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三九、事未竟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九

  事未竟成

  “把秦舞阳带来的地图拿给我看。”秦王政对荆轲说。

  荆轲和秦舞阳跪在宝座前。装首级的木箱和地图盒子分别放在两人身边。荆轲打开还在颤抖不已的秦舞阳旁边的地图盒盖,取出里面的东西。

  纸的发明是在这之后约三百年的事情,这时候的文书一般都使用木简或竹简,此外就是如由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文字记载于丝帛之上)。由于丝帛乃昂贵之物,只有王者或富翁才会用丝帛写东西。

  督亢地图是画在丝帛之上,滚卷成轴。

  “大王请看。燕国奉献此地,以后也愿以秦国属臣身份呈献贡物,所求仅盼能守住祖先宗庙。燕国特此送来樊於期首级及督亢地图,以示诚意。”

  荆轲语毕,缓缓打开轴状地图。

  秦王眯起眼睛望着地图。他确实甚为心满意足,但他细眯眼睛,并不表示由衷欣悦。他的细长眼睛睁开时,比一般人大了许多。他不希望自己的大眼睛露出自己所有的心事。因此,无论喜怒哀乐,一旦感到亢奋,就细眯眼睛——他有这个习惯。

  你不奉上,我迟早也会用武力夺取啊……他一边如此想着,一边看着地图上的山河。

  不战而取——这一点倒使他极为欣慰。已是超级大国的秦,现在的目标在于兼并六国取得天下。不动兵就能扩大版图,是最理想不过的了。未动用的兵员可以派任到别处。

  没想到那个火暴脾气的丹终于想通……难不成……!?

  一丝疑惑突然闪过秦王政的脑际。就在这刹那——

  图穷而匕首见。

  《史记》如此记载当时的情形。

  在这之前,荆轲解开轴图带子,将轴头部分递给秦王。秦王接过之后,以懒洋洋的神态,次第拉开轴图观看。

  匕首藏在地图最末部分的轴心内。

  徐夫人所制匕首!——刀刃上涂有剧毒!

  荆轲伸出右手抓住匕首柄,左手去握秦王衣袖。这衣袖甚长,他刻意往前靠近一步,抓到了袖端,猛然一刺——由于秦王身着宽袍,所以匕首并未刺到秦王。

  秦王政错愕至极,抽身站起来。

  荆轲紧抓袖端不放。一心为达目的的他,当然不想让秦王跑掉。结果,秦王猛然后退,随着裂帛之声,衣袖断了。

  秦王企图拔剑。由于佩剑太长,一下子拔不出来。在这突发事件之下,一向豪勇的秦王政非常狼狈。他越急,佩剑越拔不出来。因为他的左手握着剑鞘往前抵御,所以右手不方便拔出剑身。

  抓着匕首的荆轲,企图扑向秦王。

  秦王以廊柱为盾,绕来绕去地闪避。

  荆轲一言不发地穷追不舍。

  秦国法律规定,宫中群臣不得佩戴任何武器。虽然宫殿下有整排武装禁卫士兵,但除非君王亲自下令,他们是不准进入殿内的。

  商鞅以来,秦已是法治国家,人们守法的精神极为彻底。因此,在这等紧急事态下仍无法任意指挥禁卫兵。纵使丞相出来发号施令,由于不是君王亲自下诏,他们也不敢有所行动。

  此时,唯一持有武器的秦王,却因无法使用武器而遭荆轲追逼,而旁人只能袖手旁观。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侍医夏无且将所持药囊朝荆轲扔过去。

  这是在匕首几乎刺到秦王的时候。看到药囊飞来时,荆轲迅速侧身闪过。由于这个短暂中断,秦王得以逃过刀刃追击。

  秦王一边逃一边想拔剑,却迟迟拔不出剑身。

  “大王!快采背剑姿势!”近臣中有人大声叫喊。

  他是因为想在腰际或身前拔剑,所以未能如愿。将剑连同剑鞘抡过头顶,然后稍微蹲身,使用反动力就容易拔出了。

  秦王照做,剑身终于顺利出鞘。这么一来,短小匕首再也敌不过长剑。秦王持剑砍中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于倒下的同时,将匕首扔向秦王。

  这一击并没有击中。

  匕首碰到铜柱,铿锵一声弹回,掉落地上。

  秦王挥剑砍向荆轲。扔出匕首后,荆轲已手无寸铁,因而连挨了八剑。

  浑身是血的荆轲靠着宫殿圆柱坐了下来,双腿瘫在地上。

  他的壮举已归失败。

  失败理由极为显然。

  看那阶前的秦舞阳!——自吹十三岁就杀过人的这名“勇士”,不是正在那里浑身发抖、伏在地上吗?

  要是换成楚国勇士薄索,一定会趁荆轲抓住秦王衣袖的机会,往前冲出,有所协助吧?

  秦舞阳不但毫无用处,更因神色仓皇,以致引起对方狐疑!

