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菊台殿。
灯火繁星相辉映,桂花秋菊夜来香。
刘协一身黑色常袍,以金冠束发。面如冠玉仪表堂堂,唇边下巴留着黑黑的短须,显得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君王威仪。
此刻,他正在殿前屋檐下来回踱步。身影在摇曳的灯光下晃来晃去,显得焦躁不安。
同在走廊上还有不少人,伏寿、马文鸳以及两个新纳的良娣,和蔡邕等人都在等候。
殿中时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声音,揪动着刘协敏感的内心。声音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怀胎八个多来月今天却要分娩的蔡琰。
虽然刘协不是第一次做父亲,但妇人小产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动不动就能要两条人命。所以刘协比第一次做父亲时,还要紧张。
站在一旁劝慰蔡邕的伏寿见刘协面带焦急之色,目光中闪过一阵复杂的光芒。她当初生小刘锴的时候,多希望丈夫能陪在身边,哪怕是守在门外。
可是,他没有,守在门口的却是长公主刘嫣。她也知道因为皇后这个身份,不可能如其他嫔妃一般受到百般宠幸。
不过若是凡事都计较的日子是没法过的,夫妻之间需要互相包容。
伏寿上前去,轻轻抓住刘协的手:“陛下莫须担忧,琰妹体格硬朗,当会母子平安!”
刘协这才停下了脚步,深深地凝视了伏寿片刻点了点头。感受着手心传来的阵阵温暖,脸色微红愧歉地说道:“皇后,朕...”
“陛下不必多说,妾身都知道。”
看着伏寿灯光下真挚的眼神,刘协心中更是愧疚。
就在这时,关闭已久的殿门忽然被打开了。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稳婆走了出来,脸上带着远比年纪要年轻的笑容:“恭喜陛下,喜得小公主...”
蔡邕闻言,轻叹了一口气略带失望之色。
刘协却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心中喜悦得无以复加:“哈哈...好!传朕旨意,大赏群臣,犒劳三军!”
众人为刘协的反应惊讶异常,仿佛生儿子只是为了继承江山,生女儿才是天降鸿福!
刘协没有管他们作何感想,甚至没有等众人恭贺,就已经大步走进了殿中去。
“看吧,不均之父也!尔等将来成人,不许学他,知道吗?”马文鸳指着刘协闪进殿中的身影,当即蹲下来对两个皇子说道。
刘钊听话地点点头,然后得到了一个乖和摸摸头。
长子刘锴则是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身为人子者,不可私议于其父!况锴既为兄,岂能与弟妹争宠?”
远处的伏寿听到儿子这番话,顿时欢喜不已。
马文鸳一阵语塞,无言以对,只好拉过自己的儿子一通训斥:“听到没啊,要多向大哥学习学习,不要人家说甚,你就是甚...”
“哦哦,知道了...”可怜的刘钊无端端被喷了一脸口水,还得如乖乖仔一边点着头。
刘协的贸然闯入,令殿中人都一阵手忙脚乱。幸好宫女们收拾得快,污秽之物已经被清理干净,新生儿也被两个大龄宫女照料着。
刘协凑近一看,这个早产小女比起两个儿子刚出生时都要小,估摸着大概四斤左右。皱巴巴的脸,哭闹过后闭着眼睛熟睡了过去。
“爱妃!”刘协走近了还带着血腥味的床榻,握着蔡琰有些冰冻的手轻声呼唤着。
“嗯?”蔡琰朦胧中听到刘协的话,微微睁开眼睛:“陛下,妾无能,没有为陛下产下龙子...”
“无妨,两个小子太吵闹,有个女儿也是好事,倒是苦了你...”刘协拍了拍她的手背,心疼地说道。
几个妻妾之中,除了伏寿之外刘协对蔡琰是最情深意浓的了。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亲自冒险乘热气球去找蔡琰。虽然成婚后爱得没那么疯狂了,但却升华为一种更深沉的恩爱。
“两位姐姐当初也是这般过来的,妾不敢言苦...”
