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三三、女人的陷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三

  女人的陷阱

  综观前汉、后汉四百年历史,若将创始者高祖刘邦另当别论,有资格被称为“大帝”的天子,大概只有武帝一人吧。

  汉武帝,有“太阳王”之称的这位大帝,是因为成了皇帝,才能将其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倘若未成为皇帝,大概会成为籍籍无名的地方诸侯王而终其一生吧。

  他并不是自己想成为皇帝的。他七岁时成为皇太子,而这当然不是靠自己力量取得。

  武帝刘彻是靠什么人的力量成为皇帝的呢?答案是:女人的力量!

  皇帝之姐馆陶公主受到皇太子刘荣生母栗姬的侮辱后,愤然决意要废立皇太子。

  馆陶公主与王夫人的联手因而成立。

  当时的栗姬,由于歇斯底里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在后宫乱发脾气,因而成为人人厌恶的对象。

  王夫人的胞妹也在后宫,这对姐妹花和所有宫女都相处得很好。因此,馆陶公主不是只和王夫人联手,等于和全体后宫女人结盟。

  此外,身为皇帝胞姐的馆陶公主,从小就彻底了解弟弟的性格。这个弟弟怎样会高兴,什么时候会生气,想的是什么,对于这些,她都了如指掌。

  相反的,栗姬只知道与景帝共房,对他的了解可以说是皮毛而已。

  这两个女人的斗争,胜负岂不是一开始就很明显了吗?

  馆陶公主先会见了阿彻这个孩子。

  父亲景帝即位时,阿彻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这对女人的斗争于景帝六七年间发生。因此,此时的刘彻才六七岁。

  “你的孩子实在了不起。我不是为讨好你才这样说,阿彻这个孩子既聪明又开朗,比起头脑虽好却个性阴沉的皇太子荣,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哩!”

  见过阿彻后,馆陶公主对王夫人如此说。如她所说,这绝不是客套话。阿彻这个孩子的明朗个性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皇太子荣由于为人稳重有深度而富于魅力,阿彻则以个性爽朗具亲和力为其最大特点……难分高下——这是馆陶公主的看法。

  荣的个性阴沉,而阿彻的个性开朗。

  这两个人中,何者就帝位将影响到大汉帝国的性格。尤其若由阿彻即位时,这个变化将会极明显。

  文帝和景帝都是个性内敛的人。两人都以谨守祖业为重,在内政及外交双方面极为保守。无为而治是他们处理国政的基本方针。

  这样的作风已经到了应该有所改变的时候。不过,若由荣即位,大概不会有太大的转变。倘若由阿彻即位,变化的可能性就很大。

  馆陶公主当然不是站在这个立场上考虑废立皇太子问题的。她的一切,出自于对栗姬的憎恨。

  她先从在弟弟景帝面前夸奖阿彻着手。

  ——王夫人生的阿彻实在不简单。他不但聪明,胆量更是超人一等。

  熟知其弟性格的她,战术当然极为巧妙。

  景帝选择荣为皇太子,是认为这个儿子智虑深远且有统治能力的缘故。这些都是荣承继自景帝的特点。而人都会对十分酷似自己的他人兴起一种排拒感。景帝有时候也会有如此的想法:慎重不是不好,可是,为了配合今后的时代,非多少具有积极性不可。我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我盼望后继者在这一点上较有魄力……

  作为姐姐的馆陶公主,立刻洞察到景帝这个心理。

  “阿彻是做事态度非常积极的小孩,热心程度常令人咋舌不已哩!”她更若无其事地说,“大概是王夫人管教得宜吧!”

  “也许是吧。”景帝微微颔首。

  馆陶公主睹状,立刻有了信心:这件事情一定办得成才对!

  景帝心中开始考虑以两位王夫人中的姐姐递补悬缺着的皇后之位。

  皇帝君临于两个场面:其一是行政治的朝廷,其二是私生活的后宫。

  在朝廷由丞相辅佐,在后宫则由皇后辅佐。

  皇后除了是皇帝的正室夫人外,更有管理后宫的任务。后宫有无数宫女、宦官,管理这批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望,不然命令将难贯彻。

  虽然景帝认为立太子与册立皇后是两码子事,但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以皇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

  不过,栗姬被评定为不合格。

  栗姬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人,而且度量极窄。她一点也没有体谅别人的心,谈吐之间更是常常话中带刺。

  景帝测知这一点的方法是尽量找机会派宫女到皇后候选人处。例如叫来宫女,把竹简交给对方说:“你把这封信带去给栗姬。”

  他如此交代的目的,在于观察宫女这时候的表情。所有的宫女没有一个例外,听到要跑一趟栗姬处就皱起眉头。由于是皇帝的命令,她们当然不敢说“不”,但景帝绝没有看错宫女在这刹那间的表情。

  相反,被命令到王夫人处时,每一个宫女都顿时露出欣喜表情。好像是王夫人的人望最好……景帝做此判断,因而以王夫人为皇后候选人之冠。

  而景帝对册立王夫人为皇后之事有所犹豫,为的是顾虑与皇太子之间的关系。

  皇后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这一点可能引起相当大的风波。倘若生母已殁,就无话可说,在其尚在世期间如此做,很有可能在感情上产生复杂问题。

  似乎以皇太子生母为皇后最为理想……景帝遂有了这个想法。

  但他又想到与此相反的形态,似乎更为理想。以选出皇后所生的儿子为皇太子,不是更理想吗?

