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无意的举动,竟然将我们已经断掉的线索重新给续上了。我们之前寻找成吉思汗陵墓的时候,为了得到成吉思汗的送灵图,只有通过那幅图我们才能够照到正确进入到陵寝的道路。在当时的叶立密古城的金刚塔中,我们发现了一具十九世纪末的探险家遗体,经过辨认我们发现这竟是大名鼎鼎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兄长,近现代第一个发现叶立密古城的彼得赫定的遗体。我们在匆忙的逃离过程中,将他身上的手稿一并给带了出来。正是这个举动,让我们无意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我们通过解读彼得赫定的手稿,我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关于寻找黄金之城和不老泉的。葱记载来看,我们发现关于黄金之城和不老泉的传说竟然是真的,因为有人到过那里并且带回了证据。但是由于很特殊的原因,那些人并没有活着回来,除一人生还外其余人都莫名其妙的消失在海底了。但是那个生还的人经历十分奇特,他是在距离海难发生的几千公里外的沙漠中被发现的。
而且发现之地竟然是被称之为“大地之眼”或者是“撒哈拉之眼”的地方,那是一处很神奇的地方,是自然形成的人类眼睛形状的地质奇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那里似乎并不是所谓的自然形成的,很多人为的痕迹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所在的文明造成的。
当时一位博物学家考察了那里,在那里竟然有了惊人的发现,他发现那里就好像是一个通道,能够通到另一个方位去。那位博物学家到达那里发现,他竟然看到了天空中有一座巨大的城市幻影。但是因为这位博物学家并没有来得及去分析这座天空中出现的城市,也没有弄清出现的具体的原因,但是他却以高超的绘画手段将这座城市描绘下来了。
万俟珊珊讲到这里,从文件袋中拿出一张照片,表示这就是那张那位博物学家描绘的城市相关图形,我接过来一看,很是吃惊。原来这位博物学家是用素描的手法将那座城市给表现出现,也可以说着基本上是按照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的了。他所描绘的图形赫然和我们得到的那个龙陵的微缩模型相处无几,只有恨少的一部分是不相同。这有可能是他们所观察到的龙陵角度不同,也可能是多多少少的增加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做了一点艺术性的加工。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两件表现龙陵的东西不在一个时间更不是相近的人做出来的,却表现的是同一件事物,那么就可以有一半的可能性这位博物学家所描述的是真的了,另外一半需要其他的证据来证明了。
万俟珊珊一边向我们解释说:“这张照片是从彼得赫定的手稿中拍下来的,也就是说彼得赫定那张并不是原版,而是依据那张博物学家的描绘下来的。”
我听出了万俟珊珊所说的弦外之音:“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徐平这个时候插话了:“那个家伙肯定是从那博物学家那里得到的啊!”
我仔细想了想问到:“两个人相隔将近三百年,他们的交集在什么地方?”
万俟珊珊很高兴我立刻就问到了关键上:“还是李大哥聪明,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当年那位博物学家似乎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且感到害怕,并没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公布于世,而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新放回了他发现的地方,也就是撒哈拉之眼那里。”
我立刻就明白了:“也就是说,彼得赫定是到过撒哈拉之眼的,他也得到了那位博物学家的研究成果?!”
万俟珊珊立刻就肯定了我的答案:“是的,没错,但是并不是全部。那位博物学家并没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部写下来,而只是留下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并没有研究结果。彼得赫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竟然将结论给完善了,但是因为最后死在了叶里密古城,一辈子再也没有看到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了?”、
唐云馨这个时候问到:“也就是说关于龙陵的另一条线索就在彼得赫定的手稿中?”
万俟珊珊摇了摇头说:“并不是,我指的是彼得赫定弄明白了为什么大副会出现在万里之遥的撒哈拉沙漠中,而不是在沉船之地的原因,而龙陵的线索却是在那条已经沉没的西班牙战船中!”
我明白万俟珊珊的意思了:“也就是说真正关于龙陵的线索,是在那艘西班牙战船中,而那位博物学家和彼得赫定弄明白了那艘西班牙战船的详细沉没位置!那么,那艘西班牙战船沉默在什么地方呢?”