就在这时,一个兵卒不合时宜地进来,在刘协耳边耳语了几句。刘协听完后点点头,示意他先出去。
“陛下,若是有事且去忙吧,妾无大碍...”蔡琰看见后,连忙推了推刘协的手。
刘协长叹了一声,随即为蔡琰盖好被子:“那你且好好歇息,朕去去就来!”说完,在蔡琰的额头上亲一口然后转身走出了殿。
老父亲蔡邕这时却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榻上的蔡琰,然后又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女婴,摇摇头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蔡琰嘴角微微抽搐,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养心殿,此刻虽然夜色已深,但依旧灯火通明。集贤相赵温正在大殿之中正襟危坐,茶几之上摊开一本册子,他把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汉代的的算珠已经有了后世算盘的雏形,但计算起来还是比较麻烦,大数目往往要反复记录计算过几遍,方才能确定准确与否。
赵温可是朝中算术第一人,算学的造诣也比较深,刘协一开始还能考得他抓耳挠腮。如今赵温功底已经炉火纯青,甚至刘协都瞠乎其后了。
“赵卿,朕又当爹了!”刘协换了一套衣服后,大袖飘飘走出来,兴奋地说道。
“哦?恭喜陛下!”赵温当即站起来,拱手一礼。看着眼前神采奕奕的刘协,从一个小孩变成三个孩子的父亲,赵温也不禁觉得自己开始老了。
“哈哈!朕已经下令大赏众爱卿,赵卿你是第一个恭贺朕的人,当重赏十万钱!”刘协龙颜大悦,坐下来大袖一摆,示意刘桢徐干等侍臣拟诏。
“额...正所谓无功不受禄,众官与臣受之有愧啊...”赵温第一反应,就是婉拒。
不料刘协却是眉头一挑,斜瞥了他一眼:“此事,怎得卿等有功?”
“噗...”刘桢没忍住,刚含在嘴里的茶水全部喷了出来。旁边的徐干也是强忍着爆笑,憋得一脸通红,研磨的手都在颤动。
赵温自知失语,也摇头苦笑了一声。
刘协这才摆摆手,收起了调侃的笑意:“赵卿如此深夜入宫,是为何事?”
赵温正了正衣襟,随即严肃地拱拱手:
“今季地产税收益基本抵消建城花费,而今年税收钱银至少比预期多出三成。对此,士孙参政以为增入军费作打造武器之用;邠卿相公则以为新城有城无宫不成体统,当以筑皇城之用...”
赵温虽然不再担任户部尚书,但权力却比担任尚书时更要大。国家所有财政支出收入投资,市场物价货币经济无一不包,相当于后世的发改委。
表面上现在一般朝政和官员升迁、行政管理以及律法这些大权都在首相赵岐和参政士孙瑞手中,实际上掌握着国家机器核心运作的却是行事低调的赵温。
刘协点点头,大概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无非就是预算中多出了一笔钱,两帮人以此作角力场所,将对方手中的职位势力,抢夺到自己一方罢了。
士孙瑞一方由于自己的暗中栽培,如今已经膨胀到足以和赵岐一方匹敌了。所以两派如今大小摩擦不断,都想把对方干下去,
而刘协自己,则是牢牢抓着军权、御史台以及铁道部,军器监以及火器局这些底牌。即使两派势力再大,也无法撼动刘协的权威。
事必躬亲只会使自己陷入政事的泥潭中,顾此失彼。所以聪明的帝皇,都是将政事交给臣子去打理,自己则隔三差五检查一遍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有功是自己的,有过是臣子的。这就是弥衡的建议,其实刘协一直有这么做。
“那赵卿以为呢?”刘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军费开支已经足够多了,重在训练上。至于宫阙,如今局势与汉初又有所不同,一统天下之后再慢慢建设不迟...”
刘协频频点头,赵温所说正是他心中所想,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赵温的话还在继续:“...秦皇开驰道,大汉享用数百年。今次大军北上,仅仅用了十八日便行千余里路,可见直道价值无可估量!所以,臣建议用于筑路搭桥等基建上,使朝廷政令更加通畅无阻...”
“好!卿之言,朕准了!”刘协站起来重重地点点头,随即想起了什么又说道:“士孙瑞的平戎策,也是时候见见报了...”
“陛下英明!”赵温目光中闪过一丝明悟,随即笑着大声夸赞。说完后,就要退出,刘协却忽然叫住了他。
“对了赵卿,外面都在说赵岐与士孙瑞之间争斗皆乃朕暗中操控,你如何看?”
殿内的气氛,忽然之间变得诡异起来。刘桢徐干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默不作声。
赵温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惶惑地看着刘协:“朝野上下一心,国力蒸蒸日上,何来争斗?老臣为何不见?”
刘协满意地摆了摆手,示意赵温可以退下了... 三国之七雄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