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县衙和别的县衙一样,分作前后院。前院大多是办公场所,比如早上开庭就是在前院。而后院则是县令的居住地,有墙壁分隔开来。
刘协此刻正在几穆顺和剑士们的陪同下,从侧门进入县衙后院。杜畿早已领着家小一同在门内等候,见刘协一行到来连忙上前见礼。
刘协刚想行礼,却被迎上来的杜畿先了一步:“下官有眼无珠,不知公子到来华阴,真是罪莫大焉!”他对于刘协的赵彦身份深信不疑,赵岐家的公子也不是他这个小官惹得起的。
“小生不过是闲游秋景,打扰县令日理万机已是无礼,岂敢怪罪县令?”刘协随即以晚辈之礼,对杜畿躬身一揖。
杜畿见刘协举止谈吐文雅,且也没有纨绔子弟那种高高在上,不由心生好感。当即将自己两个与刘协年纪相仿的儿子介绍过来。
随后寒暄一番,杜畿将刘协等人请进了会客厅。几番谈话下来,简直一见如故!加上杜畿本来也打算借助赵岐的力量,来对抗窦家的反击。而刘协也知道杜畿的才能,想加以提拔。
“杜某愚鲁笨拙,这次若非公子相助,绝不可能将恶霸窦富收监!”杜畿酒至半酣,参着案桌慨然长叹。他虽然也有所准备,不过要不是刘协推波助澜也未必有这效果。
“县令一举将窦家合族几百口人全部下狱,这份胆魄固然令人钦佩。不过,就不担心反噬之虞?”刘协这次没有相互吹捧,而是直冲要害。
杜畿似乎早有预料,不像他两个儿子那样一脸担忧。
“窦家门楣显赫一时,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杜某当然是怕!然而天下间如窦家这般者多如牛毛,若每个父母官都因为一己安危而不敢去惩奸锄恶,那时候就不单是一个人怕了!”
杜畿放下了酒杯,一股浩然正气透体而出。刘协几乎可以想象,眼前的杜畿跟抬棺出征的左宗棠都不相伯仲!国危见英雄,盛世埋人才,果然如此!
“好!杜县令既然有此意气,小生也定当相助到底!”刘协就知道杜畿是个不可多得的治政能手,勇于革新敢于尝试的人。历史上就是因为给曹魏将作监打气,亲自以老迈之躯试航新船,结果不幸沉没。
“恕末学晚生无礼,敢问赵兄令尊颁卿尚书月前上关内报头条,可是暗示朝廷将对田地兼并下手...”
“嗨!胡说八道!”杜畿喝到嘴里的茶水当即吐回被子里,急忙喝止大儿子的问话。那是他们三父子那天偷偷讨论的话题,没想到这个二愣子居然说出来!
这种事只能自己知道就好,怎么能够宣之于口?
“犬子无礼,还望公子勿怪!”杜畿连忙站起来,对刘协一揖到地。
何止无礼,简直是大逆不道啊!穆顺嘴角一阵抽搐。
“无妨无妨!实不相瞒杜县令,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却一直为土地一事寝食难安。由于朝廷施政有方,如今关中口众激增,然田地却大多掌在各大户手中...”
刘协干脆假戏真做,反正赵岐比起汉灵帝那个便宜老子好多了。如杜家这样的地方大族虽然在关内多如牛毛,不过要是能争取过来或许会起到带头作用。
杜畿静静倾听刘协把话说完,揣摩着对方的意图,然后试探道:“赵尚书一心为国令人钦佩,杜某虽不及尚书之万一。不过回头便将杜陵那百亩田产尽数分与无田之民,以响应尚书壮志!”
刘协微微一笑,这算是投名状吧?不过也是,像这些县郡官员要是个在中枢的后台撑腰,恐怕举步维艰。
“好,杜县令一片心意小生必定代为转告大人!”
...
