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薛涛
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慧,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微之登翰林,以诗寄之曰:“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后胡曾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注释】
①乐妓:歌舞女艺人。
②翰墨:指书法。薛涛擅长行书。
③浣花里:唐成都县坊里,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杜甫草堂一带。
④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根茎,花穗像棍棒,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据古人言,服用可长生。
⑤元微之:即元稹,传见本卷前文。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充任剑南东川详覆使,曾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此时西川节度使为武元衡,非严绶。故此处所叙,盖虚构。
⑥府公:唐时下属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也泛称州、府长官。严司空:即严绶,宪宗元和元年(806)以平杨惠琳、刘辟之功登相位,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拜司空,故称。
⑦登翰林:指元稹元和十四年(819)担任翰林承旨学士。
⑧锦江:在四川成都平原,为岷江分支之一。传说蜀人织锦濯于此水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中则锦色暗淡,故名锦江。
⑨文君:指卓文君,四川人。卓王孙之女,夫亡守寡,爱慕司马相如才情,私奔结为夫妻,传说曾写《白头吟》诗。
⑩梦刀:指想去四川做官。《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濬为益州刺史。”后人附会元稹出使四川与薛涛交往,恐亦因此诗而起。
⑪五云:指仙人所乘祥云,又指隐士。薛涛晚年为女道士,这里借用来形容薛涛的品格,可见元稹所赞薛涛者,以其文采和品格,非为女色,“密意求访”云云,小说家言耳,不足信矣。即便相会,也是正大光明。
“锦江滑腻峨嵋秀”一诗,题为《寄赠薛涛》,意谓锦江江水光滑细腻,峨眉山润秀特出,山灵水异,故能幻化出卓文君和您这样的才艺女子。您的巧妙言语仿佛是把鹦鹉的舌头偷来了,您写的文章就像得到凤凰的羽毛般光彩绚烂。众多的文士都在您面前搁笔不敢创作,每个公侯都想像王濬那样梦见刀,从而来四川做官,以便跟您相识。自从我们离别后,隔着烟水茫茫互相思念,想必您门前的菖蒲已开花,如五彩云越来越高,您的修道想必也日渐高妙吧。
⑫武元衡:字伯苍,元和二年(807)拜相,后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813年)再度入朝为相。传见本书卷四。
⑬胡曾:号秋田,邵州邵阳(今属湖南)人,晚唐诗人。曾入蜀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府掌书记。工诗,尤擅咏史。传见本书卷八。此处当为王建,所赠诗题为《寄蜀中薛涛校书》。
⑭“万里桥边女校书”以下几句:诗意谓万里桥边有位女校书郎,她住在琵琶花包围的居室中,总是关着门,与世相违。即便这样,有那么多才女,引领文坛风气总比不上她。言外之意当然是因为薛涛作品写得好,不必抛头露面,声名自可不胫而走,这当是薛涛晚年修道境况,早年还不得不应酬宾客之间。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城南锦江上。枇杷树下,王建原诗作“琵琶花里”,可从。扫眉才子,即女才子。扫眉,即女子画眉,代指女性。管领春风,指引领文坛风气。
【译文】
薛涛,字洪度,是成都的歌舞艺人。天性善辨聪慧,擅长书法。居住在浣花里,门前种满菖蒲,门旁边就是从东北方向前往长安的大道,来来往往的车马在她这里流连忘返。元和年间,元稹出使四川,偷偷寻访她,节度使、司空严绶知道这件事,派遣薛涛去元稹处侍奉他。元稹后来成为翰林承旨学士,写诗寄给薛涛说:“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等到武元衡入朝为宰相,上奏授任她担任校书郎,四川人称呼妓女为“校书郎”,就是从薛涛开始的。后来胡曾赠诗给她说:“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涛工为小诗,惜成都笺幅大,遂皆制狭之,人以为便,名曰“薛涛笺”。且机警闲捷,座间谈笑风生。高骈镇蜀门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惬音令,且得形象,曰:“口似没梁斗。”答曰:“川似三条椽。”公曰:“奈一条曲何?”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用一破斗,况穷酒佐杂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类此特多,座客赏叹。其所作诗,稍欺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匪其人而弃其学哉!大和中卒。有《锦江集》五卷,今传,中多名公赠答云。
【注释】
①高骈: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家世仕禁军,历任安南都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等。传见本书卷九。据学者考证,此处当为高崇文。元和元年(806)统军讨伐刘辟叛军,封南平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以不识字,且厌案牍之繁,在蜀无所事,表请捍边效力,加邠宁庆三州节度使,尽载蜀都库藏而去。
②令:即酒令,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或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输者罚饮酒,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
③梁:提梁,指壶、篮等器物的提手。斗:量粮食的器具。
④椽:即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⑤翰苑:文翰荟萃的地方,多指翰林院,这里指与翰林承旨学士元稹交往。
⑥裙裾:裙子,借指妇女。
⑦异物:指优异之人物。
⑧匪其人:指人的身份不好,即薛涛曾为乐妓。
⑨大和:唐文宗年号(827—835)。
【译文】
薛涛善于创作绝句小诗,可惜成都笺纸篇幅太大,于是就都裁小一些,人们觉得很便利,称呼这种纸为“薛涛笺”。且薛涛机灵精警,娴熟敏捷,在酒宴上谈笑风生。高骈镇守四川的时候,令她来劝酒,行酒令,要把一个字改动为押韵的其他字,而且还要从形状上来看相像,他说:“‘口’字就像没提手的斗。”薛涛回答说:“‘川’字就像屋梁上的三条椽子。”高骈说:“怎么有一条是弯的?”薛涛说:“您贵为西川节度使,尚且使用一个没提手的破斗,何况穷苦的佐酒之人,其屋梁上有一根弯曲的椽子,哪里值得奇怪呢!”薛涛敏捷应对的才能像这样的特别多,座中宾客都赞赏惊叹。她所创作的诗歌,稍稍超过优秀的诗人,用词一丝不苟,其情感能在笔墨字句中完全表达出来,连崇高的翰林院才子,也能与她攀援附会、诗歌唱和,实在没想到女子之中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优异人物,难道能因为她身份低下就嫌弃她的才学吗!薛涛在大和年间去世。创作有《锦江集》五卷,如今流传在世,集子中有很多著名诗人赠送酬答的作品。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