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龙陵谜

第二十六章追本溯源(三)

龙陵谜 风沙 3399 2021-04-06 04:05

  我们在大殿的石柱上发现了很多雕刻,这些雕刻说明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说明了龙陵和这座城市的关系。这座失落的黄金之城是被建造一块巨大的天外陨金上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整座城市只是当年从天上掉落下来的陨金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就像是大海中的冰山一样还隐藏在地底。

  根据这些图上面的描述,这座城市被九个来自于龙陵上的人帮助建造的,同时这几个人利用自己在原著居民中的如同神的影响力,从这里带走了大量的这样的材料到龙陵上。我猜想可能是当初龙陵并没有修建完整,还缺少这样的材料,但是鉴于这里的原著居民对于天上掉落的陨金看做神迹的象征,要是直接进行开采恐怕会酝酿成巨大的流血事件,于是他们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局,通过自己的高度的发达的技术让那些原著居民把自己当成神,既然是神的命令就无可厚非了。

  同时从这些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要建造我们所在这座巨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筑,最大的一个原因似乎是为了构筑一个庞大的能够将当这座城市甚至是这个巨大的盆地全部覆盖在下面的巨大防护罩。看到这里我不禁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上方并没有任何像是防护罩一类的东西,太阳还在天空中斜挂着。我到现在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到现在天空中一直在运行的卫星无法发现;同时这里也不是什么禁飞区,一直有航线运行,但是也没有发现,难道说真的是天空中有一道看不见防护罩?

  现在无法去追究这件事情建成之后,现在这座巨大的建筑物除了说是用来支撑天空中那道看不到防护罩之外,还有就是当做祭祀的场所,这里发生重大的事件全部都会在这里进行,我们能够从这些图上看到一些描述。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我们发现从这里开始向后这些雕刻的画风就开始转变了,变化的十分的突然,像是直接断代了一般,后面的画风变得很细腻,然后开始重新描述了新的事情。

  在在后续的一些画中,我们看到一些人渡海而来,然后到达了这里。不过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些人的衣服什么的是十分熟悉,还有乘坐的船只的样式也是十分的熟悉。我一开始脑袋没有转过弯来,这是因为我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出现在这里,这几乎不可能事情,因此我才看到这些一时半会没有反应过来,因为这并不是我不认识,而是它们出现在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地方。

  我看到这条船只上的人穿的衣服赫然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服饰,从船头这个与众不同的人身上穿着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是中原的衣帽服饰,身上佩戴的也是中原王朝的配饰。这些和美洲地区的人穿着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十分容易分辨。同时船只中放置的一些物品也是中原王朝才有的,这在同一时期的美洲也从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物品。

  我对唐云馨还有万俟珊珊说:“这些人身上的服饰以及船上物品来看,这好像是殷商时期的!”

  唐云馨不明白我为什么会下这样一个论断:“为什么这样肯定是殷商时期的?”

  我指着船只上的所描绘的器物对她们说:“我们先不从这些人的服饰上去分析,也不通过船只去分析,毕竟夏商周时期船只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见过,都只是从史料中描述过的。我们只是看着船中放置的物品来看,船上面放置的是一个大鼎,还有一个尊,这两个应该都是青铜器。你们仔细看看这口青铜鼎和这个青铜尊上的花纹,大鼎上是饕餮纹以及夔龙纹,而在那个铜尊上是凤鸟的纹饰以及一些人物生活类的图形,这些完全符合商朝以及周朝早期的青铜器的特征。”

  我之所以这样判断是有依据的,在不同的时期青铜器上的纹章样式是截然不同。虽然说有一定的过渡时期,但这种过渡是十分的细微和短暂的,几乎很难的分辨,差不多就是一个朝代或者一个重大的时期就立马发生巨大的变化。

  商代和周代初青铜彝器,是酒器的组合,尤以祭祀用器为主,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有何关系?《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在王孙满看来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不难设想,青铜彝器怪异的纹饰把人置于恐惧与威严之下,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巨睛凝视、阔口怒张,瞬间即可咆哮的动物纹饰,有助于造成严肃静穆、诡秘阴森的气氛,产生震撼人心的威吓力,充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力量。西周中期至东周初的青铜器则以礼乐器为主,用于“明贵贱,辨等列”“纪功烈,昭明德”。青铜器饕餮纹饰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形式也与前期的单独适合对称式不同,多运用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常常一个母题织成带状的连续、反复,整齐中求变化。其一唱三叹的形式,给人有条不紊的节奏、韵律之美。这和礼制观念强调等级与秩序密切联系,也与《诗经》叠章法的表现形式相似,于反复中,强化主旨,加强感染力。

  装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恰似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的章法表现社会、人事的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以剪影的形式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装饰性。总之,功能的演变使青铜器器型、纹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青铜彝器、礼器及其纹饰,随着其所负荷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丧失而消亡。当虔诚的心理与特定的崇拜观念不复存在时,以饕餮纹为代表的神秘、狞厉的动物纹饰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及青铜器功能的变化,都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还与装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与工匠的创造心理及使用者的欣赏趣味等多种因素相联系。饕餮纹消失了,但其所承载的装饰观念与审美意识却长久地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对后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指着这上面的那些纹饰图案对她们说:“商朝时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饕餮纹代表着鬼神、夔龙纹代表着祖先、风鸟是他们的图腾,这上面表现的十分的明显。如果是周朝的时期的东西的话,那么首先凤鸟则不会出现在上面,因为凤鸟是商人的祖先,试想一下后世更替的朝代不会把前朝崇拜的图腾拿来当做自己的图腾使用的,到了周朝时期龙则开始成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正统王朝的图腾的,因为周人的直系祖先是黄帝,黄帝是乘龙飞升的。”

  另外从出土的周朝中晚期的青铜器来看,原本商朝以及周朝早期的一些纹饰很多都不用了,反而兴盛起来在夏朝时期和商朝早期在陶器上的云雷纹。这种云雷纹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但是云雷纹并不是青铜器上的主题装饰,而是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但是在那个时期,夔龙纹和饕餮纹基本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活动的场景,这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上表现的尤其突出。

  万俟珊珊问我:“李大哥,既然说这种纹饰是商朝以及周朝早期的,但是这中间也跨度也是超过好几百年的时间,为什么不能说这是周代早期的东西呢?”

  我点了点头:“你问的很有道理!我刚才已经说了一部分理由了,就是周朝的统治者绝对不会把商朝的图腾当做自己的图腾来使用。最重要的是,史学界有一个很出名的假说,这幅图似乎能够印证这个假说!”

  我所说的这个假说,在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向外发展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寻找这里面的秘密。 龙陵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