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二〇、春秋落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〇

  春秋落幕

  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很会体谅别人……

  范蠡以此批评其主越王勾践。

  这句话看似赞美勾践,其实不然。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可以与之共苦,但不能与之同甘。

  夙敌吴国灭亡后,越国可谓雨过天晴,迎接快乐时代。

  “大王以后一定会有所变化。”范蠡做了这样的预测。

  “此地不宜久留……”他说这句话给自己听,开始做退隐的打算。

  实际上,他也非销声匿迹不可。

  因为于吴国灭亡之际,他偷偷救出西施,把她藏在自己家里。他已深深爱上西施,而西施却向他哭诉:“我不能在越国生活,因为人们会说我是受敌国吴王宠爱的女人。我为越国牺牲自己,这件事情除您以外没有他人知道,这个地方是容不下我的。”

  “好,我们就离开越国吧!”

  范蠡遂带着西施,由海路来到齐国。

  到达齐国后,他写信忠告越国大臣文种——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果不其然,越王勾践因为疑心而命令文种自杀。

  范蠡在齐国海边多年从事农耕和实业,成为腰缠数十万金的大富翁。齐人恳求他就任宰相职位,而他却说:“久享尊贵名誉乃不祥之事!”遂将全部财产分给朋友,离此前往一个叫陶的地方。

  他又在陶致富,钱财达数亿之多。在陶地,他以“陶朱公”自称,后世中国人因而以“陶朱之富”形容非常富裕的人。

  附带说明一件事,古代中国的算术,使用的是一、十、百、千、万、亿之十进法,所以,“亿”指的是“十万”。后来由于计数能力发达,“万”和“亿”之间隔遂被扩大区隔使用,中间出现十万、百万、千万等单位,以至“万万”(即“亿”)。因此,在中国古文献中看到“亿”之字眼时,不可当做现在所谓的“亿”。

  由于范蠡在居住海滨地区期间存钱数十万金,因此,在陶地赚的数亿,应该是指百万金的程度。

  总之,出仕之后成为位极人臣的上将军、宰相,下野之后成为巨亿富翁,而且又得到西施这么一位美女,范蠡的人生可谓无与伦比。

  由于范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所以,一些人认为范蠡乃是未曾存在的虚构人物。

  就算不是纯粹虚构的人物,将别人的传奇事迹汇集到他的头上,也是很有可能的。

  孔子于吴国灭亡之六年前去世。据说孔子所编的《春秋》中,有吴国灭亡之事的记载,这显然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当然,这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左氏之补笔。

  春秋与战国,以晋之分裂为其分界线。

  流浪之公子归国后建立的超级大国晋,后来于公元前453年分裂为赵、韩、魏三国。这已是吴国灭亡二十年后的事了。

  由晋分成的三国,到五十年后的公元前403年,才被周王室正式承认为诸侯。

  因此,春秋与战国之分界,有以晋事实上分裂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53年之说,和以正式分裂乃至被承认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03年之说两种。

  现在的史界与其采春秋、战国之分法,毋宁以奴隶制度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作为划分时代之方法。

  虽然如此,春秋与战国毕竟是极为重要的时代转折点,所以不可不触及成为其象征的晋之分裂。

  一言以蔽之,这是“下克上”的时代。

  晋王室势力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居重臣之位的六卿势力。

  晋之六卿为范、智、中行、赵、韩、魏六氏。这六卿相互斗争,自不待言。

  范及中行两氏,首先被以智氏为盟主的四氏联军攻灭,而从竞争舞台上消失。余下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盟主智氏。由于智氏有杰出领袖智伯,所以其余三氏无法与之抗衡。

  智伯不时用以大吃小的姿态,对其余三氏有所欺凌。

  ——希望你们把领地割让给我。

  第一个被如此要求的是韩氏。韩氏之主韩康子当然对智氏之横暴愤怒不已,而家臣却对他谏言:“要是拒绝,对方一定会攻打我们。由于智氏实力强大,我们将被攻灭是难免的。请接受对方的要求吧!一旦对方食髓知味,一定也会再向其余诸氏提出索求。结果,总会有人因拒绝而开启战端,这样,我们不就有机会了吗?”

  韩康子冷静思考,觉得这名家臣言之有理。“好,就把万户之县割让给他们吧!”

  食髓知味的智伯,又向魏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桓子与家臣商讨的结果是,二话不说,同样割让万户之县。

  最后被要求的是赵氏。智伯所以把赵氏留到最后,是因为赵氏之主赵襄子乃相当了得的人物,因而不得不对他保持戒心。

  赵氏有一名臣叫张孟谈。会议结果,赵决定拒绝此项要求,并准备据守晋阳,与之交战。

  之所以选择晋阳的理由是,这个地方的赋税最为轻微,在善政之下,住民无不心服。

  “非给他们颜色瞧瞧!”

  智伯当然下了动员令。动员对象不只是智氏军队,连魏氏和韩氏也被邀请出兵。实际上,这不是邀请,而是命令。

  魏氏和韩氏都不敢不听智伯的这个命令。

  ——没收赵氏领地后,由我们三氏来瓜分吧!

  智氏邀请出兵时,用这句话作为诱饵,而魏氏和韩氏当然不会天真到相信这样的话。他们虽不敢抱以期待,却也在被迫之下派兵协助。

  晋阳守备得异常坚固。他们以围墙灌木削制成箭,更以宫殿廊柱部分之炼铜铸成箭头,在攻防武器上并不缺乏。

  攻城达三个月之久,晋阳迟迟没有陷落。

  晋阳乃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这是海拔约一千米的地区,迤逦的汾河流经其间。这一带的河川有多处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建造而成的水坝。

  急得发怒的智伯,遂引汾河之水流进晋阳。这是水淹战法。

  城内住民被迫移至高处设置炊事,甚至在树上起居,最后由于缺粮,改以吃幼小孩童之肉度日。不过,他们毕竟不忍吃自己的孩子,因而“易子而食”(《史记》所载)。

  虽然有过善政实绩,但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何况这次的战争是领地之争,与人民丝毫无干。

  我们为什么非这样受罪不可?我们难道没有反抗的权利吗?