  栗姬的情形是,本人不及格而儿子及格。王夫人的情形则为,本人及格而儿子也并不差。上次由于阿彻尚年幼,所以未能成为选拔的对象。

  姐姐馆陶公主对王夫人的儿子阿彻赞不绝口——说这个孩子有自己所欠缺的积极性。

  好像非慎重考虑不可……景帝遂决定将这件事情先搁下来,过一些时候再说。

  此处简单介绍王夫人的生平如下:

  高祖刘邦尚在争霸天下时,曾经有一位名叫臧荼的燕国将军向他投诚,并立了大功,被封为燕王。这个人后来却因造反而受高祖亲自征讨,结果被捕。

  臧茶有一个叫臧儿的孙女儿,最初嫁给槐里一个名叫王仲的人,生了一子二女。但由于丈夫王仲去世,所以再嫁长陵田氏,又生了两个男孩。

  “贞女不仕二夫”是儒教体制强化后才有的事情,再婚在这个时代是司空见惯之事。

  臧儿头一次结婚所生的两个女儿就是现在景帝后宫的王氏姐妹。其中生下刘彻的姐姐,在入宫之前曾经嫁给一个名叫金王孙的人,并生了一名叫俗的女儿。

  文帝时代当时被立为皇太子的景帝,一天于狩猎归途看到一名美女。

  “那个女人好美哦!”

  虽然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家臣已明白他的意思,立刻着手调查这个女人的身份。

  调查结果知道:

  她是一个名叫臧儿的妇人的拖油瓶,目前嫁给金某人,生有一女。

  皇太子家臣于是找来臧儿老太太,对她说:皇太子看上你的女儿。你可有什么打算?

  臧儿老太太由于是谋反者的孙女,许多年来过的是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已达四十年之久,实在难熬,真想能够早日脱离。现在女儿被皇太子看上,这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吗?虽然女儿已有丈夫,但此刻也管不了这么多。

  臧儿老太太于是找来女婿金王孙,骗他说:“算命的说,暂时让我的女儿回娘家住,这会带来好运气。”

  她把女儿带回便送进宫里了。

  臧儿老太太两个拖油瓶中的姐姐就是如此成为皇太子侧室的,并且生下三女一子。其中儿子就是后来的武帝彻。

  由于她的介绍,胞妹也成为皇太子侧室,并生下四个男孩。

  虽然这是儒教体制强化前的事情,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过分,这位姐姐的丈夫金先生一定气得直跺脚吧。

  馆陶公主屡次将年幼的阿彻带到景帝面前。

  这个孩子好像很有前途,尤其对任何事情都很积极,这一点的确令人欣赏。这个小孩将来说不定比荣更有作为哩!景帝逐渐有了这个想法。

  馆陶公主一有机会就称赞王夫人,对栗姬则有意无意地有所非难。王夫人也在景帝面前装出极为贤淑的样子。这两个女人的搭配可谓天衣无缝。

  一次,景帝得了感冒,老是好不了。万乘天子的龙体有恙,虽然症状轻微,已经是天下大事。

  “皇上一旦有了万一,我们刘氏一族该如何是好?男人或许比较没有问题,但我们女人和小孩岂不是完全失去依靠吗?皇太子尚未成人,势将无力保护我们。所以,请皇上把皇太子生母栗姬立为后宫之主,以照顾我们吧!”馆陶公主对弟弟景帝说。她的眼中还泛着眼泪呢!

  一点点小病就这般大惊小怪,女人实在要命……既然如此担忧,那朕就让你们遂心所愿如何?

  景帝于是召来栗姬,如姐姐所请求,交代她: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时,必须妥善照顾十几个皇子以及所有皇族女人。

  “什么?”栗姬的一双眉毛颤动几下。这是歇斯底里症发作的前兆。不,她这个症状事实上已经发作了。

  馆陶公主早已安排好一切。她把伺候栗姬的侍女全部收买妥当了。由于栗姬时常对侍女乱发脾气,所以她们对这位主人一点好感也没有,很快就被收买。

  用早餐时,盛汤的碗突然裂开为二,餐桌被弄得一塌糊涂。这是侍女事先把碗砸破,然后用饭粒黏在一起的缘故。盛热汤后,充做糨糊用的饭粒溶化,汤碗当然裂开。

  穿衣服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缝合处居然裂开,因而被迫换穿另外一套。

  准备穿鞋时,竟然找不到其中的一只。找了半天,才在狗屋中找到这只绣花鞋,却已破烂不堪,侍女们说,这只鞋大概是被狗咬坏的。

  一大早就连续发生这些事情,栗姬的精神被搞得有些不寻常。正在昂奋状态下的她,听到景帝说的话就莫名其妙地凶了起来:

  “我原本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已夭折。我光照顾皇太子和河间王两个,就已筋疲力尽,为什么还得照顾别人生的十几个孩子呢!这样的事情我不干!”

  景帝听后大动肝火是用不着说的。

  生性内敛的他,当然还能压抑怒意,但让栗姬下去后,他开始有了重大决心。

  在这个情形下,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年幼的诸儿不是要受这个女人的虐待吗!为了不使遗族受到虐待,万万不能让栗姬握有权力。否则,由于是皇帝生母而被奉为皇太后的这个女人,大概什么残忍的事情都干得出来。预防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不让她成为皇帝的生母,也就是说,非更换皇太子不可!

  馆陶公主对弟弟的心理动向看得一清二楚。“再加把劲就能达到目的……”

  现在只消设计一些契机,自己的目的就能实现。

  馆陶公主暗中策动众臣,让他们向皇帝奏言:

  语云,母以子为贵。恭请皇上立皇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

  “不行!”景帝一句话将之驳斥。

  这就是馆陶公主和王夫人所设计的“契机”。不久,皇帝发布了如下敕令:

  废皇太子荣,改立为临江王。

  五个月后再发布的勒令是:

  立王夫人为皇后。

  立皇子彻为皇太子。

  栗姬因而气死。一场女人的斗争终于有了胜负。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