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三九、山崩河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九

  山崩河溃

  皇后会认为文天祥可靠,是自然不过的事。当时,朝廷任命留梦炎为左丞相,而以陈宜中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及都督诸路军马(全国军最高统帅)。而陈宜中自前往温州后就滞留不归,以母亲年迈为理由,申请辞职。

  由于皇太后致亲笔函给陈母,陈宜中才好不容易回到杭州朝廷。

  陈宜中的情形还算好,留梦炎根本就逃之夭夭了。

  政府也考虑媾和方案,但这时候为时已晚。倘若南宋军声势强大,元或许也会考虑媾和。但南宋的战争指挥者已离谱到极点。这都是陈宜中的责任。他连让陆军统帅张世杰担任水师提督、让水师之将刘师勇负责陆军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

  柳岳以使者身份前赴元军本阵请求媾和,而伯颜却摇头表示不允。

  “钱氏献国土而李氏出降,这是你们宋朝的作风。我们为何要做同样的事情呢?”

  宋平定五代十国时,钱氏之吴越举国土呈献给宋,而李氏之南唐则归降,南唐后主李煜被幽禁于宋都。伯颜又说了下面这句话:

  “你们宋朝由小孩手中取得天下,因此,由小孩手中丧失天下,不是极其当然的事情吗?”

  宋之太祖原本为后周节度使,于后周世宗亡后,以由幼帝受让国家的形式取得天下。现在度宗亡后,立的是幼帝。伯颜的意思是,南宋于幼帝时失去天下,应该也是天命使然。

  元军的进击片刻不停,南宋国都杭州——即临安府——的命运已如风中之烛。

  文天祥奉诏成为临安府知事。这是国都知事的要职。

  翌年德祐二年(1276),元伯颜军进入浙江,布阵于杭州之东北的皋亭山。

  文天祥与张世杰等人主张移三宫(太皇太后谢氏、皇太后全氏及幼帝)至海上,由臣子做背水之战,但陈宜中却不允许如此做。

  总之,非与元军进行交涉不可。朝廷只有任命值得信赖的文天祥为右丞相,使之前赴元国本阵。

  “不管怎样,请先把军队退到嘉兴。目前这种状况,有如以匕首对着喉咙,在这个情形下怎么能谈媾和事宜呢?”

  文天祥要求元军先从皋亭山之线撤退。

  “不行!媾和是你们提出来的,我们并不一定会接受!”

  伯颜考虑都不考虑撤退之事。或许南宋认为这是媾和谈判,而元心想的是迫使对方无条件投降,并且以此作为谈判的主题。

  伯颜说这些话是用吼的。

  文天祥却面不改色地从历史的伦理娓娓道来。他述及宋于后周受禅让后,优遇后周柴氏的子孙达三百年之久的旧事。此外,他又就南唐后主李煜受封为陇西公,死后更以王之礼被埋葬等事,做出以宽容必能招福为重点的论述。

  “伯颜丞相刚才粗声粗气,但本人相信宽容才是真正的尽忠。”

  对以大无畏精神侃侃而谈自己信念的文天祥,伯颜越来越受感动了。

  (我以为状元宰相就是满肚子墨汁的学究,没想到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我们大元最需要的人才……)

  伯颜把文天祥一个人留在阵中。

  入夜后,元国首脑阵营轮流地前来说服他。

  “国亡与亡,这是我的信念。”

  无论对方以何等优厚的条件引诱,文天祥都以这句话严拒。

  ——丞相乃宋之状元宰相,归降我国后,必然将成为大元宰相。丞相适才所言,确实显露男儿本色。但,现今天下已统一,局势更已大大改变。尚望勿轻言“国亡与亡”四字。

  元国镇抚唆都热泪盈眶地继续说服。文天祥也流下眼泪来。但他依旧摇头。

  “谢谢你的好意。可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伯颜决定将文天祥送到大都(北京)。但途中他于镇江成功地脱逃。

  一些史家的见解是,南宋应该算是在这个时候灭亡。伯颜于此际向南宋取得“传国之玺”。这是代表皇帝身份的东西,因此,国玺的转手等于是政权的转手,也就是禅让。

  幼帝、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三宫全被元军俘虏,并且被送往北京。

  但幼帝恭宗的哥哥赵由杭州逃出抵达温州后,在该地受到张世杰以及陈宜中等人的拥立。赵的生母乃杨氏,由于不是嫡出,因而由弟弟即位。但这时候哪里还管得了嫡出庶出的问题,只要有承继宋之皇统的男子存在,就被拥立。

