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印度的当代心理学
※ 093.印度的当代心理学
博斯(Girindrasekhar Bose,1887—1953)
1915年
黄昏落日下,坐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莫卧儿皇帝胡马云(Humayun,1508—1556)的陵墓显得格外寂寥。1915年,加尔各答是“英属印度”的首都,还处于英国管辖下的加尔各答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佛陀的四圣谛(公元前528年),薄伽梵歌(公元前200年)
19世纪早期,心理学才从欧洲传到印度,换句话说,印度当代心理学来源于欧洲。印度杰出的科学家马亨德拉·拉尔·瑟加(Mahendra Lal Sircar)认为,心理学在理解人类心理世界的客观和主观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1915年,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印度确立起来。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印度国内至少有100所学术机构开始开设心理学课程。在印度学者看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这段时间,印度的心理学一直沿袭西方心理学的传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也是这个国家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
博斯是印度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先驱,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强调母子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印度人的家庭生活和人文风俗。博斯认为,母子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的父子关系。博斯的观点认为,儿童有成长为男性和女性的倾向,而不是像俄狄浦斯情节描述的那样,孩子会极力争取异性父母的认同。在他看来,由于儿童有向着异性性别角色发展的倾向,这种意愿会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压抑的心理,只有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才有希望形成健康人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的精神分析就依照这种思路发展,逐渐把反映印度人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加南德·辛哈(Durganand Sinha)继承了博斯精神分析的思路,发展印度的心理学。辛哈认为,印度人的特点就是注重主要关系,心理学必须关照这个基本要素,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印度本土心理学。(苏得权 译) 心理学之书:从萨满教到神经科学前言,心理学史上的250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