  但荆轲并未因此怨怼对方。

  “之所以事未竟成……”

  在圆柱前坐下来的他,说出这句话后深深喘了一口气。他已是受了致命重伤的人,没有力量再爬起来。这句话是他使出最后力气说出的。

  这显然是他的临终之语。

  到处乱窜,终于得到机会挥剑猛砍刺客的秦王,此时也气喘如牛地等待荆轲说出后面的话。

  “其实我不难如愿以偿,完成任务……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逼大王允诺把过去掠夺的土地全部归还……”

  荆轲说出这句话后,瞄一眼阶前的秦舞阳,无力地呵呵大笑:

  “哈!哈!哈!……”

  笑声甫毕,他的头往前垂下,断了气。

  《史记·刺客列传》以生动手法描写荆轲谋刺秦王而失败时的情景,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则记载:

  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王于事前有所察知,因而将荆轲逮捕后,处以车裂之刑。

  为某人作传时,不在正传中说这个人的坏话,而在别处述及——这是《史记》之记述手法。

  汉高祖败战时,因自己儿子碍手碍脚,遂于逃走之际将之从车上丢出一事,就是一个例子。

  这件事情未见记载于《高祖本纪》中,而在与高祖交战的《项羽本纪》中有所叙述。虽然是在危急情况之下,但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从车上抛弃,为顾及高祖声誉,这等事情当然不能说出。因此,在以他为主角的传文中当然不能有所记载。

  被外国使节以匕首相逼,险些遇害而到处窜逃——这对始皇帝而言当然不甚光彩,因此以“觉之”一语带过,是可以理解的。

  荆轲是在宫殿内被杀的。车裂刑是对尸体所施加的吧?

  险些遇害的秦王,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秦王不怡者良久。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而《战国策》中的记述则为:

  秦王目眩良久。

  原来就不甚健康的秦王,遭遇突发事件而悸动不已、头晕目眩,当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事后,秦王立刻论功行赏。

  这一天的最大功臣当然是扔投药囊的侍医夏无且。他因此而获赏黄金两百镒。这个重量相当于七十公斤。当时捉拿樊於期的悬赏是黄金千金,相当于两百五十公斤,也就是说,投掷药囊之功劳,被评价为取得樊将军首级功劳的三分之一。

  当然也有人受到处罚。

  接受荆轲馈赠、安排谒见事宜的宠臣蒙嘉被降职。

  喊了“大王!快采背剑姿势!”这句话的人也获颁奖金。法治国家的信赏必罚做得相当彻底。

  秦王因这起事件而大为震怒,于是增加驻留赵国兵员,以便展开对燕之攻势——史书记载多以荆轲事件为秦国征讨燕国之开端。

  但是,秦于其时已攻灭韩,并且俘获赵王。虽然赵国公子嘉亡命至代之地而自称为赵王,实质上赵已形同灭亡。

  因此,不管荆轲事件发生与否,本来就要轮到燕国受到攻打,这件事充其量只产生催化作用而已。

  秦军由赵北上攻燕。秦国将军为身经百战的王翦。

  燕国则在赵王嘉的支援之下,企图在易水之界拼死抵御。

  但是,滔滔历史潮流,岂是容易拦住的?

  燕在易水之西大败。

  隔年,燕国首都蓟城沦陷。这是秦发兵后不到十个月的事情。与灭亡之韩四周与他国毗邻的情况相较,燕尚有可逃之处。

  那是辽东之地。

  由所占领之蓟城攻出,追击燕王和太子的是一位名叫李信的年轻将军。

  当时还有楚、齐、魏等国存在。攻灭赵时,秦军也没有追击逃至北方边境代的公子。不随便攻打被认为“天下”的地域之外,是意图一统天下的秦之方针。

  而这次却属例外。

  对荆轲的行为,非给予报复不可。荆轲乃燕太子丹所派之刺客,这一点已查明属实。

  李信的任务在于惩罚太子丹,而不在于推翻辽东的燕国亡命政权——这可以过些时候再做。

  同样为亡命政权,在代之地以赵王自称的嘉,由于对燕之窘状看不过去,因而致一密函给在辽东的燕王喜。

  信中说的是:秦对燕如此穷追不舍,根本原因在于太子丹。倘若贵王将丹杀死,以其首级呈献秦王,秦王定会停止追击,贵国将因而得保社稷。

  这样的事情不用别人教,燕国自己早已想到。何况丹是个非常敏感的人。

  “我来做牺牲品吧,不过,我不愿意死在国人刀下,我要和敌人猛干一场再死!”

  他遂率领仅数十骑近侍,前往衍水。秦国青年将军李信布阵于衍水对岸。

  这个李信,数代后的子孙之一便是悲剧将军李陵,司马迁曾为与匈奴死斗而被俘的李陵辩护而被处宫刑。

  “太子丹渡衍水前来!”

  侦察兵做此报告。

  李信知道丹渡河前来的目的。

  “人数有多少?”

  “大约三十骑。”

  “那就派两百骑去围攻吧!”

  太子丹遂在衍水之上为秦军所俘,并且被斩。

  取得丹之首级后,秦军无心恋战,很快就收兵归国。

  这是发生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之事。

  燕国亡命政权后来延续约四年。

  秦开始忙于攻楚,没有闲暇与偏远地区的亡命政权周旋。

  为知己而不惜牺牲性命的壮士荆轲,自古以来深受人们景仰。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