咸阳
“哗啦...”一块块生铁原料从五百石大船上用人工铲卸下来,落在宽轨货厢车里。不一会就撞满了一车,一个赤着上身的壮汉一抽马鞭,数十匹挽马带拖拽着厢车向前。
不过拉出了十来步又听了下来,因为这是多节厢车,装满一厢又到一厢。知道三节又大又长的车厢装满,才缓缓驶向储铁房。
这些铁料无一例外都是从并州千里迢迢运来的,走汾水出黄河然后逆流渭水而上直达咸阳。在丰水期,船运明显比陆运要有优势。虽然速度会慢,但载货量却远不是轨道车可比的。
当然,轨道车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去年在秦直道的路基上新筑的南北轨道线,正担负着从高奴(延安)运石炭(煤)到咸阳的任务。
随着关中钢铁需求量和规模的扩大,石炭这种燃料的需求量自然持续激增。每天都有两三班运炭专列行驶在两地之间的南北线上,沉寂了多年的秦直道再度焕发了第二春。
“噔噔...”
一阵又一阵温热夹杂着吵杂的打铁声不断传来,使得一行身穿朱紫官袍的人汗流浃背。这里便是大汉最大的钢铁生产定型厂——咸阳铁厂。
数以千计的工人正在忙碌,随处可以听到轨道小车的轰鸣声。虽然整个工厂热火朝天,不过冶铁打铁以及定模等工作依然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数十台水力风扇正均匀地旋转,使相对封闭的车间热气能够排出去。这些水力大风扇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机械成就,汇集了数十个水木匠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其中驱动这些风扇旋转的水,是从少年才俊马均发明的水车引开的。现在咸阳的渭水北岸,水车林立蔚为壮观。陶土水管也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无缝黏合。
巨大的水管将渭河水从水车流至位于洼地的铁厂屋顶,然后通过竹筒灌进风扇的后涡轮里,也就是后世的水力发电原理。不过技术终究有限,无缝铁管也未能弄出,风扇甚至不如人力的快。
也因为这一点,斥资巨大的风扇工程饱受争议。
一个身穿紫色官袍,皮肤黝黑双目却炯炯有神的官员,此刻正站在风扇前面。感受着均匀风速带来的清凉,看着开阔的铁厂感概万千。
从两年前的年产铁四万五千斤,到现在的十二万三千斤,可以算得上是飞跃式的进步了。铁甲以及铁制武器已经普遍化,甚至钢制的陌刀都能达到装备成军的程度。
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新式思路和技术的进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拥有天纵之才的天子刘协。他并没有动手搞过一项发明,但从他手中却诞生了一大堆发明!
每每想到这里,士孙瑞便打心底里感到敬畏与好奇。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无条件支持,感到自豪。
光凭借这点傲人的成绩,他士孙瑞也可以称为一代名相了!只不过再高的评价都不能掩盖国家终究还在混战,四海未平的困局。
只要发展,才是王道!这是刘协的原话,他一直记在心里。要把目光放到整个天下和未来去,而不是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和得过且过。
就在这时,几个身穿白衣的医工,将一个脸色苍白的铁匠用担架抬了出来。
“出了何事?”士孙瑞连忙走近去,语气温和地对医工问道。
这些医工对于这个时常过来视察的尚书令并不陌生,连忙恭敬地拱拱手:“尚书,此人乃是炉匠,因高温过热而中暑!”
“嗯,带下去好生照看,绝不能有何闪失!”目前咸阳铁厂懂得控炉的工匠没有多少个,往往一个师傅要照顾几个小炉。至于懂得灌钢的匠师,就更加稀罕得如国宝一般。
这几年由于轨道带来的效应,匠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当然,这仅仅是在老百姓和务实的官员眼中。在一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人眼中,依旧贱如草狗。
“尚书...丞相府急报!”一个郎官飞快地从门外冲进来,将一份书信呈给士孙瑞。
士孙瑞打开一看,当即眉头禁皱... 三国之七雄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