  文天祥于被护送至北京的途中,听到这个消息。

  ——国尚未亡……

  决心一死的他又重新燃起希望。

  于元代编成的《宋史》,以恭宗为末代皇帝,对嗣后的人以王称呼。宋应该算是在德祐二年(1276)灭亡。其后的三年期间,只不过是在海上彷徨、以游击战抵抗的亡命政权。

  虽然文天祥从镇江逃出,但尚未降元的真州以及扬州城却视他为元国所派的密探,因而不让他进入城内。

  ——我是辛辛苦苦从元船上逃脱出来的。

  文天祥再怎么样说明,对方也不相信他。

  文天祥与同志们一起来到江苏东海岸,由该处经海路前往温州。

  温州有杨氏所生的两个儿子赵和赵昺在。听到南宋二王尚在温州之事的陆秀夫等人,也集合兵员赶来。由于温州乃面临海岸的小地方,要作为复兴基地颇多不便。纵然是亡命政权,也还是一个政权,当然需要某一程度的土地、住民和军队。

  “福州应该是理想之地。我先去看看情形。”

  陆秀夫先行前往福建福州,勘查地点。之后,南宋亡命政权遂移到福州。

  文天祥等人进入福州后,赵即位,是为端宗。身为恭宗哥哥的他,实际上只有十岁。年号改元为景炎,生母杨氏成为摄政。文天祥和陈宜中分别被任命为右丞相和左丞相,张世杰、陈文龙、陆秀夫等人成为政权的中心人物。

  虽然是小政权,内部斗争还是难免。福州南宋政权也有派系斗争,而文天祥的思虑却超乎其上。与其出仕幼帝身边,他打算选择潜入内地,在各地指导对元军打游击战的途径。

  南宋朝廷封他为信国公,而他却离开政权中枢,热衷于游击活动。这是因为他与左丞相陈宜中意见不合的缘故。太学生领袖且为六君子之首的陈宜中,是所谓的理论家,在文天祥眼里,只不过是个逞口舌之利的人罢了。

  “说一大堆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的是,把被元军夺去的土地尽可能地抢回,多一寸也好。”

  与其留在朝廷,文天祥宁可选择到第一线上。他在南剑州设幕府,募兵而得数千人,并且以此收复邵武。邵武在福建北部,接近江西十月,文天祥更进兵汀州。由汀州越过武夷山脉就到江西的瑞金。江西是文天祥的故乡。他认为到了江西后,募兵应该更为容易。

  另一方面,端宗的朝廷则由福州移至泉州。

  泉州当时就是世界有数的贸易港之一,居住在此地的外国商人为数不少。其中,名叫蒲寿庚的阿拉伯系回教徒最为强势,一向以该地一带作为势力圈。南宋任命蒲寿庚为招抚使。

  以陈宜中为中心的端宗朝廷,之所以由福州移至泉州,是意图依赖蒲寿庚的庞大经济力。

  但想依赖阿拉伯商人蒲寿庚,是犯了根本上的错误。对蒲寿庚而言,比起满脑子朱子学、中华至上主义的南宋,重用西域人的元才是他所欢迎的政权。

  “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蒲寿庚问他哥哥蒲寿晟的意见。

  “这是一件相当棘手的问题。大势已经底定了嘛!”

  这对兄弟以弟弟较为积极。健康受损的哥哥,只担任参谋工作。

  “那我们就把南宋幼帝抓起来,如何?”

  “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做。城内心向南宋的人为数不少,此外还有宗室在……而且一开头就向元归顺,这样会被他们看扁的。”

  “哥哥的意思是,等他们来邀请,我们才归顺,是不是?”

  “是啊,这样才是上上策。”

  “南宋派使者前来。如何对待他们呢?”

  “关紧城门,不让他们进来就是。”

  “是的,我这就照哥哥的吩咐去做。”

  南宋亡命朝廷以迹近哀求的态度求助,而招抚使蒲寿庚却不肯打开城门。

  “我们死心吧!他们这等于已经向元归顺了嘛!”

