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但作为未来新君,在登基之前结交一些军方人士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的心理,想必李亨是有的。因此,韦坚和皇甫惟明的见面可能并不光是叙旧品茶那么单纯,极有可能是韦尚书替太子李亨带话给皇甫司令。因为太子的身份太敏感,实在不便和边防司令见面。但国内形势在那摆着,李亨即便是捎话给皇甫惟明,应该也只是些偏重于对故人的问候之语。无非是几句类似“好久不见、别来无恙、我很挂念你呀”以及“请允许我代表各级政府机构和全国人民向你,并通过你向在节日期间仍坚守岗位的前方边疆最可爱的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这样的标准模式话语。虽然话说得比较假大空,但至少向皇甫司令表明,公务繁忙的太子没有忘记你哟!司令听了这些话,心里暖暖和和是不用怀疑的,而司令的好感对太子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仅此而已。
唐玄宗听说舅哥和手握重兵的兵团司令在一块咬耳朵想图自己,毫不犹豫地下令对这两人立案审查。
可查了好几天也没查出这两人的结谋证据,最后为了警示他人,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唐玄宗在两人屁股上各揣一脚,将他们踢出朝廷,贬到外地当太守。两人的罪名都是随便按的一个名头:韦坚是 “干进不已”,意思是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升迁;皇甫惟明是“离间君臣”,说他离间太子和皇帝的关系。
从这个处理结果看,唐玄宗是维护太子地位的,他把太子的两个老部下当作隔离带,没有让火烧到李亨身上。
案件到此为止,本来已经结案了,但没想到四个月后,又有两个人把这件沉底的旧案又给顶出来了。
这两人是韦兰、韦芝,韦坚的弟弟,当时两人都在朝廷当官,一个在建设部任副部长(将作少监),一个在国防部当司局长(兵部员外郎)。
韦氏兄弟为了从外地捞回哥哥,亲自跑到皇帝那儿去信访,他们给唐玄宗写了一道伸冤奏折,说韦坚是被冤枉的,朝廷对他量刑不当,并且还说太子可以就此事作证。
李亨这俩舅老爷政治上太不成熟了,抓住这件事情不放纯粹是找霉倒。虽然事实情况韦坚确是一个冤大头,但这种由皇帝亲自定性的案件,短时间内只能被动接受既定事实,除非皇帝自己良心发现,主动纠错平反,否则,任何加在案件上的外力施压因素,都会被皇帝加倍的反弹力量打翻在地。
韦氏兄弟这下捅马蜂窝了。唐玄宗一看奏折,比上次火还大,拉太子作证人,这不等于是公开承认太子和韦坚等人私下往来吗?
李亨听说这事后,吓得赶紧与韦家划清界限:“表请与妃离昏,乞不以亲废法。”
太子为了表明自己立场,马上高姿态地给老爸上了一道奏折,说他要申请司法回避,和太子妃离婚,以便于朝廷不碍于他的太子身份公正地处理这件案子。
唐朝夫妻离婚太平常了,和今天在拉斯维加斯打结婚证一样方便快捷,若女方有过错,男方写封“放妻书”就把女方打发回娘家了。如果双方感情不合,也可以协议离婚。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离婚协议书就是近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一张唐代“放妻协议”,这张离婚协议内容透着一团和气,通篇都是好聚好散之言,其中不乏温馨祝福之语:“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男人希望妻子离婚后梅开二度,找个比自己更好的老公。这哥们挺大度,显然不是那种“听说这些年你过得很不好我就放心了”的坏主,而是一直深情高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的好人。
在离婚这事上,李亨表现得不像好人,一点也不爷们,面对此刻正需要安慰关爱的妻子,他没有借出自己的肩膀,对妻子说我让你依靠,让你靠,没什么大不了,而是为了撇清自己,忙不迭地和她裁离婚证。
