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韩愈
愈,字退之,南阳人。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凡三诣光范上书,始得调。董晋表署宣武节度推官,汴军乱,去依张建封,辟府推官。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中,为国子博士、河南令。愈以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裴度宣慰淮西,奏为行军司马。贼平,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因上表极谏。帝大怒,欲杀,裴度、崔群力救,乃贬潮州刺史。任后上表,陈词哀切,诏量移袁州刺史。诏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
【注释】
①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此为郡望,实居河阳(今河南孟州)。
②依嫂:依靠长兄韩会及其夫人郑氏。
③百家:指先秦诸子,百取整数而言。
④三诣:指韩愈为求官,曾三次上书宰相,依次为《上宰相书》《后十九日复上书》《后二十九日复上书》。辛文房后文云“始得调”,误,宰相并没有理韩愈。光范:指光范门,即当时长安大明宫西内苑东门,是进入宰相办公的中书省署的必经之地。
⑤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德宗贞元五年(789)拜相,贞元十二年(796),汴州节度使李万荣病重,其子李迺叛乱,董晋调任宣武军节度使,任上谦恭待下,为政简俭,逐步平息乱兵,死后汴州重又大乱。宣武:方镇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推官:官名,节度使属官,执掌勘问邢狱。
⑥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在任时礼贤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许孟容等皆为其幕僚,时相唱和。
⑦宫市:唐德宗时由宦官主持采办宫廷用品,称宫市。据学者考证,韩愈被贬为阳山令,因其上疏论关中旱讥,非因宫市。
⑧阳山:县名,治所在今广东阳山。
⑨江陵:府名,治所在今湖北荆州。法曹参军:官名,掌检核律令,审议、判决案件等。
⑩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学主要教官,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学生者。河南: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洛阳。
⑪《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韩愈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后,讽喻执政者不识贤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⑫执政:原作“执事”,据孙映逵《校注》本、正保本改,执掌政柄者。
⑬考功:官名,即考功郎中,尚书省吏部考功司长官,总掌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
⑭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元和十二年(817)以宰相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处置使,率李愬等进军蔡州(今河南汝南),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先后臣服,因功封晋国公,人称裴晋公。晚年退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酬唱甚密,诗人文士多出其门。淮西:全称淮南西道,治所在今河南汝南,长期为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等割据。
⑮行军司马:节度使主要僚属,掌本镇军符号令、军籍、兵械、粮廪、赐予等事,权任甚重,常继任节度使,有“储帅”之称。
⑯刑部侍郎:官名,尚书省刑部副长官,掌律令、定刑名、案复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
⑰佛骨:指佛指骨舍利。
⑱表:指《谏迎佛骨表》。
⑲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今属河北)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敢于直谏,时人赞为贤相。与韩愈、柳宗元等交游,柳宗元称其“文为时雄”(《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
⑳潮州:州名,治所在今广东潮阳。
(21)表:指《潮州刺史谢上表》。
(22)量移:官吏获罪被贬谪到远方,遇赦,则改置在近地,称为“量移”。袁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23)兵部侍郎:官名,尚书省兵部副长官,掌天下武将选授及地图、甲仗等。
【译文】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早年丧父依靠兄嫂,读书每天记诵几千字,通览诸子百家。贞元八年(792)考中进士,先后三次到光范门给宰相上书,才得到调任。董晋上表署任为宣武军节度推官,后来汴军叛乱,便离开汴州投靠张建封,辟任为府中推官。迁任监察御史,上疏讨论宫市,唐德宗大怒,贬为阳山县县令,在县令任上有良好的政绩,改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年间,担任国子博士、河南县县令。韩愈因为才华高超难被容纳,多次被贬谪,就写作《进学解》来表明自身,执政的人珍视他的才能,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晋升为中书舍人。裴度担任淮西宣慰使,上奏让他担任行军司马。叛贼讨平后,迁任刑部侍郎。唐宪宗派遣中使去迎接佛指骨舍利到宫中敬奉,因而献上《谏迎佛骨表》极力劝阻。唐宪宗大为震怒,要杀他,裴度、崔群极力营救,才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后上《潮州刺史谢上表》,悲哀痛切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下诏量移袁州刺史,召入京师拜任国子监祭酒,转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长庆四年(824)去世。
○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继道德之统,明列圣之心,独济狂澜,词彩灿烂,齐梁绮艳,毫发都捐。有冠冕佩玉之气,宫商金石之音,为一代文宗,使颓纲复振,岂易言也哉?固无辞足以赞述云。至若歌诗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词锋学浪,先有定价也。时功曹张署亦工诗,与公同为御史,又同迁谪,唱答见于集中。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今行于世。
【注释】
①间生:隔世而生。
②道德之统:即道统,儒家传道系统,韩愈受佛教法统论启发,正式提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相继论,并以继承孟子自居。
③列圣:即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等圣人。
④齐梁:指齐梁时期的绮靡文风。
⑤毫发:一根毫毛,一根头发,犹“丝毫”。
⑥冠冕佩玉之气:指端正衣冠、佩戴玉器的君子气度。
⑦宫商金石:符合宫商音律,又像钟磬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
⑧颓纲:衰败的纲纪。
⑨撑决:即撑抉,撑开,抉开。垠:边际。
⑩词锋:比喻文章议论犀利如锋芒。学浪:比喻学识如波涛汹涌。
⑪功曹:官名,即功曹参军事,掌官吏考课、差遣、贡举、学校及祭祀、表疏、书启、医药、陈设之事。张署:河间(今属河北)人,历武功尉、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以谏宫市贬临武令,二十年(804)量移江陵功曹参军,与韩愈过从,唱酬甚密。
⑫御史:指监察御史,隶御史台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等。
【译文】
○韩公英豪雄伟不世出,才华名声冠绝一世,继承从尧舜到孔孟的道德统系,探明各位圣人的本心,靠一己之力挽救将倒的狂澜,诗文辞采光辉灿烂,齐梁以来的绮丽浮艳风气,一丝一毫都荡涤干净。作品有端正冠冕、佩戴玉器的君子气度,又有符合音律的如钟磬之音一般铿锵有力的韵律节奏,作为一代文坛宗主,让衰败的纲纪再次振兴,哪是容易评论的啊?本来就没有言语足够用来赞美叙述他的。至于他的歌诗累积上百篇,驱使驾驭的气势,就像掀开乌云的雷声和奔跑的闪电,在天地的边缘撑开抉裂,他的文笔如刀锋般犀利,学识如波涛般奔涌,早就有论定的声价了啊。当时功曹参军张署也善于写诗,与韩公同时担任监察御史,又一同被贬谪迁移,他们酬唱赠答的作品在集子中可以看到。有诗赋、杂文等作品四十卷,如今流行在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