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的冬天同样悄然降临大汉帝国都城长安,凛冽的北风吹得屋檐呼呼作响。鹅毛大雪从空中飘落下来,如若柳絮因风起,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瑞雪兆丰年,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大街上赶集的百姓们,都是笑容满面喜气洋洋的。这半年来汉军披荆斩棘,长安时不时能看到盔缨彩羽的骑兵,将前线的捷报传回京城。
尤其是半个月前传来许州大胜的消息,更是举城沸腾。因为在宣传司以及报社的熏染下,曹操几乎被长安吏民塑造成了无恶不作的反贼逆臣。
听闻曹操的老巢被王师攻破,作为汉军家眷的他们自然是载歌载舞。同时,一封封捷报也把刘协战无不胜的声威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两大报社共同发力下,人们不由自主地把刘协与刘邦、刘彻、刘秀三英主相提并论,成为了‘炎汉四圣’之一。克定祸乱,拨乱归正就是一个明君的典范。
同时战争的高效和快速也被归功到了火炮轨道上面去,关内报连续刊载这些年来大汉的创造成果。种痘、热气球、雪橇以及千里镜等发明均被一一介绍到。
这座人口百万的古老帝都长安,霎时间掀起了一股研究发明之风。不知何时起,人们已经不觉得发明创造是奇淫技巧了。因为技艺可以使马车不再颠簸,载人飞天不再只是幻想,千里路程不再是遥不可及...
虽然今天是休沐日,但首相赵岐的府邸门口依旧车满为患。各式各样的马车将巷道的泊车位全部停满了,而这些马车的车主,无一例外是前来攀交情,想在首相面前混个脸熟的官员。
大门旁边的司閽室内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少上京的地方官以及投机士子前来排队递上投名状,或者一两首诗词策论,期望得到宰相的青睐。
就算他们知道宰相日理万机,未必会有时间亲自看他们的帖子,但还是执着的要来碰一碰运气。就算运气不好,也能在此结交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道友。
相比起门外的热闹,首相府内却是一派静谧。这种冷死人不偿命的天气,没个要事谁也不想出外。就连家丁门客,都难觅踪影。
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或者是赵岐职场外援者,则不能拒之门外。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或者赵岐不见的,就由儿子们待为接见。
这是官场规律了,达官贵人倒也不敢说赵岐眼高于顶。不然堂堂首相都像市场的猪肉佬一般想见就能见,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以往赵岐回府后都会随意点几个投名帖的学子官员进见,但今天他是确实没有空。因为他现在正在书房中,与京兆府尹韦端、中书舍人马宇以及兵部侍郎董昭等人密谈。
原因无他,正是为了士孙瑞即将归朝一事。要知道若不是因为刘辨那摊子事,现在高坐首相之位的必定士孙瑞,而不是他赵岐。
当年那件事,明眼人都能看出士孙瑞私藏了刘辨如此之久,是什么居心。可是天子刘协却来了个高拿轻放,竟然没有将士孙瑞赐死。
正是因为刘协的这份信任,令首相赵岐很是不安。谁知道士孙瑞这次回来,会不会夺回本属于他的首相之位?若是不会,天子好端端的为何下诏让他回京述职?
“啧啧,昨天就已经到咸阳了,这位可真是归心似箭啊!安西离关中何止千里,大都护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走完全程...”马宇放下茶盏,冷笑着打破了书房内的沉寂。
不说还好,他的话令赵岐又是一阵眉头紧皱。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赵岐当即看了过去,对着门外人影沉声喝道:“何事?”
“老爷,陛下从许县启程回京了...”
众人闻言,已经惊讶。士孙瑞回来,天子也要回京,这也太巧了吧?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天子将会重新启用士孙瑞!
就不知道还在北疆代州的杨瓒,听闻这消息会是什么感受?
赵岐却管不了那么多了,这个首相虽然没有以往司徒丞相那么大权力,但好歹也是百官之首。已经坐暖了的交椅,谁愿意拱手相让?
“尔等以为,该如何是好?”赵岐环视了众人一眼,开口问道。
这些人都是他的臂助兼盟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士孙瑞要是坐上了首相宝座,第一件事必定是是清理掉这些羽翼以及整顿吏部。
“相公不必忧虑,我等毕竟只是猜测,待天子有此意事再见机行事未迟...”董昭曾是张扬谋士,为人偏向稳重。
赵岐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不过显然是不认同。以赵岐对刘协的了解,一旦等他决定下来,什么事情都已经水到渠成了。那时候再去行动,哪里还有机会?
与他相比,刚过而立之年就官运亨通的马宇就要激进许多。只见他双眼一眯,手指指了指外面:“此事有何难,让士孙瑞做不成宰相便可...”
听闻马宇的话,赵岐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
未央宫,椒房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刘协的一对儿子已经回走路了。他们身穿着普通孩子的小棉衣,正在雪地里玩耍。
只是凉亭中的伏寿却是有些担忧,毕竟大冬天的,小孩子户外活动容易着凉。要是有个衫长裤短,她怎么去见刘协啊?
可是另一个嫔妃马文鸳却是走到了雪地中,和两个孩子玩在了一块,奔奔跳跳的就像孩子王。这让伏寿摇头之余,又是一阵无奈。
不过刘协也说过贪玩是小孩的天性,父母不能束缚,使孩子的童年失色。不过伏寿却不完全认同,既然生在帝王家,当然是得自幼习诗书历法。
要是成天只顾着玩,将来怎能成大器?她可是记得刘协当年读书,可是很认真的!就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让后代放纵自己的个性。
可惜宫中没人帮她,她自己也拗不过刘协,只好在管教方面适当放宽。
就在伏寿怔怔出神的时候,一个女官忽然走了过来,对着她盈盈一福:“皇后,国丈来信...”
伏寿点点头,接过了一份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果然是父亲伏完的亲笔信。信上主要是让她出宫迎接士孙瑞,因为对方是刘协亲自请回来的重臣,刘协不在她这个女主人必须出面。
伏寿无暇细思,这些外朝的事她向来不怎么过问。见老父亲说得句句在理,当即将孩子们托付给马文鸳,自己则是乘坐凤辇,从北阙门出宫,然后来到城西直城门等候士孙瑞。
这时士孙瑞刚好来到直城门,远远见到皇后伏寿的辇驾,想要绕道走他门已经为时已晚。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去和皇后见礼。
“臣,参见皇后...”
“士孙卿为国靖边功不可没,今日回朝本宫自当亲迎。”伏寿在凤辇上隔着白纱,语气平淡地说道。
士孙瑞却是眉头紧皱,暗暗猜测到底是谁鼓动了皇后。因为从伏皇后的言语,就是当他普通外臣看待,不可能是主动出迎。
至于天子的安排也不可能,他比预期足足快了半个月,就算天子是神也不可能算得那么准!何况,天子在委以重任之前绝不会过分为之造势。
比如,赵岐升任首相就是毫无征兆。
见礼完毕之后,士孙瑞又随着风辇一同进城。几经转折之下,他又回到了都城长安。但他却完全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倒是充满了陌生戒备。
果然,半天之后他便被抓紧了御史台狱。乌台御史集体弹劾他恃功傲主、妄开杀伐以及擅自批准马超远征康居等罪名。
士孙瑞万万没有想到,万里东归等待他的竟然是牢狱之灾... 三国之七雄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