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元稹

  稹,字微之,河南人。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对策第一,拜左拾遗。数上书言利害,当路恶之,出为河南尉。后拜监察御史,按狱东川。还次敷水驿,中人仇士良夜至,稹不让邸,仇怒,击稹败面。宰相以稹年少轻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李绛等论其枉。元和末,召拜膳部员外郎。稹诗变体,往往宫中乐色皆诵之,呼为才子。然缀属虽广,乐府专其警策也。初,在江陵,与监军崔潭峻善。长庆中,崔进其歌诗数十百篇,帝大悦,问今安在,曰:“为南宫散郎。”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俄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以瑕衅,举动浮薄,朝野杂笑,未几罢。然素无检,望轻,不为公议所右,除武昌节度使,卒。在越时,辟窦巩。巩工诗,日酬和,故镜湖、秦望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及《小集》十卷,今传。

  【注释】

  ①微之:一字威明。

  ②河南:府名,治所在今河南洛阳。

  ③明经: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先帖经、墨义,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④书判:即书判拔萃,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就书法和文章的优劣选拔人才。此事在贞元十九年(803),元稹考中第四等。

  ⑤对策:科举试士,以经义政事等设问,使士子逐条对答。

  ⑥河南尉:即河南(今河南洛阳)县尉。

  ⑦监察御史:中央御史台察院官员,常奉敕出使,分察巡按州县、馆驿,监督屯田、铸钱、岭南考选等事宜。

  ⑧按狱:审理狱讼。东川:方镇名,即剑南东川的简称。至德二载(757)分剑南节度使东部地区置,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⑨次:留宿。敷水驿:今陕西华阴西敷水镇,为唐代长安与洛阳间陆路交通重要驿站。

  ⑩中人:指宦官。仇士良:字匡美,顺宗时入侍东宫。宪宗继位,先后任平卢、凤翔等节度监军,数任内外五坊使,贪暴阴狠。文宗时,擢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文宗依朝臣李训等发动“甘露之变”,谋诛宦官,仇士良与鱼弘志大杀朝臣。开成五年(840)文宗死,矫诏立颍王李瀍(后更名李炎,即唐武宗),迁骠骑大将军,封楚国公,擅权二十余年,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劝其他宦官以球猎声色乱皇帝心,使不读书,不亲儒臣,以长期揽权,得保富贵。

  ⑪邸:即驿站中较好的上厅。

  ⑫击稹败面:此为随同仇士良而来的宦官刘士元所为,以马鞭击伤元稹的脸颊。

  ⑬轻威:即威轻。

  ⑭宪臣:御史台官的别称。

  ⑮江陵:府名,治所在今湖北荆州。士曹参军:官名,掌土功、公廨、津梁、舟车、工艺等事。

  ⑯李绛:字深之,早年与韩愈等游学于梁肃门下,贞元末年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以本官充翰林学士;元和五年(810)迁本司郎中、知制诰,授中书舍人,前后朝臣裴武、柳公绰、元稹、白居易等遭贬黜时,都极力上疏申论;元和六年(811)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⑰膳部员外郎:官名,尚书省礼部膳部司副长官,协同膳部郎中掌牲牢、酒醴、膳羞之事。

  ⑱变体:即变为元和体。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的表述代表了其对元和体的理解。狭义指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作,故称“元和”,后又因诗作多作于“元和”时期而广其义,如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中“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后人乃更宽泛到元和时期诗人所写或别人模仿元白唱和的诗作皆为元和体。

  ⑲乐色:犹“乐工”。

  ⑳缀属:谓撰著文辞。

  (21)监军:官名,唐玄宗以后多为宦官,主要职掌监视刑赏,奏察违谬,以及消弭兵乱、稳定军情等。崔潭峻:宦官,曾任监军,内常侍。据学者考证,元稹的诗歌实乃自己应召进献,非崔潭峻之功。

  (22)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

  (23)南宫散郎:官名,尚书省郎官别称,乃散官阶,不主本司事。

  (24)祠部郎中:官名,尚书省礼部祠部司长官,与员外郎共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簿籍等。

  (25)翰林承旨:官名,位在诸学士之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

  (26)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即宰相。

  (27)瑕衅:指过失。

  (28)无检:不检点,指不拘礼法,没有约束。

  (29)公议:公众的议论。右:看重。

  (30)武昌节度使:即鄂岳节度使,鄂岳治所在今湖北武昌,故称。

  (31)在越时:即元稹担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期间。

  (32)窦巩:字友封,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元稹为浙东观察使时,奏窦巩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大和四年(830)元稹任武昌节度使,窦巩又从之,仕终武昌观察副使,与元稹唱和尤多,长于七绝,当时称为“友封体”。传见本书卷四。

