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七雄归汉

第312章君王天下事

三国之七雄归汉 思无邪 3876 2021-04-06 04:29

  未央宫,刘协乘坐玉辂正要往丞相府而去。猛烈的太阳照得周围都是一片白茫耀眼,幸好经过改造的玉辂假装了隔热层。车壁内也放置了冰块,整个车厢就像开了空调一般凉快。

  “呐,你看看,王朗可是给你扣了欺师灭祖的罪名!你知不知道,如今长安那些儒生四处找你理论?”弥衡拿着一卷王朗的笔论,向一旁坐着的裴潜扬了扬说道。

  “正平兄,我有无欺师灭祖是个长安人都知道!王朗自身不正还要误导弟子,若是置若罔闻岂不是愧对陛下?”裴潜看了一眼,悻悻然地说道。

  “呵!你要是不认识陛下,早就被踢出国子监了...不过,你这小子的胆魄正对我胃口!”弥衡先是冷笑一声,随即划了裴潜后脑勺一把。

  刘协看着二人举动微微一笑,就像看因小事情打架的小青年一样。“咳,如王朗之辈素来迂腐,跟他争论就等于助长他的声望。”

  “陛下,应该是这小子因为王朗而涨了声望,如今长安谁人不识裴小哥?”弥衡再度抖了抖笔论,揶揄地说道。

  “哈哈,倒也是!”刘协点点头,想想确实是这个理。

  “裴小哥,来讲讲当时经过给为兄听听如何?”弥衡偏头看向裴潜,笑着调侃。裴潜倒也没有遮掩,将当时情形娓娓道来。

  这时刘协身侧的穆顺忽然想到个什么,低声凑近刘协的耳际:“陛下,韩王在狱中曾遭人下毒。误食的老鼠被医学院解剖,发现死因竟然与当年王文忠公一模一样!”

  刘协听闻此言没由来的心神一震,连忙偏头看向穆顺。王允的死亡之谜一直是刘协这些年来想不透的事,管家虽然有杀人动机,却没有杀人证据。

  同样离奇的时,刘协暗中派人剖开其腹部,肝脏都没有变黑的迹象!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桩悬案。甚至有不少人猜测,是他刘协直接或者间接派人做的。

  刘协眉头一皱,拉过穆顺的手在手心画了一个士字。

  “非他莫属!而且,其弟士孙祥在甘州(张掖)醉酒后也曾漏过一丝口风。说,他大哥能够杀人于无形...”穆顺重重地点点头,非常笃定地说道。

  刘协暗暗倒抽一口冷气,想到自己以前和他亲近的日子,不寒而栗!要是当初士孙瑞一念之差,坐在这龙椅上的就是他大哥刘辨了!

  “拟旨!”

  弥衡并不知道刘协二人窃窃私语什么,倒是裴潜的绘声绘色吸引人,听闻刘协口令才缓缓取出圣旨笔墨来。

  “士孙瑞知甘州数月间赫赫业业、政绩上优,特迁安西大都护、西域经略使,坐镇轮台城...”

  弥衡笔法缜密,翰林学士加知制诰的他,无疑是天子身边第一红人。将来外放为官,起步最低也是上州知州的级别。

  “韩王近况如何?”刘协这才想起刘辨的事情,去了南阳近半年,不知这位大哥过得还好不好。

  “韩王日夜歌舞宴会,有空无事也经常去去方城郊游...”

  刘协苦笑一声,这位大哥看来还是不死心。不过这没关系,两兄弟嘛,能玩耍尽量不要打架。

  “曹孟德快拿下徐州了吧?”

  刘协跳跃性思维,使得刚准备好南阳说辞的穆顺一阵凌乱。片刻之后,方才徐徐道:“自刘备误判致使中了郭嘉之计全军覆没以后,下邳关羽竟然投降了曹操!说来也是有趣,关羽投降曹操提了三个条件...”

  “可是降汉不降曹,保护两嫂所有人不得侵犯,得知刘备下落当即离去?”

  穆顺惊讶地看着刘协,点点头又摇摇头:“陛下果然料事如神,一语中了两条!”

  “两条?”

  “正是!善待其麾下兵卒,以及陛下所言后两条!是因曹操攻陷徐州后,将刘备麾下原陶谦部卒尽数坑杀...”

