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龙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〇四
龙涎
世上有不少“不可开之门”或“不可开之房间”。由于这样的地方不吉,所以绝对不可开启。开启的结果,必有大凶大祸。
古代中国宫廷曾经有过“不可开之椟”。“椟”指的是木箱。这个木箱里放的是什么?原来是“龙涎”。
据传,夏王朝衰微时,曾经有两条神龙来到王宫院里,说:
“我们是褒的祖先!”
“褒”乃夏王朝之一族,受分封而成小国,位置在今日陕西省西南部的褒城县。
夏王于是下令占卜应对方法。
是否该将它们杀死呢?卜出的卦是:凶。
是否该将它们赶走呢?卜出的卦也是:凶。
是否该将它们留下呢?卜出的卦又是:凶。
几次卜出的卦都是“凶”。不得已之下,再以“可否留下被称为龙之精气的唾液,以供收藏”这个问题,占卜了一次。结果,卦象是:吉。夏王于是写下敕书向龙提示,两条龙便在口吐精气后,扬长而去。夏王令人将龙涎收入箱中,并且加以密封。
夏朝灭亡后,这只箱子传至商,在商朝约五百年期间,从未被人打开过。商朝灭亡后,这只箱子再传至周王室。商乃神权国家,人们非常迷信,由于害怕受祟,所以对这只箱子抱持战战兢兢的态度。其后的周朝,以礼乐制度治国,人们较不迷信,因此,对这只箱子的保管也不甚严密。结果,在武王之后第十代的厉王时期,有人不经意地将它打开了。
经过千年密封的龙涎顿时流到宫内各处,奇怪的是,这浆液怎么拭也拭不掉。
“叫所有的女人脱光衣服,大声喊叫!”
厉王立刻下了这道命令。
虽然周人较不迷信,但也并非全然不相信符咒之类的事情。
当时的人似乎认为驱逐妖魔,最好的方法是示以女人的裸体。
甚至在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时,英军炮击准确,人们认为这是妖术所致,为了破除妖术,遂大量征用附近民家妇女便器,并以其口对准英军——史册上有这样的记载。这和周代用裸女作战是一样的想法吧?
一丝不挂的大群宫女大声喧嚷的结果是,龙涎立即化成一只黑色蜥蜴,逃入后宫。正在后宫做事的一名七岁童女刚巧碰上这只蜥蜴。它后来跑到哪里,无人知道。
这名童女十五岁时,肚子开始变大。身为黄花闺女而怀孕——她当然伤透脑筋了。
生下的婴儿只有丢弃一途……她做此决定后,就躲到乡下去了。
檿弧箕服,
实亡周国。
这是厉王之后的宣王时代,坊间流行的一首歌,宣王对此耿耿于怀。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向宣王报告,有一对夫妇在叫卖山桑之弓和箕木箭筒。
“把那两个人杀掉!”
宣王立刻下令。
这对卖弓夫妇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脱,却在途中听到婴儿哭叫声。原来路旁有一名弃婴。
“哦!多可爱的孩子!”
这名婴儿被卖弓人的妻子抱起后,立刻停止了哭泣。
“逃命都来不及了,哪有工夫照顾这个婴儿呢?……说起逃,还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被追捕!”
卖弓人催着妻子上路。
婴儿被放回路旁时,立即又放声大哭起来。
“既然是弃婴,就抱走吧!我们不也愁着没有孩子吗?”妻子说。
“带着婴儿多碍手碍脚啊!”
“可是,做好事会有好报啊!”
“也对。我们这样被追捕,说不定是因为我们做过什么坏事……好,就抱走吧!”
这对卖弓夫妇于是抱着这名婴儿,投奔住在褒国的亲戚。
原来,这正是那名因遇上龙涎化成的蜥蜴而受孕的童女所丢弃的女婴。被带往褒国的这名女婴,长大后,出落成人人都会瞠目以视的美女。
当时,褒国一位诸侯的父亲由于犯错受到监禁。这位诸侯为使父亲获得释放,想到以全国第一美女献给周王作为赎罪的方法。
结果,卖弓夫妇的养女中选是可以想见的。养女的名字叫做“褒姒”。
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稀罕。商朝灭亡的祸根妲己,原本也是有苏氏为补偿过失而献上的女人。这次的褒姒,同样加速了周朝的灭亡。
当时的天子是周幽王。
依据《史记》记载,幽王纳褒姒而宠之,是即位后三年的事。
这么一来,在年代上产生了矛盾。
神话传说的作者,对年代的观念似乎相当模糊。
龙涎从箱底流出,是厉王末年的事情。
厉王三十七年时发生大乱,受到国人袭击的厉王,曾经亡命逃至现在的山西省。
之后的周呈现无君主状态,由两位大臣治理国政达十四年之久。
由于是大臣共同融和执政,所以这十四年称为“共和”时代。后世称无国君之政体为“共和制”,以此为起源。
据说,周晚年之所以发生大乱,原因在于国君好利。不过,国君好利似乎是身不由己的事情。
周王乃中原文化圈的宗主。
当时,这个文化圈日益扩大。随着国土扩张、人口增加,国家经费自然跟着膨胀。政府为开拓财源,必须制定各种经济政策,亦即增税和公卖制度。
无论是增税或是公卖制度,人民必会因为增加负担而受苦。老百姓的怨怼于是愈来愈多。
对此,厉王采取的措施是,凡被检举诽谤国政之人一律处死。因此,国内盛行密告制度,人民在恐怖政策下,都不敢说话了。这个情形甚至严重到连路上遇见熟人也只敢彼此点头示意。这不真是“隔墙有耳”吗?
