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宣古
宣古,字垂后,澧阳人。会昌三年卢肇榜进士,又试中宏辞。工文,极俊,有诗名。性谑浪,多所讥诮。时杜悰尚主,出守澧阳,宣古在馆下,数陪宴赏,谐慢既深,悰不能忍,忿其戏己,辱之使卧于泥中,衣冠颠倒。长林公主素惜其才,劝曰:“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平阳之誉乎?”遣人扶起,更以新服,赴中座,使宣古赋诗,谢曰:“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觱栗调清银字管,琵琶声亮紫檀槽。能歌姹女颜如玉,解饮萧郎眼似刀。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杜公赏之。后悰二子裔休、儒休皆中第,人曰:“非母贤待师,不足成其子。”今诸集中往往载其作,有英气,调颇清丽,惜不多见。竟薄命,无印绶之誉,落莫自终。弟宣远亦以诗鸣,今传者可数也。
【注释】
①澧阳:县名,治所在今湖南澧县东南。
②卢肇:字子发,会昌三年(843)以状元登进士第,咸通时,先后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时称奇才。诗、文、赋俱佳,其《甘露寺》诗为张祜激赏,历二十年方成之《海潮赋》为时所称。
③宏辞:即博学宏词科,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属制科。
④杜悰:字永裕,杜佑孙,元和九年(814)妻岐阳公主,为驸马都尉。文宗时,历澧州刺史,转京兆尹,出为忠武节度使。武宗会昌四年(844)拜相,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通年间再次入相。
⑤长林公主:当为岐阳公主,唐宪宗女,出嫁杜悰。长林公主乃唐代宗之女,下嫁卫尉少卿沈明。
⑥尚书:指杜悰,曾任尚书右仆射,故称。
⑦平阳:即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女,下嫁柴绍。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柴绍往太原随李渊起兵反隋,她在鄠县(今陕西西安)散家财招募壮丁,众至七万人,威震关中,时称娘子军。
⑧觱栗(bì lì):即觱篥,吹奏乐器,起源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汉代时传入中原,以竹管为之,管上端插有芦苇制成的簧片,竖吹,音调低沉悲咽。
⑨姹女:少女。张九龄《剪彩》:“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
⑩萧郎:泛指女子所中意的男子、情人。
⑪抛耍令:指酒席中抛物为令。
⑫挼(ruó):揉搓。
“红灯初上月轮高”一诗,意谓明月高悬,刚刚点上红灯笼,照亮厅堂前面的万朵桃花。装饰着银字的觱篥管吹出清泠的音调,安装着紫檀木槽的琵琶声音嘹亮。能唱歌的少女容貌如玉,善饮酒的男子眼明如刀。无奈夜色已深还在抛物喝酒,舞来揉去让人疲劳。这是在委婉地讽喻杜悰。
⑬儒休:据《云溪友议》,当为“孺休”。
⑭印绶:官员的印信和系印信的绶带,代指官职。
⑮宣远:《唐诗纪事》卷四十三云“宣远,贞元进士登第”,如《唐诗纪事》所记准确,且与此宣远为同一人,则非宣古之弟,待考。
【译文】
李宣古,字垂后,澧阳人。会昌三年(843)卢肇那一榜的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工于写诗文,极为俊朗,有诗歌名声。他生性戏谑放浪,常讥讽别人。当时杜悰娶岐阳公主,出任澧州刺史,李宣古在其幕府中,多次陪伴杜悰宴会赏玩,诙谐怠慢渐渐变深,杜悰无法忍受,恨他戏弄自己,让他卧在泥水中侮辱他,衣服、帽子都颠倒了,岐阳公主向来爱惜李宣古的才华,劝慰杜悰说:“尚书郎,你就独不念我们学习写诗文的几个儿郎吗?这样对待文士,我哪里有机会获得平阳公主那样的赞誉呢?”派人扶李宣古起来,拿新衣服给他更换,回到座位中,让李宣古写诗,惭谢地说:“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觱栗调清银字管,琵琶声亮紫檀槽。能歌姹女颜如玉,解饮萧郎眼似刀。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杜悰很欣赏这首诗。后来杜悰的两个儿子杜裔休和杜儒休都考中进士,人们说:“如果不是母亲贤惠地对待老师,不足以成就她的两个儿子。”如今不少诗集中都选载了李宣古的作品,有英豪之气,格调很清新俊丽,可惜能看到的作品不多。李宣古最终命运不好,没有机会通过做官获得赞誉,落寞地度过一生。他的弟弟李宣远也以诗歌有名于当时,如今传下来的诗篇寥寥可数。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