  (33)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城区南至会稽山北麓。秦望: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南。

  (34)符契:犹“符节”,形容两者完全相符吻合。

  【译文】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九岁就工于写文章,十五岁明经及第,考中书判拔萃科,补任校书郎。元和初年,元稹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策文获得第一名,拜任左拾遗。多次上奏书表谈论时政好坏,当权大臣厌恶他,让他出朝担任河南县尉。后来拜任监察御史,去剑南东川审核案件。回来住宿在敷水驿,宦官仇士良夜里到达,元稹不把好的邸馆让给他,仇士良发怒,打伤了元稹的脸颊。宰相因为元稹年纪小威望轻,有失御史的体面,把他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李绛等人上书说他冤枉。到元和末年,才召回朝廷拜任膳部员外郎。元稹诗歌变化旧体,宫中的乐工常常传诵他的诗歌,称他为才子。然而元稹虽然写诗范围很广,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精警动人的还是他的乐府诗。起初在江陵,跟监军崔潭峻关系好。长庆年间,崔潭峻进献他的乐府诗几十上百篇,唐穆宗极其高兴,询问元稹在哪里,回答说:“在尚书省担任散官。”就提拔为祠部郎中、知制诰,不久迁任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后来拜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稹一开始因为有那样的过失,言行举止比较轻浮浅薄,朝廷和民间都杂谈取笑他,没多久就被免了职。然而他素来不检点,名望不高,不被公共的议论所看重,出任武昌节度使,去世。在浙江时,征辟窦巩。窦巩工于写诗,每天酬唱,因此有关镜湖、秦望山的奇诗妙句传扬开来,时人称为“兰亭绝唱”。元稹与白居易关系最亲密,即使是骨肉至亲也没他们关系好,互相倾慕的情感,比金石都要牢固,即使相隔千里之远,也能精神交流,就像符节那么契合,唱和的作品之多,没有超过他们的。撰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和《小集》十卷,流传至今。

  ○夫松柏饱风霜,而后胜梁栋之任;人必劳饿空乏,而后无充诎之态。誉早必气锐,气锐则志骄,志骄则敛怨。先达者未足喜,晚成者或可贺。况庆吊相望于门闾,不可测哉。人评元诗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况尤物移人,侈俗迁性,足见其举止斐薄丰茸,仍且不容胜己。至登庸成忝,贻笑于多士,其来尚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岂不闻“言行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邪?古人不耻能治而无位,耻有位而不能治也。

  【注释】

  ①人必劳饿空乏:语本《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充诎(qū):得意忘形的样子。《礼记·儒行》:“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郑玄注:“充诎,欢喜失节之貌。”

  ③庆吊:庆贺和吊唁的事。门闾:门庭。

  ④李龟年:唐代宫廷乐师,安史乱前常出入宫廷,深得玄宗李隆基信任,作有《渭州曲》等;安史乱后,流落江南,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李端有《赠李龟年》等。此句似错简,当归于论元稹诗歌部分。

  ⑤尤物:即特异之物,常指漂亮女子,也用以喻指珍奇的物品。

  ⑥斐薄:微薄浅陋。丰茸:茂盛美好。

  ⑦登庸:举用,一般指位登宰辅。忝:辱没。

  ⑧贻笑:犹见笑。多士:此指朝野众多士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⑨“不矜细行”两句:语出《尚书·旅獒》,意谓不谨慎对待自己细小的行为,终究会牵累自己的大节。大德,大节。

  ⑩言行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语出《周易·系辞》。意谓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是至关重要的,是荣辱的主宰,枢机,事物运动的关键。

  【译文】

  ○松树和柏树只有饱经风霜,而后才能担当栋梁之任;人也必须经历劳累饥寒空乏其身的磨炼,而后才能避免得意忘形的失态。早有名誉必然心气锐利,心气锐利就会神志骄傲,神志骄傲就会聚敛怨恨。早早通达的人未必值得高兴,大器晚成的人或许可以庆贺。何况庆贺、吊慰相接于门庭,无法预测啊。人们评价元稹的诗歌就像李龟年说起天宝年间的旧事,容貌憔悴但心神没有损伤。况且美好的事物能够转移元稹的心,奢侈的习俗可以迁移他的人性,这些足以看出他的行为举止是鄙陋还是美好,尚且无法包容别人比自己厉害。等到举用为宰相却成为大辱,被众多的士人嘲笑,其中的原因由来已久。不谨慎对待自己的细小行为,终究会牵累自己的大节。难道没听过“言行是君子的关键,是获得荣耀或耻辱的主要原因”吗?古代人不因为自己有治理的能力却没有施展的职位而羞耻,而以有施展的职位却没有治理的能力为羞耻啊。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