“我的方法厉害吧?人民再也不敢诽谤我了。”
厉王得意洋洋地说。
位列重臣之一的召公却露着悲戚表情进谏:
“大王,这只是挡住诽谤之声罢了。堵塞人民之口,其危险程度远较拦住河流为甚。河流被堵住,河堤终会有决口的一天,到时候会带来巨大灾难。堵塞人民之口与此同理。治水者一定会留水路用以导水,掌管民政者同样要让人民畅所欲言,使之达于天听始可。盲人和史官分别以歌谣和古代文献呈给朝廷,完全出自同样的精神。人民有口,无异于大地之有山川。将之堵塞,一定会有无穷后患。愿大王三思。”
而厉王对这些话充耳不闻。
召公的谏言果真没错,人民再也不缄默了。
由于采取偏重经济政策,新兴工商业者以及经济官僚开始受到重用,这一点引起贵族阶级极大的不满。
人民于是蜂拥而起。
厉王没命地逃到山西,在那一直到死。这其间的十四年为“共和”时期,已如前述。
司马迁的《史记》年表,以共和元年为起始。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基于在这之前的资料不多且不甚可靠,另一方面也是厉王末年大乱之际,资料丧失的缘故吧?
相与畔(叛),袭厉王。
虽然《史记》上的记载寥寥数语,实际上,这次动乱相当严重。
共和元年乃公元前841年,之后的年代则非常确实。
厉王之死得到证实后,宣王才即位。有“中兴明主”之称的宣王,在位期间达四十六年,于其殁后,继位的是令人伤脑筋的幽王。
七岁童女于厉王末年在宫殿内碰上黑色蜥蜴,十五岁时怀孕,因此,褒姒应不是诞生于宣王时代,而是共和时代的中期才对。之后,经过宣王四十六年,于幽王三年入宫,这么一来,她当时已年逾五十!
不可能有这么荒唐的事情!——这位神经质的作者实在感到莫名其妙。
最后,他找到了解决方法。
既笄(十五岁之意)而孕。
《史记》上只有这句记载而已,意思是说:这个女孩的肚子大了起来,但十五岁时怀孕,并不一定立刻就把孩子生下来。
怀孕四十年后才把孩子生下来——作者如此解决了这个疑问。依据这种解释,幽王三年时的褒姒是个十几岁的大姑娘。
褒姒这个女人从来不笑。打从呱呱坠地时起,她就没有笑过。
受幽王宠爱后,她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叫伯服。
幽王以申侯的女儿为正后,而这位正后有一名叫宜臼的儿子,并已完成册立太子的仪式。
但宠爱褒姒的幽王,为了讨她的欢喜,竟然废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即使这样,也没有换得褒姒的欢心。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她是否高兴,因为她一点都不笑。
要怎样做她才会笑呢?
现在,幽王最关心的事是如何才能使褒姒露出笑容。
嫣然一笑——这个女人要是娇笑一下,样子该多美!
幽王想到这一点就禁不住精神振奋起来。
举行大型音乐演奏会想要取悦于她,她还是不笑。
“你到底喜欢听怎样的声音?”
一天,幽王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这……”褒姒思考片刻后说:“有一天,我撕裂了一块丝绸……我记得那是我所听过最美妙的声音。”
从此,幽王每天叫人弄来一大堆丝绸在她面前一一撕裂。
事实上,这并没有使她笑出声音来。
她只是微微牵动脸颊,略启樱唇,露出一下皓齿而已。
虽只如此,已使得幽王欣喜若狂。
“快啊!快把更多的丝绸搬来。什么?官库里没有丝绸了?那就快到民间去征收啊!”
后来,她好像听腻了,再也不想听撕裂丝绸的声音。
一天,一名士兵疏忽之下点燃了烽火台的狼烟。
施放狼烟的目的,在于以接力方式告知远近诸侯遭受外敌或叛军入侵的信息。
这名士兵犯此过错,是在进行烽火台保养工作时失手而成。这样的差错理该受到严罚,但这名士兵却因此得到嘉奖!
看到狼烟升起,诸侯立刻率领军队,急遽赶到京都。结果,他们发现狼烟升起乃是出于差错!
诸侯莫不露出无奈神色,武装士兵更把头盔扔到地上表示愤慨,有人则软绵绵地颓坐在地。
褒姒看到这个情形,嫣然一笑。
褒姒这个笑容是幽王渴望已久的。她的笑容多么迷人!这世界上的一切全是为使她嫣然一笑而存在的啊!
从此以后,幽王想到就叫人施放烽火。开始时,诸侯每次都会率领军队赶来,但经过多次后,心里开始反感。怎么可以开这种玩笑!
夜以继日气喘如牛地赶来,为的是要使一个女人嫣然一笑——这种荒谬之举能使众人心服吗?
后来,诸侯再看到狼烟升起,一律置之不理。白跑一趟,当然没人愿意干了。
申侯女儿此时已被废,幽王改立褒姒为后。废后因此怀恨于心。
申侯一族于是暗中召集兵马。他们的召集范围甚至包括西夷、犬戎等塞外游牧民族。
申侯举兵是幽王即位第十一年的事情。幽王燃放烽火向诸侯告急,却无人理睬。又是为了取悦那个女人,干吗要理他呢!?
没有一兵半卒赶来救援。
幽王在骊山山麓,被犬戎士兵杀害。
成为俘虏的褒姒,下场如何,《史记》并没有记载。民间传说她自尽而亡。既是龙之化身,她当然宁愿自尽也不愿意成为俘囚吧?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