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雏形
舞蹈的雏形
时间:远古
人物:黄帝、舜
事件:从巫到舞
如今,舞蹈是艺术世界里的一个大家族,它的分支众多,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够完全摒开舞蹈。舞蹈被人们广泛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带给人类休闲娱乐,带来审美的享受。可是最初的舞蹈是因为什么才产生的呢?在那个生存都极其艰难的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还能创造出舞蹈这一艺术?很有可能的是,舞蹈与他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舞蹈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我们又怎样知道那些从人类远古洪荒时代的舞蹈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能从考古发掘、文字记载以及神话传说中获得零星的信息,构想舞蹈最初的样子,形成我们对先民之舞的认识。
随着考古发现,更多的关于先民舞蹈的资料被掌握。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有直观舞蹈形象的文物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上面是一组远古的群舞形象,通过这组画面,5000~8000年前的舞蹈重现在现代人的眼前。在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墓葬中有一枚透雕冠状舞蹈纹玉饰,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甘肃大地湾曾出土大约5000年前的地画,画中是双腿交叉,手中执棒,侧身仰头的舞姿。在内蒙古、新疆都有原始社会留下的有关舞蹈形象的岩画。这些形象资料与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伏羲氏的《扶来》、黄帝的《云门》以及葛天氏之舞等互相印证,为我们揭开先民之舞的神秘面纱。
舞蹈通常都会有音乐相伴,最初的原始人用脚踏地击节,利用石块敲击出声音、节奏。那么专业的音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现今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乐器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原始社会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骨笛”,这是用猛禽的肢骨制成的吹管乐器。也有人把它们称为“骨筹”。这是距今大约8000年的先民的杰作。经过测定,这些骨笛已经具备了音阶结构,可以吹奏旋律了。另外,陕西半坡村出土有黏土制作的陶哨,山西万荣荆村出土有陶埙,青海民和县出土有陶鼓。从这些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乐器,可以推想,先民的舞蹈很早就有乐器伴奏了。现在笛、埙、鼓依然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成员,先民的创造力让我们不能不敬佩。舞蹈与音乐互相依存,拥有专门乐器伴奏的先民之舞,也一定是具有相当水准的。
舞蹈纹盆 马家窑文化
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青海省大通县出土,国家博物馆藏。
原始人的舞蹈也有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功用。其中反映他们劳动生活的情况和原始的宗教意识的舞蹈是最主要的。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处于最初的水平,他们认为自然现象和草木动物都有灵魂,因而对许多自然现象产生敬畏。原始人通过舞蹈与神灵交流,得到他们的庇护或启示。人用兽皮、鸟羽等装饰起来,在狩猎之前舞蹈,模仿打到猎物的情景,以求获得神灵的庇护,丰盛收获。或者在狩猎归来时,围着猎物舞蹈,以感谢神灵的庇佑。当他们轻轻重重地敲击着类似罄的石块,有节奏地跳动,模拟鸟兽的动作和形态,就仿佛是“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了。这种欢腾的气氛愉悦了他们的神灵。而今天我们看来,这种舞蹈也正是狩猎活动的生动反映。
大傩图轴 南宋 佚名 绢本
大傩为古代风俗,届时,人们戴上各种奇异的面具,手持法器,摆出各种舞蹈姿势,一如同鬼神作战,以此来驱除疫鬼。此图正是这种风俗画,人们戴着面具,或手拿法器,或击鼓,手舞足蹈,热火朝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气息及风土人情,人们希冀祥和的愿望尽在其中。本画人物形神各异,运笔变化多端,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写实功力,实为难得的风俗画。
这种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氏族部落的祭祀舞蹈。《史记》有黄帝创作了《云门》之舞、舜创作《咸池》的记载。咸池是天上西方一个星座的名字,古人认为它是主管五谷的天官,因此跳舞祭祀它以祈祷获得丰收。尧时制作《大章》模仿各种兽类齐舞,以此来祭祀天帝。这类舞蹈作为宫廷皇帝的祭祀舞蹈一直延续到明清,是儒家倡导的宫廷雅乐。古代的舞乐是不分离的,例如《诗经》是“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巫舞中的傩舞一直保存在民间,直到今天。《大傩》原是一种人与兽相斗的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驱逐瘟疫、追赶恶鬼的民俗舞。在原始社会时,舞者是涂面的,起到威吓的作用,后来演变成为戴面具。傩舞在民间一直很受喜爱,现在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仍在表演。这个从原始社会留存到今天的舞蹈,十分珍贵。虽然现在的傩舞已经增加了戏剧的成分,表演上也有了许多变化,但它却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接近舞蹈最初形态的活生生的例子。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舞蹈萌芽并逐渐发展成熟。原始部落发展壮大,部落之间也难以避免发生了战争。舞蹈与炫耀军威、训练士兵联系到一起。传说舜帝时有《干戚舞》。舜帝要征服有苗,但是靠战场上的胜利并不能使有苗部落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是舜帝“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终于被慑服了。这个传说一直被儒家附会成“以德服人”的经典例子。但是,干戚作为古时的兵器,士兵执干戚舞也是一种作战中协调一致的训练,对有苗部落而言,这个舞蹈就是对他们军事上的威慑。正是这种军事上的势力使得有苗归服于舜。这其实是一个表现原始舞蹈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的传说。
原始的舞蹈就已经和强身健体联系在一起了。在远古的阴康氏时期,洪水泛滥,大水长时间地淹没平原,人们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身体就易疼痛得病。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舞蹈,人们在跳舞的时候,舒展了筋骨,增强了体质。这应该是舞蹈的健身作用的最早记载。
从出土的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一步一步地推想出先民舞蹈的大概情形。他们的舞蹈是集体的活动,从对大自然的模仿中形成了最初的舞蹈动作,他们的舞蹈是与生产劳动、宗教意识以及军事等密切相关的。很快地,先民就发明了一些乐器给舞蹈伴奏,更早的先民们学会了用鸟兽的皮毛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在舞蹈中像那些动物,或者显得更加威严。或许还用矿物颜料涂抹面孔,这在后来演变成为面具,或者和戏曲中的脸谱也有关联。我们可以得知的有关先民最初的舞蹈的情况,也就这些了。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自己的文字描述,当然更不可能会有照片、录像这类的影像资料。但是他们创造的舞蹈却一直留存和发展下来,历经无数的变化,形成了中华灿烂文明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