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国侠义

第312章 背信弃义

战国侠义 清岚如水 6923 2021-04-06 03: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侠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交代完公事,栗腹果然劝燕王伐赵:

  “臣这次赴赵,了解他们经过长平和邯郸两次大战役后,国内精壮伤亡殆尽。

  所余大多是老弱病残,元气大伤,短期内难以恢复。

  目前,又逢平原君新丧,廉颇已老,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

  何不趁此机会攻打赵国?

  就是灭不了他们,也能扩展几百里疆土,燕之中兴有望啊!”

  燕王喜听了当然很兴奋,不过也有畏忌:

  “信陵君尚在邯郸,能容许吗?”

  栗腹轻蔑地一撇嘴:

  “您还真拿他当个人物看呐?

  如今已是被驱出国的庶民,再休想从魏偷得一兵一卒,谁还听他的?

  虽说给赵国帮过忙,也无非是鹰犬,有用时受尊宠,一旦狡兔死,没把他烹了就不错。

  他姐夫在时大家看面子还有点儿照顾,如今平原走了,他自身尚且难保。

  还有心管别人的闲事儿?”

  听说信陵君不能管了,燕王喜的胆子大了,立即召集大臣们研究伐赵。

  不料,大臣们的态度并不积极,昌国君乐间认为:

  “赵国民众多经战争锻炼,现在兵力虽然少,但战斗力仍很强,李同率百人就敢入数十万敌的秦营;

  廉颇人老刀不老,武艺高、经验丰富,在军中素孚众望。

  又有李牧、庞煖为副,与赵战很难取胜。”

  燕王喜撅起肥厚的嘴唇:

  “他赵国还有多少人马?

  充其量不过十万吧?

  我用两倍,不,三倍的兵力还打不败他?”

  乐间一皱眉,但想了想还是换个说法:

  “战争的胜负,往往不是单纯由兵力多少来决定。”

  燕王喜烦了:

  “没听说三个还打不过一个,你拿我当小孩子哄啊?

  我懂!你是顾虑你父亲的坟墓在赵国,所以一再阻挠。”

  乐间红了脸:

  “臣尽忠于燕,非出私心,反为大王所疑,既如此,惟命是从!”

  将军将渠性情耿直,见乐间劝不住燕王,干脆把大家的意见挑明:

  “昌国君说的不错!

  您刚刚派人赠金与赵王重申兄弟之好,转过身就又要攻打他?

  无信无义之师,再多也打不了胜仗。

  请大王三思。”

  栗腹哼了一声:

  “什么信、义?谁打赢了谁就最‘信义’!

  夫建大业不可拘小节,自古称王称霸的,有几个不背信弃义?”

  这下子可把群臣惹火了,大家不敢骂燕王,矛头一起指向栗腹:

  “你说的这叫人话?信乃为人之本,人而无信,岂为人乎?”

  “狗还讲义气,你连狗都不如!”

  ……

  栗腹肚子里没料,全靠史乔所教。

  原来的货卖完了,史乔却没告诉他怎么对骂,只得偃旗息鼓,躲到燕王身后;

  燕王也自知理亏,不好意思强出头去替栗腹遮风挡雨。

  所以,二位主战派虽然大权在握,还不敢一意孤行。

  正在犹豫不决时,忽然秦国张唐来访。

  先递交了秦王关于“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倡议书。

  然后又拜见了相国栗腹,送上秦王赠给的一份厚礼。

  但最让栗腹兴奋的还是张唐透露的一个秘密:

  “秦王的‘和平共处’,只对燕、齐友邦。

  与赵的仇恨却片刻未忘,如果燕能与秦联手……”

  栗腹连夜进宫求见燕王喜,再次鼓动对赵战争:

  “将渠与信陵君莫逆之交,乐间怕自己家人吃亏,所以都坚决反对伐赵。

  其实用三比一的兵力作战,绝胜无败。

  现在如果姑息,给赵留下恢复的时间,等其力量再度强大后,难免不侵扰燕国。

  这年头对谁也不能完全相信,我们不能养虎为患。

  秦赵之仇,已成不解,燕若攻赵,必能使燕秦友谊上升一个档次。

  有了秦的支持,您就可以像昭王那样再次雄视天下啦!”