  枢密副使张世杰,瞪眼望着紧闭的城门道。

  亡命朝廷放弃进入泉州的念头,改向惠州,也就是从福建进入广东海面。

  蒲寿庚是个生意人。他知道自己拥有元最欠缺的东西。

  那就是水师。

  蒙古可以说恨不得马上就能得到水师。身为南宋招抚使的蒲寿庚,不仅是福建水师统帅,更以大贸易商的立场,拥有无数商船。

  蒲寿庚应元之诏谕而归降,是这一年(1276)十二月的事。他杀死了在泉州城内的宗室,以示对元之忠诚。

  杭州(临安)已于三月间沦陷,三宫被带至北京。元对待三宫还算不错。因为元皇后这些蒙古女性,对不幸的南宋年幼废帝和两名寡妇深寄同情。由于忽必烈的母亲是基督徒,蒙古后宫因而充满相当浓厚的人道气氛。

  虽然南方的抵抗还在持续,但如蒲寿庚之类的有力人士却已逐一向元归降。文天祥支撑不住元国将军阿剌罕的攻击,遂放弃汀州,转移据点至福建漳州。

  这是过了年的公元1277年正月之事,这一年是元至元十四年,依据亡命的南宋年号是景炎二年。

  三月,文天祥收复梅州,到五月时更进入江西,收复会昌县。张世杰也夺回潮州,却在此役蒙受不少损失。比起战斗上的折损,他们更大的烦恼毋宁在于士兵的逃亡。

  他们无法以大部队与蒙古军交战。

  他们一日又一日地对拥大军团南下的元军展开游击战。

  元军渐渐逼近。文天祥在陆上指导艰苦的游击战,而南宋亡命朝廷则在海上。

  这样的状态维持一年后,南宋皇帝所乘坐的船只于十二月间遭遇台风,而元军此时的攻势也愈来愈激烈。面对不擅长水战的元,宋想在海面保持安全,但由于蒲寿庚的投降,元的水师已充实许多。

  公元1278年四月,南宋少年皇帝端宗在碙洲一个无人岛上病死。其弟赵昺旋即即位。六月,亡命朝廷至新会的厓山。这是离现在的澳门不甚远的一个小岛。

  追随亡命朝廷到这个关头的人们,也开始觉得前途一片悲观,因而一个又一个地离此他去。丞相陈宜中更是以寻觅最安全的亡命地为理由前往越南,然后一去不复返。

  文天祥依旧从事游击战,然而形势已日益险恶。这时军中流行起恶疫,又丧失许多士卒。随着父亲打游击战的文天祥之子文道生也因疫病而病倒,除了儿子外,家族成员也逐一病故。

  南宋游击军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元将军张弘范就在这个时候发动大攻势。文天祥支撑不住,于是舍弃当时的基地潮阳,移往海丰。张弘范的大军则在后面穷追不舍。

  元军在一个叫五坡岭的地方追上宋军,文天祥被擒。

  为预防万一,文天祥随身携带有毒药。敌兵追上来时,他由于急欲服下,因而散失了手中泰半的毒药。

  ——不能杀死文天祥!

  张弘范有这个想法,而伯颜也对他下达这个命令。于皋亭山进行交涉时,伯颜就对文天祥的人品和才华深深佩服。

  “真是失态。本人未能如愿以偿地自尽,实在遗憾,尚请将军处死本人。”

  文天祥如此要求张弘范。

  “杀死宋朝丞相,我会被问罪。因为我受到的命令是以客之礼对待文丞相。刚才看到你那个样子,我实在吓了一大跳。部下未能贯彻命令,我为这一点向你深深道歉。”

  张弘范道。

  在五坡岭擒住文天祥的元军士兵,以绳子绑住他。倘若不如此,文天祥想必会逃掉吧?

  张弘范刚才是赶来亲手为他松绑的。

  “我现在只有求死的念头。”

  “快别这么说。你是我的上客。”

  张弘范摇头道。

  另一路元军穷追南宋亡命朝廷直到广东的厓山。

  ——尽可能迫使他们降伏。

  伯颜如此命令部下。

  临出征前,忽必烈对他的训示正是“勿杀”。

  “丞相——”张弘范对着文天祥道,“你曾经伺候的大宋三宫,现在过的是太平生活。厓山幼帝何苦抗战到底呢?他的兄长要是归降,也不会在碙洲去世啊!那样丧命,不是太可怜吗?悲剧应该就此落幕,因为历史大势已经底定了。”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