  刘协倒有些意外,不想想又是清理之中。毕竟这个时候,自己可不在曹操手中。既然曹操代表不了汉室,自然就不可能有降汉不降曹这一条。

  且关云长出了名的讲义气,保麾下兵卒性命倒也说得过去。

  “嗯,南阳方面适当放宽,韩王要做甚事都是他的自由,保证其安全就好了!”刘协手指敲了敲车壁,徐徐地说道。

  “喏,奴稍后就将此口谕转述给贾翰林”

  刘协深深看了一眼穆顺,随即点点头。此时玉辂已将开进了丞相府,刘协刚想下马车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这次调查的事做得很好!”

  “多谢陛下夸奖!”

  政事堂,一众宰辅早已列席其中,正襟危坐等待着刘协的到来。今天会议的主要商讨,无疑是关于刚刚收回的剑南道。还有,张鲁如何安置等等。

  刘协还是大袖飘飘地从屏风后面出来,环视一眼众人。见礼完毕后,他首先从袖筒里拿出一份文件。

  “朕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参与州解试并脱颖而出的士子有三千人之多。这三千贡生中大概有一千人精通儒家经典,而剩下的则是各方面皆有涉猎或者杂学贡生。也就是说,大量空缺将会填空...”

  “恭喜陛下!”原本有些欢喜的群臣,听闻最后之后反应明显淡了不少。

  现在由于改革之后官位明显比官员要多,所以每个官员甚至胥吏都担着好几个职位。而机要职务则更加,所以高官们有足够的肥缺收买人心。

  可是猛然间大量涌入官员,必定会使这场优势一去不复返。刘协深谙此理,倒也没有因此而恼怒。

  “三千人能有三百人到最后已经很多了,不过朕觉得还是太少。毕竟还有大半个天下,以及四方蕃疆需要人才替朕牧守...”

  宰辅们这才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继之便是精神一振。随即,齐声高喊了一声陛下圣明。刘协这才坐下来,端起茶水进入旁听模式。

  兵部尚书伏完看了一眼刘协,随即清了清嗓子:“益州已经平定,四周也有大山阻隔,其境内此后只须维持治安稳定便可。所以臣认为,益州十万军马中,五万地方守军全部专业为缉盗衙役,留下五万军便可!”

  “臣等无异议!”伏完的话多半是刘协的意思,所以宰辅们识趣没有去干涉。

  “嗯,赵韪张鲁等人又该如何安置?”刘协点点头,随即向这个岳父发问。

  “赵韪可转为文职官,至于张鲁...臣一时还没主张。”

  刘协点点头,他手中有足够的位置将这些蜀军将领转为文官,或者调回长安学习。在汉代,文武划分并没有宋以后那么泾渭分明。

  “张鲁不再领军,令其回长安待命,朕自有安排!益州新得,吏部可曾选出官员将剑南道的架子搭起来?”刘协说着,又看向首相兼吏部尚书赵岐。

  “有三个主官人选,分别是黄琬、郑泰以及杜畿!”赵岐已经习惯了刘协大事一言而决的风格,老实点地答道。

  不过刘协没有立即决断,而是环视一眼众人:“卿等以为,何人可胜任剑南道经略使一职?”太过善断的主子,手底下只会养出一批应声虫,这不是刘协想要的。

  “郑公业老成持重,可保蜀中平稳!”

  “黄子琰经验丰富,必使剑南井井有条...”

  “杜伯候年轻有为,经略司初创事务繁剧,各方面须兼顾到位。唯有此人有精力,还能够锐意进取!”

  刘协听着群臣七嘴八舌,不断点头。三个各有各的优点,都是治国实干的人才。群臣说完后纷纷看向刘协,好奇到底谁会被刘协选中。

  “杜畿可转运使,黄琬任经略使,郑泰为监察使,如此可好?”

  “嘶...”群臣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两位元老都被派了过去,看来天子对天府的重视程度不下并州。不过想想也是,并州是煤铁产地,益州是产粮重地,皆系国之命脉。

  接下来,除了组建水师一事之外,剩下的细节刘协不再插口,任由宰辅们商量着办。

  可就当散会刘协要走了时候,户部尚书司马防却走了出来。

  “陛下前番和臣说过财计的事,不知可有眉目?”

  “额...有了吧!” 三国之七雄归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