这位太子妃其实是比她哥韦坚还冤的人,她的兄弟在外朝吵来喊去,关内宫的她什么事儿呀?活拉拉把她离掉,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不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发展。因为如果平平安安下去,她将来就是大唐皇后,这样肃宗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个厉害的母老虎张皇后了。
看来古今皆一样,上访者都吃不到好果子。韦氏“芝兰”兄弟这次上访结局适得其反,不访,韦哥哥还能在地方做太守,韦弟弟还能在中央当干部,成为访客后,韦家遭了大殃。玄宗盛怒之下不但将韦坚太守职位给撤了,还将韦兰、韦芝贬往岭南。
这件案子的最大赢家是李林甫,他趁机浑水摸鱼,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把他讨厌的政敌都说成是韦坚的朋党,结果,包括前宰相李适之等人在内的好几十个大臣都受到牵连,或遭免职,或被流放。
不过李林甫想把李亨圈进案子中的目的始终没有达到,唐玄宗处分这个,处分那个,就是不处分太子,把李林甫失望得直翻白眼。
第二次大狱倒霉的是一群人。
这次恐怖大狱仍和太子有关,仍和太子的老婆有关。
出事的老婆是太子姬妾中地位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杜良娣。杜良娣也很冤枉,都是他爹地杜有邻和姐夫柳勣惹的祸。
杜良娣的姐姐嫁给了小军官柳勣为妻,这个柳勣不是块正经料:“性狂疏,好功名”,很不得老丈人杜有邻的喜欢。杜先生这两女儿嫁的,真有可比性,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混子。
和岳父关系闹得很僵的柳勣想陷害岳父,于是便到处写匿名信,贴大字报
告发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杜家女婿挺狠的,一门心思想把岳父置于死地,检举揭发的三宗罪足够让当事人死好几回的了,都属于大逆不道之罪:说杜有邻有神秘预言书,并偷偷与太子交往,还经常指责皇上。
这件事的发生让李林甫兴奋起来,他指派手下审理此案,打算再次将李亨网进案中。
不过事与愿违,李林甫这次暗害太子的目的依旧没有达到。李林甫故伎重演,李亨也是故伎重演,他在案发之初就飞快地干了一件事儿:“出良娣为庶人。”这哥们又以离婚手段迅速和杜家撇清了关系,你们怎么弄都和我没关系,那是我前妻家的事。
我觉得两次高效率闪离的李亨特像一种水生动物:螃蟹。
这位唐朝太子的行为真的很像螃蟹,螃蟹只要一遇到危险,就会主动断掉自己的脚丫子逃命。所不同的是,螃蟹丢下的是脚趾,李亨丢下的是老婆,原理相同,本质一样。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唐肃宗李亨以实际行动将这句俗语演绎得淋漓尽致。唉,女人嫁给他,或者说嫁给政治,都是杯具啊!李亨的螃蟹策略比那些个有着难听名字的乌贼和黄鼠狼表现还差。乌贼遇到危险时,不论打得过打不过,上来先喷你一通墨汁;黄鼠狼也知道使用“生化武器”自卫----甭管人畜,先放一臭屁看能不能熏晕对方再说。而李亨,明知道自己的女人清清白白,却一句话也不为她们向父皇辩解争取。
这是一个阴柔气过重、自私心过多的食草男。李家儿郎自李渊到李隆基,雄性优质基因男差不多已经定格,李隆基之后的十几个李家皇帝极少再有开国前期皇帝那样敢作敢当的真男人。
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将太子拖下水,但这次大狱事件,李林甫依旧是赢家。他借办案之机,再次大肆清洗和太子有关联的人物。杜有邻和柳勣因是太子亲戚,下场都很惨。唐玄宗本意不想把这件事情扩大,吩咐将杜、柳二人杖击一顿后流放岭南。
李林甫按照皇帝的吩咐去做了,不过最后杜有邻和柳勣却没有得到被流放的幸福,而是“皆杖死,积尸大理”,两人在大理寺接受杖刑时都没挺得住,被当堂打死。
没挺得住杖击不能说两人身体素质差,不经打,而是潜规则使然,因为李林甫想他们死,所以他们必须得死。古代杖刑这玩意跟现代的有期徒刑有点儿像,执行时有很大的伸缩度。比如有期徒刑三到五年,到底是判三年四年还是五年,这个裁量权全在主审法官。同样,杖刑是轻打还是重击,完全在于执行人。可以给你挠痒痒,也可以向你砸铁砣,这里面明堂很多。明清时代给犯人打板子时,行刑者不看板子,只看主审官员的脚形。如果犯人家属送了红包或者上面有人关照过,主审官员坐在案台前,脚呈外八字。这就是告诉手下,悠着点,板子高举轻放,点到即止;如果是内八字就惨了,当场打死算是畏罪自杀,不配合改造。 轻松幽默侃唐朝