徐平听到我这样问,从书桌上找到了一副世界地图,指着大西洋的某一处说到:“就在这里!”
我一看,他指的是巴哈马附近的海域,但是依照这张世界地图的比例,恐怕这一块地方得有几百平公里了,要是寻找起来也是大海捞针。同时当时的战船主要还是木头做的,沉没的时间太久了,可能早就腐烂或者是被海底的淤泥和水生动植物完全覆盖了。利用现在的勘探打捞设备,恐怕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就找不到,更不用提去如何打捞了。
我想了想再问万俟珊珊:“这里范围还是太大,难道无法缩小范围吗?”
万俟珊珊听我这样一问,叹了一口气说:“能够很详细的确定位置,只是这艘西班牙战船沉没的地方太过于诡异了。首先那里出于百慕大魔鬼三角洲地区,另外一个恰好沉没在一个蓝洞中。”
我听到万俟珊珊说的蓝洞这个词,心中一惊,要真的是那样,恐怕我们够呛能够将这艘船给捞出了。在某些静谧的近海洋面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莫名深处的望过来,深邃、神秘、诡异,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蓝洞。全世界海洋中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蓝洞,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中美洲伯利兹首都Belize City(伯利兹城)东面60英里海面上的蓝洞。
不过有这样的结论,倒是让我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有点说不通了。因为我知道这种蓝洞,也被称之为海洞的东西。因为我看过不少的书籍,关于这种神秘的蓝洞的,这种蓝洞只是因为构造十分特殊所以形状等给人感觉十分特殊,给人感觉就好像是无比深邃的海底深渊,像是海洋的眼睛一样,也被称之为海眼。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因为实际上这种蓝洞的深度并不是多么深,最深的也就是几百米,浅的可能就是几十米,所以这种蓝洞成为很多潜水探险者的天堂了。
万俟珊珊将一叠材料递给我说:“很奇怪,为什么这艘沉船会在蓝洞中,而且会在千万里外的沙漠中显现!”
我接过材料,大体翻了翻问万俟珊珊:“珊珊,我奇怪的事情是,蓝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一般出现蓝洞的地方海域十分平静,怎么可能会沉船呢?”
万俟珊珊也不解的说:“我也不知道,一般出现蓝洞的地方,都会是珊瑚礁的地方,那种地方暗礁密布,船只根本不会往哪里去。而且我查看了一下古代航海的航海路线,那里也不是船只经常走的路线。我现在也很奇怪,为什么那艘战船会沉没在那里。”
我点了点头明白万俟珊珊的意思:“现在不是关心为什么那艘船会沉没在蓝洞中,对了那位博物学家将线索留在了撒哈拉之眼那里,为什么彼得赫定会得到了?”
没等万俟珊珊回答,徐平就 抢先一步回答到:“也不知道那群老毛子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个什么彼得赫定再来中国探险之前,曾经一直在撒哈拉沙漠那里进行什么探险考古发掘。那个家伙起初一直在埃及,当时跟随者一个挺出名的出钱资助考古的什么爵士,也就是那个挖掘出什么图坦卡蒙墓葬的家伙什么那个人。这家伙当时研究方向是古埃及、古马其顿和古罗马的文化,当时就沿着海边沙漠行走,就一路上找到了那里!”
我知道徐平说的那是谁了,那是卡纳冯爵士,不过死于非命了。彼得赫定研究的方向我也了解点,虽然当时古埃及、古马其顿和古罗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占据了很大的北非很多地方,但是因为撒哈拉沙漠占据了绝大部分,所以当时经济发达的地方就仅限于海岸线和尼罗河一代。估计当时的彼得赫定沿着海岸线行走到了毛里塔尼亚,不知道从时候什么地方听到了那个博物学家或者是说听到了那个大副的事情,就一路寻找过去了。
果然,万俟珊珊的回答就印证了我的想法:“当时彼得赫定走到了毛里塔尼亚,从当地的图书馆找到了那位博物学家所著的书籍还有线索,就寻找到了那里!” 龙陵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