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利维坦
※ 021.利维坦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1651年
托马斯·霍布斯所著《利维坦》的卷首插图,1651年。
新教徒自我(1517年),蒙田随笔(1580年)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个体心理学奠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著作,特别是《利维坦》(1651年),是建立在由有自我意识、自我中心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基础之上。霍布斯预示并刺激了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思想,这正是心理学必需的。为什么他会如此关注个体呢?
在现代早期,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哲学家、神学家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那个时代里,当代意义的心理情感开始出现,成为人类社会重要变革的结果。霍布斯就在这样一个时代写作。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对接受宗教信仰、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挑战,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科学的新发展,将自然界的知识置于人类自身的框架内,而不再需要用神力来解释一切。此外,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向城市,这也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霍布斯将新的社会契约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所有生命都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或形而上学的,因此,我们不要相信精灵或天使。他以唯物主义的方式解释生命,“心脏是发条,神经就像是许多游丝”。只有物质是存在的,我们的行为决定于物质的因素。由于我们共享同一个自然界,因此我们有着建构更好社会的共同基础。但是,我们这样做,一定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为了控制我们的自私欲望,霍布斯呼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或用霍布斯的术语来说,没有利维坦,我们的公共生活就会“各自为战”,生活也可能会变为霍布斯的名言,是“孤独、贫穷、龌龊、粗野与短命的”。(杨文登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