。禹字从虫从九。九是肘的象形字。又(右手)字刀撇拖长倒拐,变成九字。肘关节向内弯,置于虫下,表示致敬,说明此虫具有神格,乃神虫。这位神虫躯体甚大,因为禹(yǔ)声表示惊叹,相当于今之哟。先民见蜀地有植物块根大得骇人,惊叹一声哟,所以名叫芋,正如见有虫大得骇人,惊叹一声哟,所以名叫禹。从字形和语源可推知禹是神虫,躯体甚大。禹和禺为一字。禺即《庄子·大宗师》的禺强,或作禺京,北海之神。禺有大义。人头大谓之颙是其证。禺京者,大鲸也。禹为何虫,终于现形。夏朝开国帝王取禹为名,他是蜀地西羌之人,属龙图腾。古人以为鲸鲲亦属龙类,取名为禹即禺京(大鲸)便容易理解了。
旧时华北有一种可怕的虫,名蠍(简作蝎),属于蛛形纲动物,而非昆虫。蠍具双螯八足,长尾毒针蜇人惨痛。毒液使人神经麻痹,有致死者。蠍也有无毒的,古名萬(简作万),体大色深,步行举螯翘尾,状甚威武。古代武舞有所谓萬舞者,仿蠍步也。萬在卜辞为地名,后又用指十千,本义遂被遗忘。甲骨文萬象形,省略八足。金文蠍下置肘,表示致敬。由畏生敬,古今常情。
多数蠍类有毒,另立名称曰蠆(chài,简作虿),以便与萬区别开来。古语说到毒刺剧烈,连称蜂虿,而无称蜂蠍者,蠍固包含无毒类也。于是在萬和蠆这两个小概念上,再造一个禼字,以涵盖之。由于商民族的始祖取名为禼,所以古文双螯改作长发飘飘。古写的禼,俗写作蠍,从虫歇声。简作蝎而与另一种虫名混同,甚无道理。
这个离(chī)不是離的简化字。这个离是山神。字从山从禽省。古书说“山有夔”,怪兽独足即此。又有作螭者,说是无角龙。还有作魑者,则近鬼怪矣。不管是啥模样,向它致敬,总保险些。 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