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
牢房的木门被打开,使得正在睡午觉的士孙瑞被惊醒了过来。睡眼惺忪中,他瞥见往昔趾高气扬的狱丞此刻像食到了屎一般,满面笑容地看着他。
“士孙大都护,你已被无罪释放了...”
“哦,我知道了...”士孙瑞随即闭上眼睛,转过头继续呼呼大睡。
“额...”狱丞一阵愕然,与后面的几个狱卒面面相觑。进了这御史台狱,谁不想尽快出去?他倒好,这么大的喜讯连一点反应都没有。要知道,那是天子亲自下的赦免令。
“老大,何中丞是让我等请大都护出狱...”当日帮士孙瑞传播贾逵诗句的那个狱卒见事明快,当即对狱丞建议道。
狱丞顿感在理,上前对士孙瑞躬身一揖:“请大都护起身出狱...”
不过上面的士孙瑞,依旧不为所动。狱丞无奈之下只好使眼色,让众人一起半跪下,大声相请。
士孙瑞也没兴趣刁难这些狱官,坐了起来穿上厚外衣。狱丞却害怕士孙瑞记恨他,跪行上前抢先一步帮对方穿上木底布鞋。
士孙瑞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一脸谄笑讨好的狱丞,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必担心,我不会追究于你。还要多谢你,让我又看到了人情冷暖...”
狱丞诚惶诚恐,看着士孙瑞走出了房门,想要站起时,却发现腿脚竟然不听使唤了...
“呼...”走到了台狱大门,士孙瑞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整个人都恢复了精神。这种肮脏的地方,他一辈子都不想来。
一个老看守在大门侧对他前踞而后恭,和进来时的板着黑脸截然不同:“恭喜大都护出狱!”
“嗯!”士孙瑞没空跟他计较,大步迈过了门槛,远处士孙祥等人牵着马正在等候。上前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刚来离开一帮宫人却迎了上来。
“陛下口谕,士孙瑞听旨...”
“臣,士孙瑞洗耳恭听!”士孙瑞当即对着这个传话的宫人行礼。
“着卿官复原职,明日上朝!”白面无须的小黄门,高声将刘协的原话只字不漏地说出来。
“臣,遵旨!”士孙瑞当即大声应答,然后起身。他并没有让士孙祥上前去塞钱,是因这里是御史台。现在指不定有十双八双眼在暗中盯着呢,必须谨言慎行。
小黄门宣旨完毕之后,就转身离去了。士孙兄弟也骑马离开御史台,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并没有让人抓到什么鸡脚。
二楼一处隐秘的小窗处,一个身穿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恨恨地一拳捶在窗前...
士孙瑞被贬去陇右安西之后,在京中的府邸并没有被没收。他一家老少,还是住在这里。只是没有士孙瑞这根顶梁柱在,不多不少会受到点欺辱。
士孙瑞看着大门前开阔堪比街道的巷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还是老样子,那不算高的屋檐以及年代久远的大门,都透露着古朴温馨的气息。
只是门前不再如从前担任尚书令的时候,马车塞得水泄不通的情况了,这令他有点陌生。不过他坚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将热闹更胜往昔。
在府门口等待他归来的,除了老母妻儿之外,还有刑部侍中王宏以及京畿道监察郎中宋翼。这两位是他的老朋友了,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趋炎附势。
也因此,他离开中枢之后,二人被一贬再贬。寒暄一番之后,他们四人一起回到了外书房。士孙瑞舒服地坐在红木太师椅上,很是享受。
“我等,恭喜君荣!”宋翼王宏二人,进了书房后再度拱手一揖。
士孙瑞一阵愕然,不解地看着眼前两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友:“二位方才不是已经恭喜过了吗?”