  这个远景确实很美,但如果燕王喜能透视到更远的未来:

  因为自己的儿子派荆轲去刺秦王,而被迫亲手砍下太子丹的人头向秦求和,终不免身死国灭亡时,又将如何之想?

  现在的燕王喜终被栗腹吹昏了头,决定对赵宣战:

  派卿秦率十万军攻占代郡,从后侧威胁赵国;

  栗腹与乐间带十五万直捣邯郸;

  自己和将渠以十万军居中做接应支援。

  不想,将渠竟敢拒不受命,出发前又抓住燕王的马辔头劝阻:

  “此行必定损兵折将。

  大王一定要战也不能亲临前线,以免兵败时受到惊吓,有损国威。”

  燕王大怒,夺过左右的矛朝将渠刺去:

  “我还没出征你就先说败,诚心找晦气!”

  幸亏左右把将渠推倒,才没受伤。

  将渠扑在地上放声大哭:

  “大王,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您!臣不让您出战是一片衷心啊!”

  燕王喜一挥手:

  “把他关起来,等寡人得胜归来后再处置他!”

  消息传到邯郸,赵国上下,人人愤怒,纷纷表态要狠狠地教训燕人!

  但是信陵君却意识到燕赵之战势必破坏各国的“合纵”关系,打算只身去见燕王,说服他退兵。

  廉颇却不同意:

  “他们以为赵国好欺负,已经利令智昏,竟然违背惯例,连个理由都不找就发动战争!

  跟这种浑蛋没理可讲,您讲什么理他也听不进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痛揍他一顿,把他打疼了他才能清醒!”

  信陵君想想,廉颇说的也有道理。

  如果不是顾全大局,从心里说,自己更愿意去教训一下这种持强凌弱的小人!

  不过他也担心:

  “听说燕王发兵三十五万,您能拿出多少迎敌?

  要不我传信各国请求支援?”

  赵王算算,能够迎战的只有五万,不免忧心忡忡:

  “那就麻烦公子……”

  廉颇一挥手:

  “五万足矣!惟有不靠外援打败挑衅,才能重振赵国之威。

  主要是让秦国不敢生觊觎之心,否则后患不断。”

  信陵君拍案而起:

  “老将军说得非常正确,人必先自信自立,方能不败不辱。

  无忌钦佩之至,愿率三千弟兄为前驱!”

  廉颇掀髯大笑:

  “杀鸡焉用割牛刀?

  人心可用,这种跳梁小丑有我和李牧就足以对付。

  只请公子坐镇邯郸协助庞煖,以防秦军乘虚而入,我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老头子只管说大话,赵王却实在不放心:

  “三十五万,七比一呀,还分成几路,稍有疏忽,您就会让人家包成饺子陷儿啊!”

  廉颇却胸有成竹:

  “大王不必担心,燕军虽众,但勇谋善战的都持反对态度,士气低落;

  栗腹鄙而无谋,卿秦一勇之夫,都不是能打胜仗的角色。

  臣以三万军迎击栗腹主力,李牧只以二万人便能破卿秦。

  燕王那十万只是瞧着好看,毫无用处。

  但为了烘托声势,大王可下令尽征十三至六十的男丁,全国进入战备状态。

  燕军不知虚实,只听说我人多势众就胆战心惊。

  只是昌国君乐间非同一般,臣手中已无人能敌,不得已要请武襄君出马了。”

  乐乘自幼丧父,由乐毅抚养成人又随乐毅奔赵,所以他被封为武襄君。

  跟乐间就是亲兄弟。

  不是自夸,他认为就是廉颇也未必能胜乐间,所以廉颇说的是实情,并非有意难为。

  但让亲兄弟两个在战场上刀枪相见,这老小子也未免有点儿太损了吧?

  然而,这是军令,面对国家存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乐乘低下头轻轻地应了一声:

  “是!”

  廉颇此时确实没想什么个人恩怨,只在想战争的发展进程:

  “只要乐间能被绊住,臣击栗腹易如反掌。

  燕军一败即溃,臣必能乘势直捣蓟京,将燕喜献俘于阙下!” 战国侠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