  原本驯良的晋阳住民,有了即将造反的情势。

  赵襄子很快就察觉到这股气氛。有此动向的,不只人民,群臣似乎也蠢蠢欲动。这一点,赵襄子由人们对他的态度看得出。人民确实不再以礼对待主子了。

  对我依旧执礼甚恭的,只有高共一个人……赵襄子知道这个局面要是再不打开,结果只有毁灭一途。

  不温不火的方法绝对无法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得采取非常手段。

  连驯良的晋阳住民都会叛变,由此可以推测对方阵营之内的情形亦相差无几。韩氏和魏氏原本就是被迫出兵的,根本没有忠心可言……这不是可乘之隙吗?做此判断的赵襄子,立刻派遣张孟谈,暗中向韩氏、魏氏进行说服工作。

  “倘若赵氏被灭,将呈现智氏一门独大之局面。到时候,韩氏和魏氏的下场一定和我们赵氏一样。我们三氏只有合力对抗智氏,才能共存共荣啊!”

  这是极其明显的道理。

  智氏势力自非其余两氏所能对抗。而韩、魏二氏亦很清楚赵氏被灭后,接着轮到的将是自己。

  “我们合力就能打赢智氏吗?”韩康子问道。

  问题就在这一点上。三氏合力击倒智氏,就不会再有被迫割让领地之虞,因此,共存共荣是可能的事情,至少情形会比现在好。而这一切,都以讨伐智氏之胜算如何为前提。

  “只要贵氏肯合力,我们一定能打赢的!”赵氏使者张孟谈以肯定语气说。

  “准备用怎样的作战方式呢?”

  “准备利用水!贵氏军队布阵的领域内,不是有汾河大堰吗?”

  拦住汾河之水,使之流入晋阳城内之事,都在这个大堰操作。

  “你的意思是,停止对晋阳灌水,好让赵氏军喘一口气?……光做到这一点,哪里能打倒智氏呢?”韩康子摇了摇头。

  赵氏军民由于受灌水之苦,所以战力低落许多。

  请停止灌水,好让我们恢复战力——韩康子认为赵氏要求的是这一点。

  赵氏恢复战力,而后再与韩、魏两氏合力,如此就能打倒势力强大的智氏?——韩康子摇头的原因是不认为事情如此简单。

  “智氏实力比想象中还要大得多。赵氏战力稍微恢复,也还是无济于事的,除非有办法削减智氏军力……”

  韩康子站起来。这个动作表示无法接受赵氏之提案。张孟谈赶紧对他说:“请等一下。我正要说削减智氏军力的方法呀!”

  “是什么样的方法?”韩康子面露讶异之色。

  “这个方法是,将韩氏管辖区内的大堰之水,转个方向,向智氏军阵地大量放出……”张孟谈道。

  “什么?”韩康子不觉错愕地叫了一声。

  这的确是奇策。

  大堰是蓄水量巨大的水潭,水门设在面对晋阳城的方向。利用这个水潭对晋阳进行灌水作战,当然极其方便。但从相反方向放水,会遭灌水的是智氏阵地。只是,这一边并无水门。但堰水并不是要有水门才会流出,破坏堰堤也会使水决堤溢出。

  在韩氏军队管辖领域内的大堰,智氏当然派有警备士兵。不过只是小型部队,随时可以加以突袭,使之全灭。这件事的胜算很大,甚至可谓有绝对的把握。

  “我们就这样干吧!”韩康子大大点了一下头。

  赵氏另外也派密使到魏氏阵营。魏桓子满口答应参加此一阴谋。

  堰堤被破坏,被拦住的汾河之水以万马奔腾之势冲进智氏阵地。

  韩、魏两氏军队同时由左右两边发动突袭。

  由于做梦都未想到会有此事,智氏阵营顿时陷入极大混乱。

  这时候,正面晋阳城城门大开,赵氏军队以猛虎扑羊之势攻打过来。

  在这之前,赵襄子将隐匿粮食全数分给全军将兵。

  “城内粮食至此告罄!我们今后只有在城外觅食了!”

  他于是对吃饱了的军队下达出击命令。

  胜败在顷刻后揭晓。

  结果,智氏军队一败涂地。原本不可一世的智伯不但被俘,后来甚至被斩。

  灭亡的是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智氏。

  其余赵、韩、魏三氏将智氏领地瓜分为三,分别并吞,势力因而愈趋强大。由于三者势力均衡,共存局面达两百年。

  比起这三卿的如日中天,晋王室反而在摇摇欲坠的状态之下,随着三名重臣羽翼愈丰,为主的晋相对地弱化,三卿不但没有觐见之事,晋公反而得定期轮流向三卿问好。

  晋王室之直辖领地只剩宗庙所在地的曲沃及首都绛。到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晋王室更被三卿攻灭,仅剩的领地也被瓜分。

  由于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周王室已承认赵、韩、魏三氏为诸侯,所以,这三名晋国重臣,遂可以对等之诸侯身份攻灭旧主晋了。

  水攻晋阳城之战(公元前453年)代表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揭开战国时代的序幕。

  这已是家系不起作用、一切以实力为本位的时代。面子已扫地,人们重视的是里子。

  中国思想于这个时代开花。被称为诸子百家的中国学术思想,于战国时代跃登舞台。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