“方才是方才,如今是如今!既然天子下特赦令放君荣出来,必定将有所用。”宋翼摆摆手,笑着解释道。
“故而,我等须贺之!”这句话,二人异口同声。
“哈哈!但也未必,我本无罪。圣上贤达,自然不会使忠臣受诬陷!”士孙瑞摆了摆手,脸上却洋溢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这不过是谦虚之词,要不是天子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何必大老远从安西让他回来?述职?他才到安西多久?三年都未满述什么职?
“唉...君荣久在西域可能有所不知,现在朝廷到底是甚情况!如今政事堂诸公,多有才干者而少着眼全局。这些年关中发展可谓是停滞不前,既然有进步也是仰赖君荣当年之功!”
宋翼痛心疾首的同时,也不忘对士孙瑞大加称赞。实际上或者没那么夸张,不过也绝不是无的放矢。起码,士孙瑞就觉得政事堂很有问题。
当年他辛辛苦苦赶跑的腐儒,他一走了之后立即又窃取了要职。而且这些老鼠屎释放出来的负能量,正迅速污染着朝廷这盘瘦肉粥。
“飞机何必扯三扯四?一句话说完,陛下需要君荣来继续推行新法!”王宏一向直来直往,对宋翼中庸的儒家说辞很是不耐烦。
宋翼老脸一红,尴尬地笑了笑。
“哈哈,大砲还是老样子!”士孙瑞见状,爽朗一笑。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刘协需要借助他的才能颁布实施一些改革,他也需要借助刘协回到高位,可谓是互相利用。
只是不知道,天子到底会许他什么官职。是剔除赵岐让他晋位,还是其他?
“既然如此,大哥不妨向陛下提一提条件?赵岐那厮想盖大哥之心昭然若揭,必须离开政府!如今陛下正需要大哥,想必会应允...”
士孙祥似乎见三人谈得不亦乐乎,也忍不住插嘴进来。旁边的王宏和宋翼也被他的话吸引,纷纷看向士孙瑞。士孙祥抬头一瞟,不料却被兄长白了一眼。
“若依你说的来做。非但令天子不喜,还会让那些想害我的人抓到机会落井下石。我不提条件,任由天子安排,或许还会卖得天子一个人情,甚至有所补偿...”
士孙瑞深若潭水的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腊月廿五是大朝会的日子,总结一年来施政得失。凡事在京的五百石以上官员,都得前来未央宫前殿参加阙望大朝。所以刚到四更天,长安城就已经人声鼎沸了。
住在各处的文武百官,组成长长的队伍来到未央宫东阙门外,等待开门。和以往一样,低品阶的官员最早来到,三五成群的攀谈以拓宽人脉。
而不远处的丞相府一直很安静,中央高大巍峨的政事堂,门口站着衣甲鲜明的禁卫军,显得威严肃穆。
就在这时,一阵喝道声传来。原来拥挤不堪的白虎大道上,官员们都自觉让出了一条路来。身穿红衣的元随簇拥着一辆盖着清凉伞的马车,缓缓向东阙门驶来。
礼绝百宦、群臣避道,乃是宰相气象。只见车辕上插着一面小旗,上书着一个篆体‘赵’字与次相赵温的完全不同。让人一看,就是知道是首相赵岐了。
不过让道的官员,却没有像以往那般争相对着马车作揖打恭,反倒让道都像避瘟神一般。虽然赵岐没有被罢免,但谁都知道他的圣眷肯定不如往昔了。
所谓脱毛凤凰不如鸡,折翼大雁不如鸭。赵岐的首相之威,已经因为一次‘地痞’作乱而一落千丈了。甚至不少人,都把这次动乱归咎到赵岐身上去。
反倒是慢悠悠的来,身穿绯色官袍的士孙瑞,顿时成了众人的追捧对象。天子越过政事堂亲自下特赦,可见他圣眷之隆。
他们争相迎上去,和士孙瑞打招呼。士孙瑞则是一一回礼,丝毫没有因此而崖岸自高。
只有赵岐独自在马车上,感概着世态炎凉。
士孙瑞这次倒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三国之七雄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