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测谎仪
※ 089.测谎仪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1893—1947)
1913年
测谎仪所记录的个体血压与皮肤电反应的变化,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鉴别证言的真实性。
证言心理学(1902年),误导信息效应(1994年)
人与人之间的欺骗是司空见惯的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开始进入商业社会,如何有效精确地鉴别欺骗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各个新兴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及人类学等都纷纷为此出谋划策。
意大利犯罪学家切萨雷·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于1895年时发明了一种警用测谎仪器,然而,该仪器非常简单粗糙且不准确。哈佛大学的学生威廉·莫尔顿在1913年发明了一种依据血压变化来鉴别谎言的仪器。到1917年时,意大利心理学家维托里奥·贝努西(Vittorio Benussi)发明了呼吸描记器,这种设备则可通过人们的呼吸变化来辨别其证词的真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斯顿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及心理学博士学位。作为美国第一位法律心理学教授,马斯顿一直在华盛顿的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从事情绪及欺骗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自己是测谎仪(lie detector)的首创者。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拉森(John Larson)将马斯顿的血压变化测量法与自己的皮肤电反应变化测量法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更可靠的设备。而他的一位助手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便携式的测谎仪。
尽管并非被所有人所信任,但拉森测谎仪还是在警侦事务中被广泛使用。传统的执法取证策略一直是“疲劳讯问”,即通过审讯者对嫌疑人长时间的逼问,以期瓦解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迫使其供认。然而,这种方式在法庭上越来越不受欢迎。测谎仪则为鉴别谎言增添了科学的砝码。美国各州都有专门针对于测谎仪取证的法律条文,而在联邦法院,测谎仪是否被允许使用则要由法官来决定。
关于测谎仪还有一件趣事,马斯顿后来创造了一个漫画角色:“神奇女侠”(Wonder Woman)。神奇女侠的法宝是“真理之绳”,其功能类似于测谎仪:让人说出真话。(殷融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